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简介
1944年,彼得·林奇出生于美国波士顿的一个富裕的家庭里。1965年从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本科毕业,在波士顿学院求学期间,彼得·林奇学习了历史,心理和哲学。在大二期间,彼得·林奇以每股7美元购买航空公司的股票,之后此股票就上涨到每股32.75美元。1968年林奇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MBA毕业。1977年,彼得·林奇创立了麦哲伦基金,到1990年彼得·林奇退休时候,短短13年时间,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由最初的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持有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

二、投资法则
选股方面。彼得·林奇有13条最为著名的选股准则:
1.公司名字听起来枯燥乏味、甚至听起来很可笑则更好
2.公司业务枯燥乏味
3.公司的业务令人厌恶
4.公司从母公司拆分出来
5.机构没有持股,分析师不追踪
6.公司被谣言包围、据传与有毒垃圾或者黑手党有关
7.公司的业务让人感到压抑
8.公司处于一个0增长的行业中
9.公司有一个利基
10.人们要不断地购买公司的产品
11.公司是高技术产品的用户
12.公司内部人士在买入自家公司的股票
13.公司在回购股票

资产配置方面。彼得·林奇一般将10%~20%左右的基金资产投资于稳定增长型公司的股票,10%~20%左右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周期型公司的股票, 剩下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困境反转型公司的股票。尽管他总体上拥有1400只股票,但他管理的麦哲伦基金的50%的资产只投资于100只股票,66%的基金资产投资于200只股票,只有1%的资金分散投资于500只目前只能算是二流投资机会却有可能在以后成为一流投资机会的股票,他会定期监视追踪这些股票的发展变化。

仓位管理方面。彼得·林奇一直在所有股票类型中寻找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一旦发现困境反转型公司股票中存在着比快速增长型公司股票中更多的投资机会,那么他就会增加困境反转型公司股票在投资组合中的比重。如果原来作为二流投资机会的股票由于出现了新的利多情况让人信心大增的话,那么他就会把这只股票的投资比重增加到主要持股的水平。

持股数量方面。彼得·林奇非常注重分散投资,他认为,作为一名散户投资者,把所有的资金都押在一只股票上是不安全的,持有3~10只股票比较合适,最合适就是持有5只股票,因为如果你选择5家成长性公司股票,按照概率来看,可能会有3家公司的表现一般,有1家公司表现令人失望,可是第5家公司就极大可能有出乎意料的惊喜,创造惊人的丰厚回报。当然这5只股票,应该是不同行业的,比如消费、医药、科技、工业、金融等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797065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