AI量化系统Quantlab V1.7代码更新,支持pybroker引擎,含大类资产风险平价及波动率策略源码集,平均年化15%

围绕策略实盘,从因子挖掘开始,目前计划的路径三种:

一、gplearn为代表的遗传框架挖掘因子+StockRanker这种因子+合成模式

二、深度网络这种端对端DeepAlphaNet。

三、当然还有一个范式是强化学习,直达自动化交易

之前有写入一些gplearn的文章,不够系统,可先看看。

gplearn筛选高ic值因子,单因子回测(代码下载)

gplearn:遗传算法与因子挖掘(代码+期货分钟数据)

图片

吾日三省吾身

长期这个词都上升到主义了,有点被滥用的意味。

自媒体“功不可没”,什么长期主义者的五大特质的文章泛滥。

但多数没有讲到本质,甚至是互相矛盾的。

他们说,长期主义要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要延迟满足,要目光长远,要看到长期不变的东西。

都对,但有什么用?

好的道理是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有指导意义,否则就是鸡汤。

从本源出发分析为何需要长期主义,进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长期主义。

有价值的事情,往往很难。作为普通人的我们,相信“低垂”之果大概率不会轮到你我。

难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正确的方法去刻意练习才能做到。

由于这样的工作量的存在,因此,时间这个维度的“长期”就出来了。

光长期还不够多,得你这件事本身有价值,你的方法是对的。

所以这里有三个维度:正确的事情(目标),正确的方法(路径),持续的投入。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所谓“难而正确”就有误导性,为什么要“刻意“找”难“的事情做呢?自虐吗?难如何定义,是因为你没有资源,还是不擅长才难。让周华健去做数字,韦神去唱歌这种难吗?

”长期不变“的事情,就会陷入虚无。从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不是吗?

试问谁不知道,用户价值第一,不要太在意短期股价波动,只是恰好贝索斯成功了,而当当掉队而已。商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这些公式都是事后归因而已。

还有“专注“,”坚持“等等。

老喻的说法比较好,长期主义很难定义,更难实践。

很多人当前的事情,没做好,安慰自己没事,长期主义,慢慢来。

时间是一天天过去的,我们真正拥有的时间,只有当下。

长期主义 与 当下行动的关系——永远做当下你能做的最重要的那件事

长期主义是一个人或机构的长期评估体系,愿景,价值观,终极目标。这个你判断取舍的依据。

当下行动,是从概率上评估,最有利于这个终局目标的一步。

专注于眼前最重要的那件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图片

今日todo:

1、完成量化平台发布代码前检查,发布v1.7。

freeze requirements.txt。

select signal去掉做空,weight equally。

2、gpquant/gplearn代码对比。看下如何改造。

3、alphanet端到端的因子挖掘与合成框架代码。

大家更新环境时,使用pip install requirements_freezed.txt,这样就不会有版本问题。

图片

按信号选股,去掉做空逻辑:

class SelectBySignal(Algo):
    def __init__(self, rules_buy=[], buy_at_least_count=1, rules_sell=[], sell_at_least_count=1):
        super(SelectBySignal, self).__init__()
        self.rules_buy = rules_buy
        self.rules_sell = rules_sell

        if buy_at_least_count > len(rules_buy):
            buy_at_least_count = len(rules_buy)
        if buy_at_least_count <= 0:
            buy_at_least_count = 1
        self.buy_at_least_count = buy_at_least_count

        if sell_at_least_count > len(rules_sell):
            sell_at_least_count = len(rules_sell)
        if sell_at_least_count <= 0:
            sell_at_least_count = 1
        self.sell_at_least_count = sell_at_least_count

    def _check_if_matched(self, df_bar, rules, at_least_count):
        se_count = pd.Series(index=df_bar.index, data=0)
        for r in rules:
            se_count += df_bar.eval(r)

        matched_items = se_count[(se_count.values >= at_least_count)].index
        return list(matched_items)

    def __call__(self, target):
        df_bar = target.df_bar
        matched_buy = []
        matched_sell = []
        if self.rules_buy and len(self.rules_buy):
            matched_buy = self._check_if_matched(df_bar, self.rules_buy, self.buy_at_least_count)

        if self.rules_sell and len(self.rules_sell):
            matched_sell = self._check_if_matched(df_bar, self.rules_sell, self.sell_at_least_count)

        holdings = target.get_long_symbols()
        if holdings and len(holdings) > 0:
            matched_buy += holdings

        if matched_sell:
            for sell in matched_sell:
                if sell in matched_buy:
                    matched_buy.remove(sell)

        target.temp['selected'] = matched_buy
        return True

吾日三省吾身

昨天看到一个词叫“去魅”,有意思。

你永远无法评价一个你不曾得到的东西,那是阿Q心态,酸葡萄心理。

人总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徘徊。

得不到的痛苦,得到就无聊。

然后寻找更高的目标去痛苦。

儿时,一罐八宝粥或者一听健力宝,就算愿望。

学生时代,几张烧饼,一本故事会或者小小说,就是美好的中午时光。

长大后,你有能力随意安排时,你发现也就那样。

东西还是那些东西,味却不对。

满满当当的超市,找不到一件想吃的东西。

世界那么大,我们想去看看。

被困在写字楼的方寸之间,其实当你走遍世界,你发现不过如此。

旅行就是去一个别人待腻了的地方拍照。

但你只有去了,方能“去魅”。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体验,尽最大可能性去体验,深度体验罢了。

当然不必穷举,走遍数十个城市之后,你发现城市其实大同小异。

没有感受风土人情是一种遗憾,人生尽量少留遗憾。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批评冯唐,说他高高在上,自己得到的所有,劝年轻人躺平。

也许,到达顶峰的人,确实发现也就那样。

马云说他不需要钱,也是真的。

但是,只有你真的有钱,你才可以这么说。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03805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29 日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29 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