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里最容易引起缠迷争论的莫过于笔了你知道吗?

一、笔的构成

根据缠师的解释:“两个相邻的顶和底之间构成一笔,所谓笔,就是顶和底之间的其他波动,都可以忽略不算,但注意,一定是相邻的顶和底,隔了几个就不是了”这里有这么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顶和底,相邻,忽略波动。

顶和底就不做过多解释了,一张图就可以看的清清楚楚,如下:左顶右底,这是标准形式。当然实际走势里也有一些非标准的情况,例如3也是一个底,第一根K线和第二根K线虽然有缺口,但不影响判断,甚至这样的情况有空头较强的意义在里面;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例4这样的情况,就不能认为是一个底了,因为第一根K线与第二根K线有包含关系。

缠论里最容易引起缠迷争论的莫过于笔了你知道吗?

相邻,就是顶和底之间不能再有其他的顶和底,如有,则说明这“笔”并不是一笔,而是有好几笔合并为一笔了,或者就是期间的顶和底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而是中继类型,例如下图所示。

缠论里最容易引起缠迷争论的莫过于笔了你知道吗?

首先,这是完整的一笔。肯定有人会指出:图示里除了第1、3圆圈之处有顶和底,在第2个圆圈处不是也有顶和底么?不是违反了顶底之间不能有其他顶和底的规定了么?其实原因很简单。

其一,中间的顶和底并不是完整的,蓝色K线是共用的。根据“一个完整的笔,其顶和底之间不能有共用K线”原则,中间下降的3条K线并不能算作是一笔,所以整个走势也就不能算作三笔合并为一笔。

其二,根据中间的形态判断,第二个圆圈处可以看做一个顶或者一个底,如果看做一个顶,则意味着该顶之后还有一个顶(即第3个圆圈处那个绿色的顶),如果看做一个底,则意味着该底之前还有一个底(即第1个圆圈处那个红色的底),根据缠师“顶之后还有一个更高的顶,则前顶不算;底之前还有一个更低的底,则后底不算”这个原则,中间的顶或底,只能断定为中继性质的顶或底。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中继性质,但也有一定的操作指导意义,那就是中继顶或底之后出现的顶或底,其为真正意义上的顶或底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简单的讲,就是该笔即将完成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上面一段说了很多,除了解释“相邻”要点之外,顺带也解释了“忽略波动”这一关键点。可能有人会有疑问:如果波动比较大,那到底要不要忽略呢?其实不用担心,如果波动处形成了完整的一笔,那就是好几笔合并为一笔而已,拆分开就是了。

二、笔的包含及处理方法

在实际市场走势中,并非所有的笔都会如此标准,往往会有一些包含情况出现,例如下图所示。

缠论里最容易引起缠迷争论的莫过于笔了你知道吗?

图1和图3,是存在包含关系的。图1的绿色K线其高点和低点均在紫色K线之内,属于包含;同理,图3中的绿色也是包含于红色K线。当遇到上述包含关系时,该如何处理?

首先,我们要判断前面非包含走势是上升还是下降,以图1为例,紫色和绿色K线是包含关系,而紫色和红色是非包含关系,现就判断紫色与红色K线是上升还是下降即可。判断方法如下:在非包含关系下,如果前一K线低点高于等于后一K线低点,则为向下;前一K线高点低于等于后一K线高点,则为向上。其实用眼睛也可以直观看出来,并不需要如此复杂。

其次,判断好了具体方向,操作就比较简单了:如果是下降,则取两根包含K线的高点中的低点和低点中的低点为界限(仔细观察图1、2中的虚线即可),重新绘制新K线(粉色为新绘制的K线)即可;如果方向是上升,则取两根包含K线的高点中的高点和低点中的高点为界限。

需要说明的是,K线的包含关系的处理要严格遵守结合律规则,即假设先后有三条K线都有包含关系,则需要按照上述方法先处理好前面2根K线,然后拿新绘制的K线再与第三根K线比较,如还有包含关系,则继续处理,以此类推。

三、新笔的定义

很多人其实在对笔的判断上有不同见解,缠师也在后来的文章里对笔进行了新的规定,归纳起来就是两句话:处理包含关系后,有独立的顶和底;不处理包含关系,除去顶分型中间的那根K线和底分型中间的那根K线之外,有至少三根无包含关系的K线。根据这两点,有一些争议的笔也得到了解决,这其实就是将笔的划分标准降低了些,将一些奇怪的笔处理好,这将会让走势更加清爽,只要按照这一规定统一操作,是不影响结果的。其实,关于笔并非只有这么多内容。实际操作过程中,笔和线段的关系,笔完美如何判断,类笔概念等等是极其重要的,这些内容将会放在线段之后再做必要说明。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730255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