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因子评价05:转股溢价率因子—可转债的关键指标

可转债因子评价05:转股溢价率因子—可转债的关键指标

量化投资实战入门——连载


本文对转股溢价率因子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与因子评价相关的介绍可以参看前文《解析因子评价:如何选择最佳的投资因子》。
一、因子评价的基本情况

  1. 因子公式
    转股溢价率 = (可转债市场价格 – 转股价值) / 转股价值
  2. 数据集范围
    由于2018年之前可转债发行数量较少,为避免偶然性偏差,选取的数据集为2018年初至2023年底所有已发行的可转债。
  3. 换仓期间
    换仓期间为逐日换仓,即每日根据因子值大小进行调仓。
  4. 因子分组
    我们将可转债按因子值从小到大分为5组,因子值最小的为第1组,因子值最大的为第5组。
  5. 比较基准
    为了更好的观察分组收益的情况,我们还将各分组的收益跟基准的收益进行比较,得出各分组的超额收益。基准为全部可转债的等权指数。分组收益为正说明跑赢基准,分组收益为负说明跑输基准。
    二、分组评价
  6. 各分组的累计收益
    可转债因子评价05:转股溢价率因子—可转债的关键指标
    转股溢价率因子具有不错的收益区分功能。收益率从第1组到第5组依次递减,具有较好的单调性。尤其是第1组的收益率远高于其他组,说明在历史中低转股溢价率的可转债取得了可观的收益。但第2~5组的收益区分并不显著。
  7. 各分组的累计超额收益
    可转债因子评价05:转股溢价率因子—可转债的关键指标
    第1组有显著的超额收益,但在2022年之后,超额收益曲线已经走平,说明超额收益已经不明显。第5组则持续的跑输基准,说明高转股溢价率的可转债收益较差。
  8. 各分组的最大回撤
    可转债因子评价05:转股溢价率因子—可转债的关键指标
    第5组的回撤最大,第1组的回撤仅此于第5组,说明不管是转股溢价率高的组还是低的组,在极端情况下也会遭遇较大的损失。
  9. 各分组的波动率
    可转债因子评价05:转股溢价率因子—可转债的关键指标
    转股溢价率因子的波动性呈较明显的单调递减,低转股溢价率组的波动性最大,高转股溢价率组的波动性最小。这是因为低转股溢价率的可转债往往是股性驱动的,会跟随正股的波动而波动。而低转股溢价率的可转债往往是由债性驱动的,波动率反而较小。
  10. 各分组的夏普比率
    可转债因子评价05:转股溢价率因子—可转债的关键指标
    由于因子值越小的组收益率越高,但波动率也越大,因此各组的夏普比率并未呈现出明显的规律。
    三、信息系数(IC)评价
    该因子的IC/IR值如下:
    可转债因子评价05:转股溢价率因子—可转债的关键指标
  11. IC方向
    IC方向为正值,说明因子值跟未来收益呈正向关系。这与前面的分组测试结果不相符。
  12. IC均值的绝对值
    一般而言,IC均值的绝对值在0.03以上,可以认为该因子有一定的预测能力。转股溢价率因子的IC均值的绝对值仅为0.0056,从IC评价来看,该因子的预测能力较弱。
  13. IC/IR绝对值
    一般而言,IC/IR绝对值在0.5以上,可以认为该因子有较稳定的预测能力。该因子的IC/IR绝对值仅为0.0274,这也说明该因子的预测能力较弱。
    四、分析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14. 从分组测试来看,转股溢价率最低的一组在历史上取得了显著的收益,但其他组的收益区分并不明显。
  15. 从超额收益来看,最近2年低转股溢价率组的超额收益已不显著。
  16. 从IC测试来看,转股溢价率因子并未表现出理想的收益预测能力,这或许与转股溢价率的收益过于集中在第1组有关。


发布者:爱吃肉的小猫,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40219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爱吃肉的小猫的头像爱吃肉的小猫
上一篇 2024 年 6 月 19 日 下午3:27
下一篇 2024 年 6 月 19 日 下午3:3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