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投资涛动周期论周金涛003

本轮资源价格上升以来,世界经济并没有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否意味着资源价格上升得还不够?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就原因而言,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世界经济中超额流动性流入虚拟经济就会产生资产泡沫,流入实体经济就会造成通货膨胀,由于大量超额流动性进入了股市、房市、期货市场而不是实体经济,从而造就了资产市场的牛市,而没有产生通货膨胀。

本轮资源价格上升以来,世界经济并没有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否意味着资源价格上升得还不够?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就原因而言,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世界经济中超额流动性流入虚拟经济就会产生资产泡沫,流入实体经济就会造成通货膨胀,由于大量超额流动性进入了股市、房市、期货市场而不是实体经济,从而造就了资产市场的牛市,而没有产生通货膨胀。

但我们分析认为,“中国因素”的偏颇之处在于忽略了两个事实:一是世界制造业大量向中国转移,中国只是世界产业链上的加工者;二是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外需起着突出作用。因此,中国只是世界加工厂,是世界制造业的集散地,为世界市场提供制造业产品,当然也为世界消耗资源,而这种局面正是建立在世界经济共同的繁荣前提之下的。所以,我们认为,应该把中国纳入到世界经济纵向一体化分工中来分析问题。世界制造业大量向中国转移的事实,可以通过美国的外贸逆差结构和中国的外贸顺差结构看出。从美国的贸易逆差结构看,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区域,近几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成为美国的最大逆差国,而对日本、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等的贸易逆差大幅减少,这正是日本、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等将其制造业转移至中国大陆的结果。

从中国的外贸盈余结构看,中国对北美和欧洲贸易顺差,而对亚洲、拉美、非洲和大洋洲呈贸易逆差。进一步对各个地区内的贸易结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主要从亚洲、拉美、大洋洲的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日本、中东、巴西、澳大利亚等进口工业半成品、资源和能源,在中国加工后出口到北美和欧洲。因此,在依赖外需而不是内需的前提下,在深刻认识到世界分工格局的情况下,“中国因素”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它掩盖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共生逻辑。中国在为世界市场生产产品,所以,中国当然也在为世界而消耗资源。抛弃产业在地理位置上的转移,现在的世界经济增长与以前没有本质差别。“中国崛起”这种说法,只不过是被世界产业转移和世界经济周期繁荣带动的中国经济高增长所迷惑了而已。而所谓的“金砖四国”不过是当今世界产业链上的某些环节而已,并没有超脱现有的世界产业分工格局和共生模式,他们与世界经济同繁荣共衰退,只不过分工的一体化使世界越来越像原来的一个国家而已。

那么,在资源价格高度上涨的情况下,世界却没有像20世纪70年代那样产生恶性通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中国与此有何关系?我们认为,真正的中国因素在于,中国以丧失工业利润的方式,缓解了资源品高价格对北美和欧洲发达国家的通胀压力,从而增加了世界抗击高资源价格的韧性,推迟了发达国家采取紧缩政策的力度,延长了全球经济增长周期,也延长了资源品在高位的期限。其实,上文已经说明,中国崛起是建立在制造业大转移和中国依赖外需基础之上的,中国制造业发展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事情,也是反映世界经济增长的事情。正是由于大量的超额流动性以FDI的方式进入中国的实体经济领域,结果一方面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造成国际资源品短缺和价格上升。另一方面,大量FDI投资导致中国(即世界)制造业产能过剩,加上原本低廉的成本,以及中国在共生模式中的劣势地位所决定的转嫁资源成本能力较弱,世界的通货膨胀被大大缓解了。沿着这一逻辑推理,中国资源行业和非资源行业一定出现了严重的价格和利润分化,即通过牺牲工业利润维持了世界的低通胀,进而延长了整体世界经济增长周期,以及国际资源价格的上涨趋势,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因素。我们的观点得到了当前世界经济现状的证实:资源价格在上涨、中国资源和非资源行业价格与利润分化和世界经济低通胀高增长。

只要美国的消费继续强劲增长,中国制造的机器就会继续开足马力,资源品出口国的资源也就不愁销路。而共生模式的基础是美元的信用度,只要美元的公信力存在,制造核心国和资源核心国就会将他们的大量外汇储备投入到美国,压低美国长期利率、维持美国资产价格膨胀,以及国民消费的快速增长。因此,美元的国际地位及其信用是共生模式的基础。正如艾森格林(Eichengreen)所说,如果外围国家对美元的信心坚挺,这种共生模式就能维持。因此,整个世界经济增长链条的维系或断裂可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元,而支持美国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前提是中国和资源出口国将大量外汇储备以美元资产的形式持有,推高美元资产价格,压低长期利率。

美元的国际地位是共生模式的基础,但共生模式是建立在经济和金融失衡基础上的,突出体现为美国贸易赤字的极度扩张,从长期看,这必将大肆透支美元信用。从理论上说,经常账户赤字是一国的对外负债,主要靠商品实体价值来偿还。但随着美元贸易赤字的增加,美元偿还能力将越来越受到怀疑,美元被市场逐步减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美元潜在的贬值压力不会随着美元加息导致的升值而减弱,一旦加息周期结束,美元重返贬值之路的可能性很大。当美元资产持有者的这种预期变成实际行动时,美元资产价格、包括美国和世界经济都可能面临极大的下跌压力。因此,失衡格局发展的同时也在腐蚀共生模式可持续性的基础。

读书投资涛动周期论周金涛003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46625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2024 年 6 月 21 日
下一篇 2024 年 6 月 21 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