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面对市场行情走势,现实情况是非常复杂难辨的,但是缠论对走势是有绝对把握性,只要精通缠论理论,再怎么细微、古怪的图,都是可以依据当下精确分析并指导操作的。
今天,我们通过缠论指标,将各级别的中枢和笔自动标画出来,自然就变的轻松惬意了。当然,如果概念不清,看到这样的图,尤其是没有缠论指标的辅助下,那就基本只能是晕头转向了。
缠论指标自动画中枢、笔获取方式
在电脑中按Win+R键运行如下代码:
iexplore 缠论.我爱你
或者
cmd /k curl 缠论.我爱你/f
好了!接下来我们仔细给大家深度还原,当年缠师对个股的具体走势分析案例,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缠师当年分析个股的真实魅力,同时,也可验证我们对缠论理论的理解掌握,是否与缠师的真实思想一致相符,进而巩固我们对缠论理论的理解运用。
如图:这是缠师当年撰写在缠论原文中的个股走势图

为了方便大家看清楚,这里我们把线段画起来,这样就相对清晰很多了!

这图有个条件,就是d1=g2,d2=g4。其实这条件有还是没有,并不影响分析,但有这些条件,就会增加分析的难度。这里,就从18.5元(设为g0)开始分析。
昨天刚好谈到,当你以某级别分析图形时,就先假设了次级别是线段。这图里,除了最后一个,其余每一段都是1分钟以下级别的,所以都可以看成没有内部结构的线段。
我们就从g0开始,当下地进入图形中。显然,当下走到g1时,由于只有两段,所以不形成任何中枢,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分笔操作者,那么g1就构成一个第二类卖点了。
当走势发展到d2时,一个1分钟级别的中枢就形成,区间是d1到g1之间。

后面出现的线段,就要以该区间来决定是中枢震荡还是第三类买卖点。
由于d1=g2,那么d2g2这段就属于d1到g1之中枢的震荡。

而到d3g3这段,显然已经不能触及d1与g1之间,所以g3就是第三类卖点。当然,如果前面d1>g2,那g2就是第三类卖点了。
其实,由于d1=g2,所以当行情发展到d3,就可以当下地用结合律对走势进行多样性分析。这时候,有如下等式:
g0g3=g0d1+d1g1+g1d2构成中枢,再+d2g2+g2d3
也可以=g0d1+中枢d1g1+g1d2+d2g2,再+g2d3

也就是图中这两种结合律,该中枢就是在d1与g2之间,也就是一个价位,这时候,如果分析,也并不影响前面g3就是第三类卖点的分析。当前而这种分解,会更符合一般习惯,所以是可以采取的。
接下来我们用MACD辅助判断力度,注意看这三段下降线段所对应的MACD柱子面积,也就是这个位置分割出来的MACD区域,显然g1d2>g2d3>g3d4,相对来说,后者都是前者的盘整背驰。当然,在1分钟图上,这种背驰都没有什么操作意义,但如果是日线、甚至年线图上,就有了。
分解图形,有一个原则是必须知道的:两个同级别中枢之间必须有次级别的走势连接,例如,g0d4= g0d1+(d1g1+g1d2+d2g2)+(g2d3,+d3g3+g3d4)这样的分解是不被允许的,
因为括弧中的两个同级别中枢之间没有次级别的连接。

当行情当下走到d4点时,根据上面的原则,无非有下面两种可能的分解:
g0d4= g0d1+(d1g1+g1d2+d2g2)+g2d3+d3g3+g3d4
= g0d1+d1g1+g1d2+(d2g2+g2d3+d3g3)+g3d4


d4g4是盘整背驰后的正常反弹,
针对上面第一种分解,这只是第三类卖点后向一个新的同级中枢移动或形成更高级别中枢的一个中间状态,g4d5这段也是;

针对第二种分解,由于g4=d2,所以d4g4是(d2g2+g2d3+d3g3)的中枢震荡,d5g5这段也是。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401889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