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又下跌!改革牛还在吗?

在监管机构发布了降印花税等提振市场的政策之后,股市气势如虹。但是这两天,股市再次下跌。大家不禁问,“改革牛”已经不在了吗?中港通经济研究院认为,这些政策不仅仅具有短期效应,而是中长期利好股市。尤其是证券业,行业逻辑已经有了深刻的变化。

券商主营业务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收费类,包括经纪业务、承销保荐、财务顾问以及资产管理业务,另一大类是资本类,包括信用业务,例如融资融券、股权质押回购,还有做市商、衍生品为代表的资本中介服务、资本金直营业务。现在的趋势是,资本类业务的占比越来越大。

发展资本类业务,需要增加资本金,即扩大自身资产负债表。从2012年至今,券商扩表一共有四轮。

第一,杠杆创新期(2012-2015年)。自从2012年券商创新大会之后,信用业务高速发展,行业总资产从1.72万亿元飙升至6.42万亿元。

第二,行业整顿期(2016-2018年)。2015大牛市破灭后 ,政策发生明显转向。《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等多项政策相继出台,对杠杆率、两融业务进行规范,扩表不明显。

第三,客需驱动期(2019-2022年)。市场扩容,机构需求爆发,行业资产负债表从7.26万亿元扩容至11万亿元。

第四,政策驱动期(2023-?)。此次提出适当放宽对优质证券公司的资本约束,提升资本使用效率,意思非常明显。监管放松,券商可以加大杠杆去发展资本类业务。

股市又下跌!改革牛还在吗?

过去券商为了发展或转型资本类业务,受制于很高的资本约束,需要通过定增、配股等方式从二级市场再融资来补充资本金。这显然会压低ROE的表现,进而压低估值表现。现在好了,要把资本杠杆放大,可以减少再融资,ROE将修复,估值也会有所修复。

这个观点可能比较抽象,简单地说,以前1元只能当1元用,最多当1.5元,需要资金要增发股票。现在1元能当3元用,需要的资金理所当然少了。当时,风险也更大了,但这是后话。

券商的阿尔法就是资本市场。只要行情持续走好,收费类业务、资本类业务都将会有良好表现。

那么,回到本文的开头,为什么这两天股市会下跌呢?中港通经济研究院看来,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对国内宏观经济预期较差。7月份社融等宏观数据大幅不及市场预期,以及社零消费、固定资产投资等表现都不太乐观,让外资对经济的预期比较悲观。

第二,人民币贬值。外资进入A股交易,尤其是做短期的交易,比较在意人民币汇率的问题。只要人民币有贬值的压力,不少外资大概率就会趋向于流出,毕竟在场内看不清基本面,回报率不确定,但汇率损失却是相对确定。美联储加息尚未结束,人民币却已经多次调降利息,在这个情况下,资金肯定流向利率高的地方。

第三,或有不好的意图。外资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各类外国投资者组成。一部分外资除了赚钱之外,还会兴风作浪。

关于第三点,近期北向资金一直呈流出之势,虽然北向资金市场占比不大,但是因为广受关注,往往会起市场风向标的作用。至于内资,大家都寄予厚望,然而内资不是长期资金,其追涨杀跌之频繁,比北向资金更甚。内资往往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溜之大吉,难以充当市场的脊梁。这里的内资主要指主动管理型资金,还不包含量化资金,量化资金主要触发某个条件就会大量卖出,极容易造成市场踩踏。

现在市场低迷的核心原因还在于宏观经济。今年以来,宏观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节节上升。不仅仅股市,人民币汇率下跌也是因为宏观经济低迷。通过发消费券来刺激经济不是说没有作用,但是作用不大,因为消费券体量太少。要想刺激经济,应该像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那样,直接发现金。

有些人认为,国家应该直接出资,拉升股市,打造一个人造牛。对于这个观点,中港通经济研究院是反对的。因为人造牛违背经济规律,2008年和2015年的股灾,教训已经很深刻了。还是应该走正道,通过改善宏观经济基本面来推动股市。

目前,政策底已经出现,市场底是否已经出现,暂且不可知,需要行情走出来事后确认。在当前磨底的一个阶段中,寻求超额收益机会,就需要找到市场共识。但是无论如何,应该对股市的长期前景有信心。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397554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1小时前
下一篇 55分钟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