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投资”的属性,实则就是“学习”。
学习什么?
学习投资方法、学习市场、学习政策、学习行业、学习公司、学习别人— —
笔者这十几年的投资的历程,回头看,其实就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
而且还发现,越是市场低迷的时候,学习效果更为显著。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
2018年的春末夏初,A股一路下行,跌跌不休,阴霾密布,暗无天日。
在这个“五穷六绝七莫测”的最黑暗的时刻,笔者将多年以来的学习心得进行了归纳整理,自本期起,分批分次分享给投资者,或许有助于大家“寻找光明”。
笔者才疏学浅,拙作必有纰漏,欢迎拍砖、欢迎指正。
注1:本学习心得的行文格式是:先引用“原文”,然后展开本人的“领悟”(领会和觉悟);
注2:文中引用的“原文”皆已注明,在此向原文作者致敬!
注3:本文总标题借用了雍正皇帝的一部著作的名字“大义觉迷录”,系因笔者十分尊崇这位承前启后、励精图治、只知当世作为、不畏身后骂名的良心皇帝,而且,在笔者不断的学习中,每每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似“大义觉迷”,故此将拙作系列命名为“大义觉迷录”(仅借用书名,与内容无关)。在此,诚惶诚恐、毕恭毕敬地向雍正他老人家致谢致敬。
大义觉迷录(一)
方三文大作“您厉害,您赚得多”学习心得(1)
原文1:
机会越少,赚得越多;
你认为投资机会很少,但你可能会赚得很多;
你认为投资机会很多,但你可能会赚得很少,甚至亏掉自己的本金。
领悟1:
投资,“要进窄门。”
投资,从来都是一个风险大于机会的领域。
如果你能先承认“赚钱是很难的”、“只有极少的机会是能赚钱的”,
那么你就会自觉地滤掉绝大部分看似“机会”的“机会”(实则是陷阱),
然后通过艰辛的研究,去遴选出确定性更强的投资标的,
如此,你的胜率就会提高。
当然,这样做会很难、很辛苦,机会也很少。
其实,关于类似的问题,耶稣早就给了我们正确的指引,让我们来看看耶稣是怎么说的:
“你们要进窄门。
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
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圣经:新约路加福音》87页第13章24节。
投资也是如此:“要进窄门。”
投资的第一要律就是:活着,活下去,活的更好,也就是耶稣所言的“引到永生”,那么,按照耶稣的赐予我们的教诲和指引,就是:
“要进窄门”。
原文2:
投资方面,发现自己傻要比证明自己牛的价值大10000倍!
领悟2:
要在不断地给自己“证伪”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成长。
也只有不断地努力给自己“证伪”,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不要沉湎于证明自己的正确。
可惜,绝大多数投资者做的正相反。
原文3:
在股市上,整体而言,你可以做以下三件事情:
1.琢磨别人
2.琢磨公司
3.琢磨自己
以我多年的“赌博”经验,琢磨2和3的人很多是赚钱的,琢磨1的人却很少有赚钱的。
领悟3:
“琢磨别人”的人群,就是那些不自量力地试图分析主力、划K线跳大神、猜测市场的赌徒,其行为就是当代的“唐吉坷德大战风车”。
“琢磨别人”的属性,就是赌博,追求的就是不确定性,就是指望在不确定性中追求来自于“博弈”的收益,其本质就是彻头彻尾的“赌博”。
“琢磨公司”:就是研究标的的投资价值;
“琢磨自己”:就是提高自己的投资能力。
“琢磨公司”和“琢磨自己”,追求的都是确定性,其成长逻辑也是可持续的。
原文4:
问: 如果基金净值1周跌10%,后市你会怎么操作?
答: 如果公司的基本面没有什么变化,不会做任何操作。
领悟4:
这个提问,其实很“怪异”:
如果是净值升高许多,也许会有必要进行部分的价值兑现;
净值下跌了,只能说明更具投资价值,只能抱得更紧,怎么还会有什么操作呢?
之所以考虑是否要操作,是因为心里忐忑;
心里之所以忐忑,是因为心里没底儿;
心里之所以没底儿,是因为对投资标的研究的不够。
原文5:
美国牛市快到顶了,美联储是否会不断加息—
这种问题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
如果担心这种问题,那么,你就永远都进入不了市场,因为任何时间段都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
领悟5:
不要妄揣圣意。
在古代,妄揣圣意,是死罪。
原文6:
问: 不是说从长期来看股票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品种吗?平衡基金里面配了债券、
抗通胀资产,岂不是会降低回报率?分散投资是不是最后就和平均回报一样了?
答: 从长期来看,股票是回报率最高的品种,但它的波动比较大,并不是每个投资
者都能承受这样的波动。债券、抗通胀资产的仓位确实有可能降低回报率,但它有效地
平抑了波动,甚至有可能带来超额收益,因为在股票被极度低估的时候,你会有剩余的
购买力。
领悟6:
1、资产配置具备对冲的属性,更适合追求稳健收益;
2、方丈所言“甚至有可能带来超额收益,因为在股票被极度低估的时候,你会有剩余的
购买力”,我的理解是:当股市出现类似于“股灾”(比如现在)这样极端的行情而导致很多优质标的被极度低估时,可以适度地扩大股票的仓位占比,腾出部分债券、抗通胀资产的仓位,去买入被极度低估的股票,以期获得超额的收益。
原文7:
请让我把丑话再说一遍。:
(1)我对大部分公司、行业和投资品类一无所知,只对非常有限的一些行业、个股有一些看法,其中有一些将不可避免地被证明是错的。
(2)我完全无法预测市场的涨跌,完全无法选择最佳的买入和卖出时机。
(3)我完全不懂“技术”,不会“止损”和“控制回撤”,所以,雷石价值基金的净值可能波动很大,雷石平衡基金在牛市一定会跑输大盘。
领悟7:
大智若愚 , 智者守拙。
原文8:
问:方丈发的基金为什么叫雷石?
答: 在我的理解中,资产的价值是石,市场的波动是雷。
领悟8:
价值是主人
价格是主人牵的狗
狗总是在主人前前后后地跑来跑去
但是,绝对不会跑得太远
跑远了,终究要回来
关键是:主人要不断地前行(基本面的内生增长)
三要素:
狗的位置:价格
主人的位置:价值
主人的位移速度:内生增长
原文9:
(1)我不可能买到所有上涨的公司。恰好相反,大部分上涨的公司,上涨了百倍、千倍的公司,都将与我无缘,因为我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2)我有可能会买入持续下跌的公司,甚至会买入最终价值归零的公司。尽管我对自己的投资能力持谨慎的态度,但完全不犯错是不可能的。
(3)我不可能抓住所有的上涨并避开所有的下跌。恰好相反,我很有可能在某些阶段远远跑输大盘,产品的净值可能出现很大的波动。但我有信心,在相对长的时间(三年以上)内,给投资人创造优于指数的收益。这个信心来源于:我对某些公司有一些认知优势,我对市场波动有正确的看法,我对自己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
领悟9:
人贵有自知之明,智者守拙。
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做到真正的“守拙”。
守拙者,或许就是这个市场上最聪明的人,更是真正的勇士。
原文10:
问: “景气低点”“景气高点”,看来方丈认为还是可以择时的,那为
什么雪球的价值投资大V 都认为择时不行呢?
方丈答: 我觉得主动择时(判断股市会怎样走)非常困难,但是被动
择时(从估值角度)有一定的可行性。
领悟10:
方丈高屋建瓴,智者之举。
窃以为,其逻辑就是:
1、绝不妄揣圣意:不去预测自己根本就没有能力判断的事情;
2、基于现实做出判断:估值高了,就沽出;反之,就买入。
简言之:
不去判断未来(不主动择时)
只需基于现在做出判断(被动择时)
换言之:
基于事实做判断,就是被动择时,是守拙者的睿智之举
基于预测做判断,就是主动择时,是自大者的恣意妄为
原文11:
@ 不明真相的群众: 我的观点很简单,周期无法把握,波动也无法把握,试图去预测和控制它都不会降低风险,反而会增加风险。但事先应对它是可以的,那就是资产配置。
领悟11:
守拙者,或许就是这个市场上最聪明的人,更是真正的勇士。
原文12:
很多投资失败都是由于投资者的能力问题,但反思的时候往往归因于心态,毕竟承认自己不够聪慧要比承认自己心态不好难得多,“当时我太贪了”“当时我图便宜”“当时我太恐慌了”……说这话多轻松,但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当时太蠢了,没有认识到那种商业模式有多牛,或者没有看到这生意有多大的风险。
领悟12:
入木三分、鞭辟入里!
就像是人们往往貌似谦逊地检讨自己“脾气不好、说话太直”,但是,却鲜有人承认自己“情商差、智商低”。
投资的成败基本上取决于研究能力,而不是操作技能。
前者是“本”,后者是“标”。
“标”“本”兼修,当然最好,受益最佳;
二者择其一:
标的质地差,操作再好,也是无本之末,也难以逆转颓局;
标的质地好,操作再烂,也很难输掉,顶多是多交些手续费。
原文13:
想把握周期并赚周期的钱,是非常难的。
将研究的重心放到周期性,不是保守而是贪婪。
领悟13:
周期性行业的企业,很少有倒闭的;
但是,周期性行业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却经常在“戴维斯双杀”中爆仓、破产。
究其原因:
1、 周期性行业的产业资本更具备对本行业的敏感性和认知能力,会结合行业的周期节点进行产能调剂,而投资者(投机者)却只能从一些孤立的数字中去寻觅行业的蛛丝马迹并作为自己的投资依据;
2、 周期性行业的产业资本是用一个“整周期”、“大周期”、“产业周期”来进行资源配置和成本核算的,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这样的企业的财务报表除了正常的月报、季报、年报外,还应该有个“周期财报”(用一个行业周期来进行企业的规划和核算)(我个人猜测的);而投资者(投机者)却很难将自己投资的时间维度拉长到一个产业周期的宽幅,所以,就往往成为了行业周期的牺牲品。
原文14:
真正有投资能力的人,其数量跟名校博士、硕士的数量之间是树木跟森林的关系。
有投资能力的人,大概率能上名校读博士、硕士,但投资能力跟学历之间依然是弱关系。
领悟14:
投资能力=阅历+学习=研究能力
与学历并无直接关联。
你艳羡博士学历吗?
好吧,很简单,把自己扔到资本市场特别是二级市场去摸爬滚打、去体验、去学习,如果你能够在残酷的二级市场上生存下来甚至能够建功立业,那么,你就是博士中的博士!
原文15:
投资成功与否很可能取决于你思考和行动的比例。
想得越多,动得越少,你越有可能赚钱。
也就是说,你认为机会很少,但你可能会赚得很多;
你认为机会很多,但你可能会赚得很少,甚至会亏掉自己的本金。
那些天天叫嚷买入卖出的胡话,还是别信它吧。
领悟15:
古语曰“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谋划准确周到而后行动,知道目的地才能够有所收获。
投资,更是如此:
多学习,少操作
多分析,少操作
多调研,少操作
多思考,少操作
原文16:
提高投资决策质量最简单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把决策的数量减少90%,甚至减少99%……
投资的最大好处是根本不需要对那么多问题发表看法,对95%的问题说“不知道”,对4%的问题说“不”,对1%的问题说“是的”,就足够了。
学会甄别和放弃机会是投机者向投资者转化的第一步。
领悟16:
高产作家很难出绝世精品
真正的杰作,
都是竭其毕生心血所得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投资,更是如此:
要学会放弃绝大部分的所谓的“机会”
多学习,少决策
多分析,少决策
多调研,少决策
多思考,少决策
原文17:
真正的问题是,股市这个“赌场”里面的“赌徒”大部分玩的是50%的游戏(比如股价明天会涨还是会跌),却抱着100%的期待,并且用各种技术指标、内幕消息、心理暗示支持自己的期待。
领悟17:
总是找出各种理由(甚至是“莫须有”的依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看多自己的投资标的,这种心态和行为,就是“自欺欺人”。
而且,你我都不要觉得这种“自欺欺人”的心态和行为与自己无关,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如此,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古语曰:“敝帚自珍”
现代经济心理学:“禀赋效应”
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时,他对该物品的评价要比未拥有前好得多。一旦买入,你对它的喜爱往往会超出理性,并会找出N个“莫须有”的唱多理由、对其极尽溢美之词,然后一厢情愿地给其赋予远超出本身价值的价格—
其结果,可想而知。
原文18:
如果你扛不住波动,波动可能就是风险。
没有波动承受能力的原因,是缺少对投资标的的研究能力。
领悟18:
“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时对全国公民的讲话
从很长的时间轴来看,每日股价的波动是微不足道的,优质投资标的的长期的成长性完完全全能够覆盖得住短期的股价波动。
但是,投资者最大的伤害,却也正是来自于波动!
而波动带给投资者的伤害,其实就在于波动本身(罗斯福语录)。
波动本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波动的恐惧;
你对波动越惧怕,波动带给你的伤害越巨大;
你扛得住波动,波动对于你就根本没有影响;
你扛不住波动,波动对于你就是个巨大的风险;
你之所以扛不住波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你对自己的投资标的没有足够的信心;
你之所以对自己的投资标的没有足够的信心,完完全全是由于你自己对投资标的缺乏足够的了解;
你之所以对自己的投资标的缺乏足够的了解,完完全全是由于你自己的功课做得不够!
所以,不要成天琢磨市场,不要成天算计别人,
最应该做的就是:
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精选标的,
把每个标的的内在价值“锚定”后,
自然就不会太在意“风吹草动”— —
“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
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坛经》
表面上看,风在动,幡也在动;
实则:非风动,非幡动,是心在动。
以上,为笔者系列学习心得“大义觉迷录(一)”第一篇:方三文大作“您厉害,您赚得多”学习心得(1),再次向原创作者致敬。
投资的路, 就是学习的历程;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32787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