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的理论精妙完美,实战也是成绩斐然,今天我们免费无偿地为大家公开,我们圈子内一直在用的一种,高效的收费缠论实战战法,即是看大做小笔战法,这也是我们至今在用的一套战法,欢迎大家点赞收藏试用。
再此我们运用缠论工具,在通达信上先自动绘画标识出,各个级别的中枢、笔和三种类型的买卖点,如图:

如果对缠论工具感兴趣的,可以到这里去下载,下载包中有详细的安装说明,大家依据它按步操作即可成功安装缠论工具。

看大做小笔战法在股票交易中,主要需要操作的就是一笔上的利润空间,

看图中,任何走势行情都总是在向上向下之间不断的重复形成,缠论将走势完美的分类之后,在级别的划分之下,可以非常清晰的观察到这种波折,一笔向下的结束必须迎来一笔的向上走势,在股市这种单边交易市场中,我们的交易操作就是在一笔向下笔的结束之后介入,然后在接下来的一笔向上笔的结束后退出,截取的就是这一笔向上笔的利润空间。图中这一笔30分钟向上的一笔就是我们的操作目标。
在实战中如何做到呢?这就需要战法策略的介入。
看大做小笔战法,其实质就是从大的级别上看方向,获取大的级别向上一笔的利润空间,具体操作是在其次级别根据走势形态和动力学观察,在缠论的三种类型的买卖点位上实施操作。
在具体操作中首先必须遵循缠论理论上的买点买,卖点卖,也就是说所有的操作,都必须在用缠论理论标识出来的同一级别的买卖点执行买卖操作,具体点位只有第一、第二、第三类买点和第一、第二、第三类卖点这6个操作点位,其它位置一律不做任何操作。
当然,缠论的实战必须强调的是,买卖操作一定是在第一、第二、第三类买卖点上,但又绝对不是所以的第一、第二、第三类买卖点上都要操作。这一点非常重要,必须严格做到,否则就不要谈缠论实战。
图中行情走势,在这一笔的30分钟下降笔中,方向是向下的,在这个期间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结束位置,具体如何操作,我们把这段30分钟的向下笔内部结构放大,如图:

它的内部5分钟级别上,走出了两中枢的下跌走势,根据缠论理论判断最后一个中枢的进入段和离开段,观察它们所对应的MACD面积,如果减少就说明在这个位置出现了标准背驰,背驰实质上就是下跌力度的衰竭,在缠论工具中我们可以观察它们对应的缠论笔面积的柱子高度,直观的分辨出是否存在背驰,也就是这两根柱子高度,显然是明显变小了。根据缠论理论离开最后一个中枢并创出新低后产生标准背驰,这个位置构成了缠论的第一类买点,这是一个缠论理论上的买点,满足了战法可操作条件。
再进一点放大这个位置,如图:

在这里我们还要同时观察在这个第一类买点位置是否叠加了盘背,所谓盘背就是指相隔的两笔同向笔,它们对应的MACD面积是否有缩小,同理在这里可以观察它们对应的缠论笔面积柱子高度,也就是这两根柱子高度,明显还是变小了,说明这个第一类买点叠加了盘背。
在进一步观察,

我们还可以观察到相邻向上向下两笔,它们所对应的MACD面积的绝对值,是否还叠加了差背,在这里,我们还是观察缠论笔面积的柱子,也就是这两根柱子,明显向上笔对应的柱子要高于向下笔对应的柱子,说明向上的力度是要大于向下的力度的,也就是在这个第一类买点同时也叠加了差背,在这里充分表明下跌力度已经衰竭,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个第一类买点位置进行果断介入。

接下来的行情,也证实了力度衰竭后结束了30分钟级别的向下笔,转而走出了向上一笔,在向上一笔的30分钟内部,可以观察到在这个位置,再度出现了第二类买点,这也就是缠论理论再次给出的买入机会,如果在第一类买点位置没有及时介入,在第二类买点仍然是可以介入的。
随着行情的发展,中途并没有再出现卖点,自然是放心持有,因为缠论的操作原则就是在买点买,卖点卖,持有后如果卖点都没有出现,当然就不要考虑离场的问题啰!

直到缠论标识出来了第二类卖点,这时候我们需判断这个第二类卖点位置,显然是叠加了盘背,观察这两笔的缠论笔面积柱子高度,出现了明显的缩小,再观察出叠加了差背,也就是相邻向上向下两笔对应的缠论笔面积柱子高度,向下笔的高度显著要比向上笔的柱子高度要高,表明向下力度要大于向上力度,显然在这个第二类卖点可以同时观察盘背和差背,所以在这个第二类卖点上果断了结离场。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401888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