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领域,缠论技术分析凭借其独特视角与实用价值,受到众多投资者关注。无论是股票、期货还是外汇市场,缠论都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分析框架,帮助其把握市场走势,找准买卖时机。下面将从核心概念、分析方法与实操要点等方面,深入介绍缠论技术分析。
一、缠论核心概念
(一)中枢
中枢是缠论的关键概念,它就像多空双方激烈博弈后形成的 “平衡区”。在某一级别走势中,至少由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重叠的部分构成。例如,某股票在一段时间内始终在 10 – 12 元价格区间反复震荡,这大概率形成了一个中枢。中枢一旦被突破,往往预示着原有趋势的延续或反转,对判断市场走势意义重大。
(二)背驰
背驰分为趋势背驰和盘整背驰。趋势背驰出现在上涨或下跌趋势中,表现为后续同向走势力度比前一段减弱。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仅凭价格新高但 MACD 指标未同步新高就判断背驰,因为市场走势复杂,短暂背离可能是虚假信号。判断时,需等走势完全走完,综合对比前后走势的整体力度,如单位时间内的价格涨幅、成交量变化以及 MACD 指标中红绿柱的面积、高度等,以此准确判断是否背驰。盘整背驰则发生在盘整走势中,当离开中枢的走势力度小于进入中枢的走势力度时,可能引发趋势反转,是重要的买卖点信号。
(三)走势类型
上涨:股票价格高点和低点不断抬高,同时成交量伴随增加,表明市场对该股票的看好情绪浓厚。
下跌:价格高点和低点持续降低,成交量逐渐减少,反映市场购买意愿较低。
盘整:价格在相对固定的区间内波动,没有明显的上涨或下跌趋势。
(四)分型
分型是缠论最基础的形态,分为顶分型和底分型。顶分型由 3 根 K 线构成,中间 K 线的最高价和最低价均为最高,形状类似 “山尖”;底分型同样由 3 根 K 线组成,中间 K 线的最高价和最低价均为最低,形似 “谷底”。
(五)笔
相邻的顶分型和底分型构成笔,且中间至少有一根 K 线不属于顶分型与底分型,可将其看作连接顶分型和底分型的纽带。
(六)线段
线段至少由三笔组成,且前三笔必须有重叠部分,用于划分股市走势的基本结构,帮助投资者更清晰地分析走势。
二、缠论分析方法
(一)形态学分析
形态学分析聚焦于股票价格走势的形态与变化规律。通过分型、笔、线段、中枢等基础概念,将股市走势拆解,如同搭积木一般,使投资者能够清晰判断当前市场所处的走势类型和阶段,为买卖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二)动力学分析
动力学分析侧重于股票价格的动态变化规律,是对形态学分析的有力辅助。例如,借助背驰和区间套原理,投资者能够判断走势的力度变化和可能的转折点,从而更精准地把握买卖时机。
三、缠论实操要点
(一)买卖点判断
第一类买卖点:依据缠论 “走势必然终结” 的观点,当下跌趋势结束,即将转为上涨或盘整趋势时,从下跌到上涨的转折点就是第一类买点;反之,上涨趋势结束,即将转为下跌或盘整趋势时,从上涨到下跌的转折点就是第一类卖点,可通过背驰来确认这些关键转折点。
第二类买卖点:第一类买点出现后,股票价格会有回抽,但不会跌破第一类买点形成的低点,随后再次上涨的点就是第二类买点;第一类卖点出现后,股票价格反弹,但不会升破第一类卖点形成的高点,随后再次下跌的点就是第二类卖点。
第三类买卖点:当某级别中枢形成后,离开中枢的次级别走势回抽,若不重新回到中枢区间内,这个回抽的转折点就是第三类买点(针对上涨情况)或第三类卖点(针对下跌情况)。
(二)操作原则
走势必完美: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最终都会完成,即上涨、下跌、盘整这三种走势类型在一定时间内必然会结束。例如,一只股票的上涨趋势无论持续多久、涨幅多大,最终都会结束,继而转变为下跌或盘整走势。
不预测,只应对:投资者不应主观猜测股市涨跌,而应依据市场当下给出的信号,如背驰、买卖点等,来决定操作策略。若无明确的买卖点信号,应保持观望,待信号出现后再行动。
四、缠论与其他理论对比
(一)与传统技术分析对比
传统技术分析如均线理论、MACD 指标等,多基于统计数据和经验总结。而缠论拥有严谨的逻辑体系和数学基础,从几何角度对股市走势进行完全分类和推导。以中枢概念为例,其比简单的均线交叉更能准确反映多空双方力量的平衡区域。
(二)与价值投资对比
价值投资主要分析公司基本面,如盈利能力、资产状况等,通过寻找被低估的股票并长期持有,获取价值回归收益。缠论则更关注市场走势本身,通过分析价格波动把握买卖时机,无需判断公司内在价值,更注重当下市场交易的实际情况和走势结构。
五、缠论的争议与局限性
(一)争议
缠论内容抽象复杂,不同人对其理解和应用存在差异,导致实际操作中的判断结果各不相同。此外,尽管缠论强调对市场走势的完全分类,但在极端情况或特殊走势下,准确分类和判断存在一定难度。
(二)局限性
市场受宏观经济政策、突发重大事件等多种因素影响,而缠论仅从技术分析角度出发,无法涵盖所有影响因素。例如,重大政策出台或全球性突发事件发生时,股市可能大幅波动,缠论难以完全准确预测这种波动。
综上所述,缠论技术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套独特且实用的分析工具。但投资者需深入学习、反复实践,结合市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能发挥缠论的最大价值。
以上只是对缠论的简单介绍,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很好的运用,操作级别的问题,上一篇文章已经提起过,本文就不再赘述。缠论虽好,但是并不一定适合你,关键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方法,建立自己的交易体系,这样才能在市场中走得更加长远。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946542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