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投资大钱细思002

耶鲁基金掌门史文森认为,资产组合的变化90%以上取决于“资产配置”,而“证券选择”却不是太重要;如果调整幸存者偏差和回填偏差并减去费用,大多数主动型基金并不能提供正数的阿尔法。所以对于一般人而言,主要精力应该费心在资产配置上。

与其陷入之于整体经济所产生的信息的汪洋大海,不如多研究一下专属于某家公司的信息,分析一家公司可比分析一个经济体所要面对的信息和变量少太多太多了。诚然,无论是宏观投资者还是选股者都必须全力探寻真相,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必然会犯错,但是小错误更容易得到纠正,或者你更愿意去纠正。

大部分投资者关注两个问题:①接下来会发生什么(what happens next);②它价值几何(what’s it worth)。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关于第一个问题的,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比如股票价格下跌了,大家会关注到底为什么下跌,是否会持续下跌。股票价格上涨了,大家也会关注是否会继续上涨。

价值几何”才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许多人忽视了公司本身的价值,认为市场的价格就是完全有效的。也就是说,今天股票的收盘价就完全反映了它目前的价值。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价值和价格并非完全能画上等号。价值很多时候需要时间的证明。一家公司长期的盈利增长、现金流需要时间的沉淀。这两个关注点也恰恰是投资和投机的区别。投资者关注的是公司的内在价值,投机者关注的是“催化剂”,也就是有什么因素能让股价上涨。许多人经常错误地理解“安全边际”。大家喜欢抄底,特别是抄“隔壁老王”的底。假设我们的邻居“隔壁老王”用100元买入了一只股票,而现在股价只有50元,这时我们就会觉得股价很安全,相当于打了五折。但重要的是,这家公司到底值不值100元,这才是最关键的。真正的“安全边际”,是基于对公司内在价值的深度研究。太多人过于关注变化,而忽视了比变化更重要的内在价值。

这也和人类的思维方式有关。人类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会有两个系统:系统1反应迅速,系统2会深入思考和决策。大部分人依赖快速反应来做决策,但真正好的决策往往需要慢思考。在投资的决策体系中,“慢”才是“快”,不要被情绪所影响。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在做研究,其实并不是在做真正的研究。市场上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在研究公司真正的价值,而是在研究变量,或者叫预期差。“预期差”这个概念,在今天的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深入人心。比如机构投资者,往往关心这家公司的业绩是否超预期,这个行业是否会出台超预期的政策,甚至有时候关注管理层是否有一些超市场预期的行为。卖方分析师做的许多研究,也是为客户找到各种各样的预期差。

在散户这一端,这种“预期差”的思维方式更加普遍。大家关心的不是公开信息,而是非常想知道一些小道消息。通过“小道消息”这种模式,是最容易让某个散户买股票的。你和他说半天这家公司的价值是多少,对方往往不感兴趣。但当你给他一个“内幕消息”,说这个季度大股东要放业绩了,对方就会马上买入。那么“预期差”到底是什么?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投机”。早在70年前,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就将“预期差”定义为投机。他认为,投资者和投机者在研究方向上的本质区别是:投机者不关注公司真正价值几何,而投资者不关注市场的波动因素。

读书投资大钱细思002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68092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8 日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8 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