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价值投资?或是技术形态交易。从概率思维来分析

凯利公式在投资中经常用于仓位管理。其实,凯利公式更多的是提供了一种概率思维,其次才是仓位的量化管理。

f=P-(1-P)/b

其中:f为仓位比;P为胜率;b为赔率。

凯利公式的数学证明不难,只要掌握高等数学的求极限、导数即可。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自己推导一下。

现实中P和b的具体数值如何来确定呢?

1、以技术形态为主的交易者为例

如果当前K线的形态是一个低位W形态,将W的前期压力位(高点、趋势线、下跌均线、筹码峰等)为假想的上涨天花板;将W的底作为止损位。那么 b=(压力位-当前位置)/(当前位置-W底)。

P如何确定呢?用统计的方法,统计W形态后出现上涨的概率,将其作为P的估计值。

选择价值投资?或是技术形态交易。从概率思维来分析

2、以价值投资者为例

相比技术分析的交易者,价值投资者的买入、卖出逻辑是企业经营的业务逻辑、业绩、估值。满足买入逻辑则买,满足卖出逻辑则卖。

假设企业在持有周期中业务逻辑、业绩稳定,以估值上、下限来估计b: b=(估值上限-估值)/(估值-估值下限)

P如何确定呢?可能只有天知道。只能这么说,对于一个买入逻辑好的企业,大概率会涨;反之,大概率会跌。价值投资者只做买入逻辑好的,姑且按拋硬币的概率:P=0.5。

最大的区别在于:上述二者的操作策略不一样。前者到了止损位卖出;后者是越跌越买,只要买入逻辑不变,估值越低,越是有投资价值。

上述二者可否相互兼容呢?

价值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否在持有中,根据技术形态做短线的高抛低吸?

兼容是一个高难度动作。二者的操作周期不一样,价值投资者可能以年为基本单位;而技术交易者可能短到以分钟为基本单位。

另外,如果股票的价格是长期上涨的,那么也是波浪式上涨,具体到不同时间周期,波浪形态不一样。技术交易者中途在一个浪尖卖出,打算在下一个浪底重新买入。如果卖出的浪尖判断对了,上述操作好办;如果因为信噪比的原因判断错了,重新买入的位置可能就要高于曾经卖出的位置。操作成功与否的概率难以提前预知,且来来回回买卖可能造成摩擦费用大幅大升。最终可能的结果是多动多错,少动少错,不动不错。

二者的操作逻辑不一样,各做各的可能比较好。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544098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1小时前
下一篇 1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