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随着国内房价一直居高不下,社会上要求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根据某调查数据显示,在近2万人参与的问卷调查中,“支持取消公摊面积”占比高达98%,“无所谓”占比仅为2%。资料显示,公摊面积是上世纪90年代从香港传入我国,被国内开发商采纳,一直使用至今。

所谓公摊面积,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分摊公共部位的建筑面积,比如电梯间、楼梯过道、配电室、地下室、设备间、保安室等。通常多层楼房的公摊面积较少,只有10%-15%,而高层楼房的公摊面积达到20-25%,这也意味着,房子的楼层越高,所承担的公摊面积就越多。
那么,社会上要求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为什么会这么高呢?第一,很多购房者认为,自己购买套内居住面积是理所当然的,而如果让他们承担更多的“公摊面积”就实在太冤了。现在房价都这么高,如果买100平米的房子,公摊面积至少要20平米,即使每平米单价1万多元,也意味着购房者要多花几十万的冤枉钱。

第二,业主在买了房子之后,每月还要承担公摊面积上一系列的费用,比如物业费、取暖费等,这也使得业主觉得花钱实在太冤,因为在公摊面积上的物业费、取暖费都是业主们根本享受不到的费用支出。
第三,在国内公摊面积比例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都是由开发商根据各自的标准来计算,有的开发商少算一点公摊面积,也有的开发商多算了公摊面积,这就让购房者觉得是一笔糊涂账,所以,都希望能取消公摊面积。

面对社会上要求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经济学家马光远曾公开呼吁取消公摊面积:取消公摊的意义在于即使开发商占便宜,购房者也能够清清楚楚,实际面积能够自己测量,但有公摊的情况下我们根本无法测量实际面积,糊里糊涂吃了亏。
而央媒新华社曾发文《公摊面积或成糊涂账?别再让买房像开盲盒》直言指出:当前亟须提高房地产市场透明度,将取消公摊面积纳入规划中,长远筹谋、稳步推进。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每栋楼房的公摊面积确实存在,而一旦取消了公摊面积,都算作套内面积,开发商就会把公摊面积成本都转嫁到套内面积上去,那么,房子的单价就会大涨。不过,从目前楼市下行的趋势来看,开发商如果大幅提高房子的单价,购房者肯定不会买单。实际上,取消公摊面积的意义在于对购房者的公平。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短期内要取消公摊面积并不现实,因为这会牵扯到各方面的利益,但长远来看取消公摊面积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就在去年5月份,山东省住建厅就发布一项通知,明确要求从2021年起,购房合同要标明套内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让老百姓明明白白购房。此举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而我们认为,现在除了在合同上要同时标明套内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之外,还应该制定出全国统一的公摊面积的计算方式,让购房者自己也算出需要承担多少公摊面积,这样开发商才不会糊乱的将公摊面积都算在购房者身上。

实际上,未来取消公摊面积将是大势所趋。现在问题来了,一旦我们国家将来取消了公摊面积,那么之前购房者能否获得相应的补偿呢?对此,我们认为,就算取消公摊面积,购房者获得补偿的可能性并不存在:
首先,有些10多年甚至20多年的老房子,物业公司都换了好几家,开发商不是踪迹难寻,就早已经关门歇业了,老业主要想获得补偿款根本不可能。再者,就算开发商能找得到,但也无力赔偿,因为光一套房子的公摊面积至少多收了几十万,一个居民小区住户就有上千家,开发商恐怕宁愿破产,也拿不出钱来做赔偿。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29523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