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读后感(一):人性的,太人性的
毫无疑问,阅读《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 巴鲁克自传》(Baruch:My Own Story)的过程,是一种愉快的体验。这种愉悦感的获得,首先要感谢巴鲁克先生的一丝不苟、始终关注大格局的写作态度,其次要感谢张伟先生翻译之幽默传神。
当然,想要获得“逃顶秘笈”的投资者,恐怕难免会有所失望。倒不是因为这本书在买入和抛出方面所言甚少,而是因为这样的问题,并不在巴鲁克先生的能力范围之内。换言之,巴鲁克在何时买入、何时抛出等问题上的研究,不会超出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境界。但他在股市大循环方面的认识,要比许多人深刻得多,甚至可以说到了一种道的层面。
如果非要追究部分读者失望感的来源,可能责任首先在于本书中文版的编辑、或者说出版社哗众取宠地在书名前面加了“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这句话。其次,最大的责任在于急于获利和避险的投资者,他们想不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就获得一本万利的投资葵花宝典。
为了大买而将书名改得比较有诱惑力,这种行为,就像股市上为了抬高股价而把名字叫得神乎其神的那些企业。理性的投资者决不会因名字而买入一只股票,同样,理性的读者也不会仅仅因为名字而买入一本书。但是,大众,确实经常处于非理性状态,所以一个名字、一种概念,或者说这些名字和概念后面暗示的那种致富的可能,往往会诱使人们买入一只据说可以快速制服的股票或一本可以快速致富书籍。
接着说这本书,虽然我也多次受到“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这句话的诱惑,但对于像我这样疑心深重的人,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早日看到这本书。感谢碧落花飘香君和luckyzh的精彩评论,让我最终决定认真翻一翻这本书。结果,在书店略微翻阅,就做出了购买决定。
不过,我在这里必须提醒诸位读者的是,这本书不提供术的东西,但提供道的东西。如果你想从中找到如何逃顶抄底、高卖低买的技术性指标,恐怕这本书会让你失望的。但是,如果你想理解股市本身的基本运行规律,经济如何周而复始地陷入低迷与过热,大众为何一再陷入疯狂与恐慌,以及投资者如何孤独地走自己的路,那么,这本书无疑会对你有所帮助。当然,前提条件是你本身已经懂得这些道理,非如此,不足以产生共鸣。
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与其说这本书在探讨资本市场与社会文明进步之间的表里关系,倒不如说它是在探讨连接这二者的人性,无论狂热与恐慌、贪婪与恐惧,都源于人性、止于理性。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者,一定是洞察人性的顶级大师。

附录:书摘
又到了提炼这本书中精彩内容的时候了,希望摘录出来的这些话,对希望阅读这本书的朋友有所帮助。同时,也有利于自己随时复习这本书的精华部分。事实上,深得巴菲特精髓的刘建位先生,在其推荐序中已经将巴鲁克先生的大部分投资精髓归纳出来了。以下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部分话语:
“在这忙忙碌碌、充满令人分心之事的时代,我们所有的人都需要不时地放下手头事情,检视一番匆忙的世界和繁忙的自身事务正在将我们带往何处。”
“一种教育的价值,不在于你往自己的脑子里储存的事实资料,而在于你获得的思想训练,在于你因认识过去的伟大思想而获得的关于生命的一般哲学。教育应该为学生拓展能引起脑力思索兴趣的视野。”
“谁也不比你更优秀,但在证明自己之前你也不比任何人好。”
“在一个人被打得不能动弹之前,战斗远未结束。只要你不是那个人,你就有机会。要成为冠军,你得学会索取,否则你就不会给予。”
“实际上,股票市场可称做总体反映我们社会文明的晴雨表。”“股票市场产生波动,所记录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类对这些事件做出的反应,是数以万计的一个个男人和女人如何感知这些事件可能会对将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每当我操作完成一次重大交易,尤其是当市场形势已转向萧条时,我便抽身离开华尔街,到某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能够回顾所做的一切,检讨在哪些方面出了纰漏。这时候,我不会寻找借口原谅自己,心里只思虑着要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
“有两个主要错误,这两个错误几乎是股票市场上所有业余投资者都会犯的错误。第一个错误是,对自己正在交易的证券了解得不确切,对一家公司的管理层、它的盈利和它的未来增长前景所知甚少。第二个错误是,超出个人财力而进行证券购买,试图靠极少的资金快速赚到大笔财富。”
“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逐渐觉得好时光永不再来了。他们不能透过悲观绝望的迷雾看到沉沉雾霭之后即是光辉灿烂的未来。每当此时,如果你买入证券,并持有到经济繁荣时期来临,那么,对国家未来抱有基本的信心,便会让你获得成功。”
“每个有抱负的年轻人都会经历这种内心冲突:是不顾后果地盲目冲动,让自己的劳动所得付诸东流,还是心存谨慎的欲念,为自己的将来逐渐积累财富。就我来说,正是走那条小心谨慎的道路,才可能获得成功,但成功也并非不需经历很多鏖战和一些挫败便能实现。”
“我把投机者定义为:评判未来并在未来情形出现之前即采取行动的人。要成功地做到这一点——这是人类在处理一切事务包括缔造和平和发动战争中一种最无价的能力,有以下三件事必不可少。第一,你必须获得关于某种形势或某个问题的事实;第二,你必须就这些事实所预兆的前景形成判断;第三,你必须及时行动——免得为时已晚,再行动已经于事无益。”
“我听到很多人在谈到某件事时颇有见地,甚至是绝顶聪明——结果,当需要按照自己的信念实施行动时,却看到他们弱而无力。”
“我会坚持根据自己对规则的理解而不是他或任何其他人对规则的理解来玩游戏。”
“赚到钱是一回事,留住钱又是一回事。事实上,赚到钱常常比留住钱更加容易。”
“长期以来,我发现人们依靠自己对经济事实进行冷静而客观的判断是更为可取的做法。”
“我打断他说:‘请你别跟我说联太现在怎么样了。我不想让自己的判断受你的话影响。’”
“我认为只要实事求是采取某些措施就足够了。我现在依然相信,无论是总统,还是国会,无人能让二加二不等于四而得出别的任何结果。”
“站在场外旁观,可以最清楚地观察纽约证券交易所迄今为止最为疯狂的风云变幻。”
“只有最勇敢坚定的人才能保持外表镇定。”
“人们已经完全丧失心智,所有的价值感已不复存在。”
“有些人你千辛万苦地引导他们获得了成功,到头来他们却因为过程艰辛而抱怨不已。”
“他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并不是如何迅速地决定抛出股票,而是首先卖掉集资操作的其他交易人的股票,最后才自我保护,卖出自己持有的股票。”
“有时我会山穷水尽,但总会强势回归的。”

“我知道,在问题丛生、苦恼不堪时,我常常想起基恩说过的这句话,也像他一样,我决定要‘强势回归’。”
“在他粗糙的外表之下,潜藏着冷静、果敢、洞察事物本质的理解力。”
“盖茨的能量消耗大得惊人,参与赌博会让他得到放松,赌博于他是一种消遣娱乐方式。”
“他总能从比他技高一筹的神射手那里赢到钱。他赢钱的手段就是始终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不知不觉中把赌注弄得越来越大,最后对手都变得紧张不安。”
“如果一个人手风很顺,一直赢钱,他会冲昏头脑,以为要是把赌注再抬高些,可能会多赢很多钱。”
“我逐渐感觉到一个投机者应该孤身一人踏上自己的旅程——后来的经历更是让我坚定了这一信念。”
“有个简单的事实真相是,市场上根本不存在‘有十足把握的事情’。而且,我也不想因他人可能依据我的判断行事而承担责任。即使最优秀的投机者也必须做好犯错误的准备,他的操作可能会有一定比例的失误。在他发现自己犯了错误的情况下,他必须当机立断,迅速、娴熟而悄悄地撤出。”
“以经济萧条时期极低的价格买入证券,收益于必将到来的经济复苏,便能赚到很多钱。”
“我信不过那些据说是多才多艺的能人,因为生活教会我没几个人可以做好一件以上的事。”
“当不幸突然降临我们身上时,如果能够责怪他人,我们所有的人往往都会归咎于他人,而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自己可以责怪他人。这种维护自我尊严的本能是人类本性中最根深蒂固的特点之一。”
“社会要取得进步,只有让人们的辛勤付出获得一定的利润——如果收入大于投入。要是亏本产出,余下可供所有的人分享的必然更少。一家营利企业对国家独立和自由的贡献肯定大雨一家亏本经营的企业。”
“再也没有比相信毫无付出却能有所收获更加危险的幻想了。”
“在投机过程中,我们的情感常常会给我们的理性思考能力设置一些陷阱。比如说,知道何时卖出某只股票较之何时买入,通常会困难得多。”
“定期将自己持有的多数股票转为现金并抽身离开市场休整一段时间,是非常明智的。”
“根据我自己的经历,没有几个人可以同时做一件以上的事情——而且还都能做好。在任何领域内,一个娴熟的操作者都会获得一种近乎本能的‘感觉’,这种感觉能让他意识到很多东西,对于自己意识到的东西他甚至都无法解释。”
“投机需要成功,需要很多专门知识。”
“投资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其说是挖掘信息,还不如说已变成如何将不相关的细节从核心事实中区分开来并确定核心事实的意义何在。”
“股票市场所做的一切,就是记录这些买家和卖家对工商业当前状况及未来形势所做的判断。简而言之,股票市场是体温计,而不是发热的身体状况。”
“任何法律也不能保护一个人免受自己所犯错误带来的伤害。在股票市场中,投机之所以会损失金钱,主要原因不在于华尔街不守诚信,而在于很多人坚持认为,不用辛勤付出也能赚取金钱,而证券交易所是可以产生这种奇迹的地方。”
“我在股票市场操作中懂得,一旦市场上涨趋势背后的思维连续性被折断,一次牛市行情反转起来会有多么迅速。”
“我们必须将现在面临的考验从实质上视为对自我治理能力的考验。我们不缺乏任何物质资源。我们所缺乏的,是控制和引导这种力量的能力,以及控制和引导我们丰富的生产性资源的能力。”
“理性依然是人类进行自我治理的最佳工具。”

很少看到自传会把自己人生中的污点写进去,但巴鲁克会。他曾经以权谋私把屡教不改私自跑到他庄园盗猎的人送进监狱长达9个月,虽然作者很不安,他解释道,主要是为了维护尊严,不受侮辱。
巴鲁克是一位爱国者,认为为国家奉献比在华尔街赚钱还有意思。在本书中,可以看到许许多多传奇的大鳄为国家奉献的事迹。这是为什么美国会如此多纯正的爱国者呢?
在华尔街,巴鲁克是从经纪行的跑腿小弟开始事业,然后做业务、成为合伙人、股票投机、拥有交易所席位、开自己的公司、搞并购、做PE……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面对大的经济危机都能够全身而退,无愧为一个在华尔街成长的大资本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拥有高尚品格、有情有义的人。
《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读后感(三):商之大者,为国为民
借用金庸的话形容一下自己对伯纳德·巴鲁克的看法。
在上个世纪早些时候,美国出现了有很多闻名世界的商业巨子,如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沃尔玛创始人萨姆·沃尔顿、希尔顿创始人唐拉德·希尔顿、IBM创始人托马斯·沃森父子、麦当劳创始人雷·克罗克等,他们缔造的商业帝国,至今仍在在为股东创造利润,同时也为社会创造着价值。巴鲁克是一个在华尔街的成功人士,通过投机为自己积累了大量财富,之后在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的建议下转向政治,历任六届美国总统的顾问。在美国历史上,象巴鲁克这样从商、从政都很成功的人很少。
巴鲁克是一个犹太教徒,一生都保持着清醒的良知。在这本传记里,记载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事情。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巴鲁克被总统任命为战时工业委员会主席,巴鲁克回忆道:
“鉴于担任公职的责任,我觉得自己理应放弃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会员席位,并抛空自己持有的可能从政府合同或政府采购中得益的任何企业的股票和债券。”
在这个自传泛滥的年代,可能会有人怀疑巴鲁克在做秀。自己以为,一时的作秀,很难换取一生的成就。上个世纪美国百年企业的创始人们,大都是在良知的指引下创业,并创造不朽;在这些企业家的自传中,到处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史蒂芬·柯维在他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150年以前,美国的成功学作品强调的是品德,诸如正直、诚信、勤勉、耐心等;而近50年,则强调个人魅力、处世技巧等治标不治本的捷径。建议大家读一读这些企业家们的自传,坚定自己对良知的信念,不管社会价值观如何背离道德,坚持自己的良知,至少可以得到心灵安宁。
本书的重点是回忆录,作者只是在认为有必要的时候,才会涉及投机方面的内容。打算像《股票作手回忆录》那样,直接获取大量投机心得的读者可能会略显失望。有这种想法的读者,可以先看第19章《我的投资哲学》,这一章独立性和针对性较强,在没有前面的内容铺垫下,也能够理解。

《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读后感(四):读《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伯纳德巴鲁克传》
1. 巴鲁克并不是单纯靠交易白手起家的。他在豪斯曼经纪公司工作,然后担任合伙人。可以看到巴鲁克在前期也冒失的损失了很多钱,而豪斯曼公司的经纪佣金一直支撑着他。
2.巴鲁克替托马斯莱恩做的关于烟草公司的交易替他的职业生涯带来了转机。可以说他发家的原因不在于交易而在于认识了可以提携他的大佬。之后跟古根海姆家族结缘更替他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3.在那个年代,做很多内幕交易,消息交易,并不违法,而如今却不相同。
4.在“我的投资哲学”一章中,巴鲁克写到,“我说赌一把这个词时,年长的JP摩根听了就像吃到苍蝇。然而,真实情况是,根本不存在投资可以不牵涉一些风险的事情,因而投资必然颇有几分赌一把的意味”。尝试不承担任何风险的去进行一笔交易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假使有这样的机会,其中也必然隐藏着某些我们所不熟知的风险。
《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读后感(五):有时我会山穷水尽,但总会强势回归的。
逃过了2007年10月之后的大跌却倒在这次大跌中,如果我6/24清仓那就保住了所有胜利果实,可是没有如果就在后面的一星期所以利润都吐出去了。
若问原因,不能怪JIU市只能怪自己。
巴鲁克很早开始养成一个习惯,一个从此永不摒弃的习惯,就是分析自己为何失败,认清都在哪些方面出了差错。

A股牛熊市历程: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说法也被投资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第七次大牛市:2005年06月06日至2007年10月16日这次行情是最具有基本面支撑的行情,股权分制问题的解决,人民币升值,公司业绩的不断增长,QFII,等等诸多利好支撑着这轮牛市,从998点开始,创出6124点的历史最高点,整整涨了513.49%,这是中国股市到目前为止最为波澜壮阔的一轮大牛市。
第七次大熊市: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10月28日全国制造业和地产等支柱产业泡沫显现,危机四伏,在投资者普遍对行情盲目乐观之际,股指则开始一路下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指数随之一泻千里,仅一年时间,股指便从6124点狂跌至1664点。从此,进入几个月的震荡调整之中。很多制造业的老板,发现搞制造业赚不到钱了,所以投身于股市。
2014年7月2000多点至2015年6月12日5178.19,然后经历了估计此生最精彩最刻骨最疯狂的股市,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千股停牌,连续大暴跌的杠杆牛市,其实没到2007年的高点只能算反弹吧。

《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读后感(六):巴鲁克的自传中的不同赚钱途径
我所看到的巴鲁克的自传中所揭示的赚钱秘密,似乎跟之前几位书评朋友读到的不同:
1.第一桶金不来自投机,而是成为券商合伙人的业务发展红利;
2.财富的积累更多的来自后来有关以下内容的交易:原始股,定向增发,内部人认购,承销佣金,撮合交易,并购,矿业投资,从事面向实业的风险投资等;
第二点,跟如今利用权力、内幕、PE以及VC市场在二级市场套现有多么似曾相识的感叹啊。的确这才是快钱的来源。这本自传的确给人很多人生的启示,这点上比其他任何交易类书籍都要强。
实际上,自传还是给人深深的影响,让人佩服他的智慧。即坚持供需法则来分析商品和经济周期和趋势。对于如何纯粹从买卖股票赚钱,谈及甚少。只是提醒,不要听小道消息;要对基本面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同时对于市场的非理性先常态回归要有信仰。
自传非常平实,从书中提到的赌博片段,可以看出巴鲁克是极其谨慎的人,对自己的错误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具有强烈的价值观信仰,并形成了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和社交圈。
理性始终占据了他的全部生活和判断,对自己和对他的朋友的描写都极为精妙可观,实际上这点是极为让人佩服的。
《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读后感(七):胜算在于理解人性
无论宣传的多么天花乱坠,始终不可能有一个人或者一本书能真正告知你股市的起飞点或暴跌点在哪,这是我们应该持有的看这本书的基本理念。
巴鲁克其实是个严格意义上的价值投资者,虽然他那个年代还没有这种说法,其标志就是价值投资论第一位大师格雷厄姆在那个年代还是个毛小子,而关于他所谓的在大跌前那一跃而留名千古更是有夸张之嫌,事实上是他早在危机前一两年已经对偏离实际价值的股价深感忧虑,并数次卖出股票,这再次告诉我们一句基本的真理“千万不要指望自己可以真的做到在最低点买入,最高点卖出”,嗅到危险时,别被眼前的利益迷惑!

纵观全书,巴鲁克还是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一, 投资者最好能让自己博学,充分了解各行业以及世界局势非常重要。
第二, 行动力非常重要,要做到“看准时机,一击而中”
第三, 别去听所谓的“内幕消息”。
第四, 有些人你千辛万苦引导他们取得胜利,到头来,他们却因过程艰辛而抱怨不已,警惕自己变成这种人。
第五, “内部人”对自己的公司保持客观极不容易,他们往往偏向过于乐观。
第六, 别妄想成为一个多么多才多艺的人,生活告诉我们,没几个人能真正做好一件以上的事情。
第七, 时刻注意自己的说话用辞,特别是在你急切想要合作的对象面前。
第八, 别怕踏空,永远都别指望自己可以“逃顶抄底”。
第九, 疯狂牛市的连续性思维往往会被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打破。
第十, 当人们努力试图做成某事,似乎总会被驱动过了头。
第十一, 有些人能够完全看穿他人一切,却对自己的错误完全失明。
第十二, 太多新手总会选择卖出已产生利润的东西,但实际上应该卖出坏股票,继续持有好股票,股票价格高是因为他是好股票,价格低的股票则表示其价值令人怀疑。
第十三, 即使是傻瓜都惧怕踏足的地方,都有专家昂首踏入,因为他们太相信自己可以战胜市场。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33401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