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对笔的构成和划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一些读者也发信询问笔结束的具体判定以及笔与线段之间的关系,这其实就是涉及到了笔结构完美、级别判定等内容,我会慢慢向大家分享经验心得,这回先说说“线段”。
因为只有了解线段,才会对笔结构完美、笔的级别等有一个比较深入地认识。
一、线段的构成
跟笔类似,线段也是构成走势的基本单位,并且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缠师说过线段至少由重叠的三笔构成,并且分为两大类:从向上一
笔开始和从向下一笔开始。

上图就是线段的基本构成形态,而且同方向的线段可以等同视之。
二、线段的破坏
线段被破坏,可分为两大类:线段被笔破坏和线段被线段破坏。

左边为线段被笔破坏,右边为线段被线段破坏。但是要注意一点,线段被笔破坏并不意味着该线段结束,因为第二笔完全可以跌破第一笔后继续下跌,而线段被线段破坏后该线段结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例如右图,下降的线段已经完成。
三、线段的划分判定
很多人都在争论这一点,经常在论坛也能看到一些人将一些走势图贴出来,询问可以划分为几个线段,答案也是大相径庭,可见线段的划分是一个难点。其实缠师在 67 课、71 课、78 课里均提到了线段的划分。
首先,线段划分主要是利用特征序列来作为判断的依据,所以要弄明白线段的划分,就要先了解所谓的特征序列。

上图所示,第一图里的红色箭头和第三图里的黄色及紫色箭头均为特征序列,简单来讲就是方向与整体线段方向相反(第二图里的紫色线段是前面特征序列的特征序列,所以方向与前面线段方向一致)。缠师动用了所谓 S1X1S2X2S3X3 等表示,没有太大必要,看图就够了。
明确了特征序列,线段划分的方法就比较简单了:以向上笔开始的线段,如果特征序列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之间没有缺口(下图一),并且形成一个顶分型结构,则线段在特征序列的最高点处结束,向下线段反向操作即可。如果特征序列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之间存在缺口(下图二),则需要看第二特征元素后的反向特征元素(紫色线段),如果反向特征元素能够形成底分型(这里不需要考虑第 1、2 元素之间是否存在缺口),则线段在特征序列的最高点处结束,向下线段反向操作即可。

上一段比较绕,大家仔细观察上图形即可。为了更好的理解线段,缠师在后面又追加了两课的内容进行说明,其实是论证涉及特征序列的包含关系时该如何处理,这部分内容其实无需去学习和理解(因为这一块内容属于包含处理,按照包含处理的方法即可解决,当然要注意结合律,不能乱处理),线段部分只需要知道前面这 两个判断方法就够了。因为,在交易过程中,笔显得更加有实战意义,绝非线段能比。可能有一些人将会搬出缠师 83 课《笔-线段与线段-最小中枢结构的不同心理意义 1》内容:“一个线段的改变,不会因为一个偶尔一笔的错误而改变,也就是说,线段受偶尔性的影响比较少,想想要破坏一个线段的麻烦程度,就知道这一点。”作为依据,如果您也是这样想的,则说明对笔和线段的关系没有做深入的了解。
四、笔与线段的密切关系
技术分析,有时需要将简单的走势复杂化(分层分类讨论),而有时却恰恰需要将复杂的走势简单化,将走势变的清爽,将分析过程变的简洁。引入级别,我们可以近似的将次级别及以下级别线段简化为本级别乃至更高级别的笔。简单讲就是高级别的笔可以近似的看成是低级别的线段,如果我们人为地将级别整体降低一级,则可将最低级别的笔看成是原先的线段,这完全不影响分析(缠论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统一性,只要操作者自身遵守自主设置的标准,对分析结果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反而有简化分析过程,提高实战时效性的作用。
大致介绍了下线段的相关内容,关于前面中“笔结构完美”、“类笔”两点内容,却是将来技术分析过程中的关键基础内容,而这两点,缠师并未提多少,这是对缠论的一些发展和引申。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730254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