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是庞氏骗局吗?

“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索罗斯

股市是庞氏骗局吗?

各位最近是否察觉到,曾经备受各大游资机构追捧的“利好消息”,对股价的影响已逐渐减弱。

往昔,同等程度的利好可能会引发多个涨停,但如今可能只会在盘中出现一根阳线,然后便再无下文。

近两年来,股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行情好时散户、游资和基金共同盈利,行情差时则一起亏损。如今,无论行情好坏,散户都亏损惨重,游资逐渐淡出视野,而大型基金却能赚取丰厚利润。

难道这些基金经理们突然集体领悟了投资之道?不,他们只是改变了收割韭菜的方式而已。

在 2017 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各路资金无论大小,都能在股市中赚取高额利润,主要是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实现的。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白股票的股价是如何形成的。

股市是庞氏骗局吗?

一家公司从登陆 A 股的第一天起,就会有一个初始价格,我们称之为“发行价”。此后,这只股票的价格由市场上的买卖双方决定。

这就是为什么过去新股上市经常连续涨停,因为新股上市首日涨幅最多为 44%,而新股的发行价通常较低,中签者在第一天往往不愿意卖出,导致在 44%涨幅的价格有大量资金排队购买,却很少有持票者愿意以涨停价格卖出。

与其说股价反映了公司的价值,不如说它是买卖双方对这只股票的认知平衡点,而这种认知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也容易产生偏差。

例如,前段时间的新股“康华生物”,上市后连续 20 个涨停才结束一字板,这是因为在其上市后的 20 个交易日内,每天都有大量资金以涨停价格买入,而只有极少数持票者愿意以涨停价格卖出。

所谓的“击鼓传花”,实际上就是低价买入、高价卖出,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各种套路,如价值投资派、技术派、内幕消息派等。就拿持仓周期最长的价值投资派来说,他们的理念是在股价低于公司实际价值时买入,等待股价上涨或超过公司实际价值时卖出。

说白了,无论市场上的大小资金采取何种方式,最终都要依靠“低买高卖”来实现利润,否则就没有意义。

股市是庞氏骗局吗?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感到疑惑,股票本来就是要卖出才能赚钱,这不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吗?为什么还要专门讨论呢?而且现在不也是这样吗?为什么你刚才说 2017 年之前是这样呢?

如果你也有上述疑问,那就说明你还没有看清当前的形势。

如今 A 股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市场上的大资金不再需要通过低买高卖来赚钱了。

现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大资金是公募基金。至于公募的定义,大家可以自行百度。总之,如果你想通过股市赚钱,但对自己的炒股水平没有信心,就可以把钱交给这些公募基金,让他们的团队帮你炒股,盈亏都由你自己承担,基金公司只会收取两项费用:一是买卖费用(申购费和赎回费),二是年费(管理费和托管费)。

在支付宝上,基金的申购费一般是买入金额的 0.15%,但卖出费用就比较高了,如图所示。

6 天内卖出会亏损 1.5%,甚至一年内赎回也需要支付 0.5%的手续费,这样的规则实际上是在引导你买入后尽量不要卖出。

除了交易费用外,还有管理费和托管费,股票型基金一般每年合计为 1.75%。但除此之外,公募基金可以说是相当“公道”,即使使用大家的钱在股票市场上一年赚取了 100%的利润,也不会分走投资者一分钱的利润。

股市是庞氏骗局吗?

那么,基于这个规则,基金公司会采取什么策略?它们又是如何赚取丰厚利润的呢?

结论很简单,这个策略简单得可笑,用两个字概括就是:不卖

简而言之,就是各路基金纷纷寻找业绩优良的公司进行调研,然后集体分批建仓,从而推动股价上涨,这就是所谓的“抱团”。由于公募基金本身资金雄厚,它们只需要在二级市场上有条不紊地买入看好的公司股票,就可以确保其股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上涨。因此,在这种模式下,只要市场环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基金的净值就可以不断攀升。

那么,市场上的其他人也可以这样做吗?

当然不行。

即使是普通人或私募机构,即使再有钱,这样做也无异于自取灭亡。为什么呢?

理论上,我们可以将一家公司的全部流通筹码收入囊中(实际上并不需要这么多),然后一股也不卖,只挂买单,让这只股票天天涨停(就像新股刚上市时的情况),那么涨到一万一股也只是时间问题。但问题是,市场上的其他人并不是傻瓜,当真正需要卖出股票时,谁会愿意接盘这么不合理的高价货呢?

所以,如果只想着买入股票、抬高股价,那么到了真正需要卖出股票的时候,因为没有人愿意接盘,恐怕只会遭遇无量跌停。不仅赚不到钱,还可能因为操纵市场的罪名而被调查,过去就有一些庄家因此而坐牢。

令人惊讶的是,现在的基金却可以毫无顾忌地这样做,为什么呢?因为基金公司不需要通过卖出股票来获取收益,它们只需要保持过去的收益呈现出稳定的上升趋势,就能吸引场外资金的关注,基金规模就会扩大,每年收取的管理费也会相应增加。

既然卖出股票也无法获得任何利润,既然不需要卖出股票也能赚大钱,那我干脆只买不卖,每天自买自卖做做样子,偶尔再借助消息做个 T,岂不是美滋滋?

这样的游戏能持续到什么时候呢?

实际上,基金公司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可以长盛不衰,那就是——

让外部资金的进入速度超过内部资金的撤出速度。

股市是庞氏骗局吗?

有没有感觉到一丝熟悉的味道?

“庞氏骗局”源自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1882-1949)的人。他是意大利人,1903 年移民到美国。在美国,他做过各种工作,包括油漆工,一心想发大财。他曾因伪造罪在加拿大坐牢,在美国亚特兰大因走私人口而蹲过监狱。经过十几年美国式发财梦的熏陶,庞兹发现最快速赚钱的方法就是金融,于是,从 1919 年起,庞兹隐瞒了自己的历史来到波士顿,设计了一个投资计划,向美国大众兜售。

这个投资计划听起来很简单,就是投资一种东西,然后获得高额回报。但是,庞兹故意把这个计划弄得非常复杂,让普通人根本搞不清楚。1919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世界经济体系一片混乱,庞兹便利用了这种混乱。他宣称,购买欧洲的某种邮政票据,再卖给美国,就可以赚钱。国家之间由于政策、汇率等因素,很多经济行为普通人确实不容易搞清楚。其实,只要懂一点金融知识的人都会指出,这种方式根本不可能赚钱。然而,庞兹一方面在金融方面故弄玄虚,另一方面则设置了巨大的诱饵,他宣称,所有的投资,在 90 天之内都可以获得 40%的回报。而且,他还给人们“眼见为实”的证据:最初的一批“投资者”确实在规定时间内拿到了庞兹所承诺的回报。于是,后面的“投资者”大量跟进。

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差不多有 4 万名波士顿市民,变成庞兹赚钱计划的投资者,而且大部分是怀抱发财梦想的穷人,庞兹共收到约 1500 万美元的小额投资,平均每人“投资”几百美元。当时的庞兹被一些愚昧的美国人称为与哥伦布、马可尼(无线电发明者之一)齐名的最伟大的三个意大利人之一,因为他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了钱”。庞兹住上了有 20 个房间的别墅,买了 100 多套昂贵的西装,并配上专门的皮鞋,拥有数十根镶金的拐杖,还给他的妻子购买了无数昂贵的首饰,连他的烟斗都镶嵌着钻石。当某个金融专家揭露庞兹的投资骗术时,庞兹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反驳金融专家,说金融专家什么都不懂。

1920 年 8 月,庞兹破产了。他所收到的钱,按照他的许诺,可以购买几亿张欧洲邮政票据,事实上,他只买过两张。此后,“庞氏骗局”成为一个专门名词,意思是指用后来的“投资者”的钱,给前面的“投资者”以回报。庞兹被判处 5 年刑期。出狱后,他又干了几件类似的勾当,因而蹲了更长的监狱。1934 年被遣送回意大利,他又想办法去骗墨索里尼,也没能得逞。1949 年,庞兹在巴西的一个慈善堂去世。死去时,这个“庞氏骗局”的发明者身无分文。

与庞兹的手法有所不同的是,基金抱团并不需要完全吃掉一家上市公司的流通股,在他们抱团的股票中仍然有大量的游资和散户,此时他们就需要借助媒体的力量,让这部分“不可控”的资金也尽量保持整体“入大于出”的态势。

控制资金进出媒体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因为就连笔者这样的小角色都曾帮周围几个做私募的朋友联系过权威的证券报发布利好消息,价格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几万元一条。(当然,公募基金没有找过我,据我了解,他们的资源本身就很丰富)

回过头来看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利好消息是如何失灵的?

因为在当前市场中,头部是抱团的机构,身后是跟风的游资和散户,整个市场的资金都被吸引到 20%甚至不到 10%的股票中,不受基金青睐的股票往往会无休止地下跌。

这就是为什么一只公募基金表现再好,基金公司也会通过铺天盖地的宣传,让你购买它的基金,因为他们需要外部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来维持这场繁荣。

相比之下,曾经的私募一哥徐翔的泽熙投资,对资金的需求就没有那么大,证据就是当时很多人找关系再加钱都难以抢到,这是因为他们的投资需要卖出股票后才能兑现利润,由于每只股票的承载量有限,扩张速度过快反而会影响收益率。

股市是庞氏骗局吗?

笔者将当前这种只买不卖的模式称为“庞氏骗局”,不仅仅是因为其模式相似,还因为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三十年,期间无论可口可乐经历金融危机还是业绩暴跌,他都一股未抛,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庞氏骗局,为什么呢?

因为他对可口可乐公司的经营状况有足够的了解和绝对的信心,而且公开数据显示,截至 2012 年底,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尔累计获得可口可乐分红收入超过 32 亿美元,是当初投资金额的约 3 倍。

分红收益早已超过投资成本,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然而,他是巴菲特,看到中国的这些基金公司也效仿这种模式,笔者想说,还没到火候呢。

400 年前,世界上第一所证券交易所成立于荷兰阿姆斯特丹;200 年前,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立。从成立至今,这些交易所不知经历了多少混乱、波折和更新。相比之下,我们的股市存在的时间只有短短 30 年,很多时候表面上在模仿别人的成熟模式,背地里却怀着中饱私囊的心思,干着割韭菜的勾当。

茅台前董事长在访谈节目中表示:年轻人不喝茅台,是因为不懂事

以贵州茅台为例,让一家酒企的市值成为中国第一,这背后的始作俑者就是市场上抱团的机构。

笔者想问的是,就算让全中国的有钱人天天喝你家的“液体黄金”,让“不懂事”的孩子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喝上茅台“彰显身份”,这对个人的生产力提高、社会的发展以及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增强,能产生哪怕一丝一毫的正面意义吗?

股市是庞氏骗局吗?

只有当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遗憾的是,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潮水何时会退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

如果有 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 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 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 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 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

巴菲特告诉我们“买入一只能永远持有的股票”。

然而,资本告诉我们,除了赚钱,没有真理。上面这句投资圣经与“持有一只能永远买入的股票”之间的距离,也许只差领导的一句夸奖、年底的一份分红、一台奢华的跑车,以及基金网站上的一个排名而已。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25489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2024 年 6 月 27 日
下一篇 2024 年 6 月 27 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