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有个人,自称是我的粉丝,不知道从哪里弄到了我的联系方式,说大老远从国外回来,马上又要走,好歹得见一面。这几周我又很忙,无奈找了个咖啡馆坐了会儿,一见面就说关注我几年,然后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交易,希望我给点建议。最后我就给了一句话的建议,自己思考,不要轻信别人的建议。
我把时间拨回到2014年左右,那个时候我还参加很多相对质量比较高的交易交流、培训,当时有一个业内非常有名的基本面大师讲课,一天五位数收费的那种。当时,我的交易方法已经开始将方法做结合,即技术分析结合基本面,当时的磨合很痛苦,于是我问了一下那位大师:您做基本面很厉害,那么您如何看待技术分析。结果人毫不客气的来了一句,技术分析根本就没有用,我从来不相信技术分析。这一度让我对交易的方向产生了很多的怀疑,还好最后坚持了下来,让这个结合做得还不错,且我还能坚持在资管的路上,虽然行业前景很差。后来大师一路猛进,市场上留下了不少传说,铁矿扛了多久亏了多少最后逆风翻盘赚了多少个亿……搞大蒜赚了多少个亿……做这个品种又赚了多少多少……我想这个水平,我一辈子都无法企及了。而今年,市场上却有了大师永不再碰期货的传言,传言一出,大家都在说大师亏了多少多少钱,连说账户还剩几千的都有……这就又很扯淡了,对于赚过钱的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至于太惨;很多时候说话不留余地则来自于交易员的性格,做交易的人性格都有极端的一面;同时,人做不做,关你什么事情,与其在市场上以讹传讹不如自己做好交易。所以,你说碰到波折收手我是信的,毕竟期货容量小,人不做期货做别的也不一定是亏钱,但是你要说人多惨,我是不信的。
这个事情发生了,我还是做了一些思考,最后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虽然我仍然在市场里面苟活,但是那些给我交易上提过建议的人,绝大多数已经不做交易了,其中除了我的师父是年龄大了功成身退之外,其他的境遇貌似都不怎么好:我回大陆第一个公司的老板2015年开口找我借5万块钱……一个曾经叱诧风云的同辈前几年碰到发现他在卖车……同时期另一位大师早已靠卖课为生,这几年听说课都卖不动了,美其名曰桃李满天下功成身退……还有好多好多,离开市场之后,早已销声匿迹,没了联系。他们都曾给了我让我怀疑自己,怀疑人生的建议,都让我对当下的事情产生了动摇。虽然最后我都选择了凝神静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过来,但是这类事情的确有。这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我独立思考,很少求教于人的习惯。
近期公司的市场找我聊天,说我管理的产品不好卖,当然人首先给我面子,说当下大环境不好,然后就切入正题,说市场给你的评价,是太稳,意思就是没有太大的回撤,但是爆发力不强;那我又拿出了我管理的另一个思路的产品,做了大几年了,收益也不错,他说这个别人觉得爆发力是不错,但是回撤控制得再好一点就好……实在没办法我拿出了自己做的账户的曲线,当然这个只是我撒气,因为这个相对比较随便,讲不出来别人想听的逻辑。
当然,能够找我聊自然还是反馈真实的声音,但是真实的声音,是否能够符合市场,或者符合理性,或者有没有夹杂其他的东西并不好讲。我相信这些评价都是真实的,但是稳,效率低,人会说没有爆发力,爆发力好了,人又会觉得不稳……相对稳,爆发力也够足,人会说搞不清逻辑不敢投资……稳,有爆发力,清楚逻辑的东西翻一翻你又发现写在刑法里……这就不好办了,而我的应对,就只能是让自己尽量不被这些建议、言论左右,否则非得整成精神病不可。
其实无论做交易,还是做资管,都是一件纯粹的事情。久而久之在寻找方向的过程当中,最终都是需要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比如我,我就很清楚的知道我的强项在于逻辑发现和逻辑整合、资管产品的设计,以及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交易能力。其他的我不擅长的,比如你要我赌行情去博取超大的收益,去因为要募资追着市场热点去设计那种有今天没明天的行情,你要我就凭借逻辑不看盘来做交易,这些都会让我很不习惯。而有些建议,可能打破你的优势,我认为,这不是作为一个交易员的成熟选择。你如果天天被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左右,那么要么,你不够理性成熟,这在交易上会比较致命;要么,你就是根本发现不了自己的优势,这在交易上,则有点不可想象。
在行业内不断的会有人建议,不要那么傲,发一些好募资的产品,表现还行却募不到资是一个很搞笑的事情。但是其实在我看来,这个事情一点都不搞笑。因为无论你是做资管,还是做交易,你首先要做到的是能够赚钱,且尽量的提高赚钱的概率,无论你用什么方法。而CTA类产品难以募资的本质,是这是一个小众且专业的领域,这两个属性都是能让受众变窄的属性。不信你问问,信托里面有几个人懂CTA的?银行看不看一眼CTA?
所以如果因为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要迎合市场,那么这个主次管理你就搞反了。我首先是自己能赚钱,且首要目标一定是自己赚钱。道理很简单,相比自己账户的盈利,你打理别人的钱才收多少?按照行规,1%管理费,20%业绩报酬,现在行业还在卷,以后连这可能都没有。你从管理产品上给自己赚钱的效率,一定赶不上你用自己账户给自己赚钱的效率。你说一个在市场上混了十几年几十年的人,没有太多本金,我是不信的。所以,这个事情的顺序应该是你能够赚钱,有赚钱逻辑为首要,然后做资管,要诚信一点,让逻辑更加严密一点,设计更加严谨一点,因为你要满足投资人的一些需求(当然有些需求你得承认你永远满足不了),让盈利尽量有保障的前提之下让别人能够尽量看懂,并帮助别人赚钱。所以,一个团队(不排除个人)的盈利构成的大头,从交易的本质来讲,一定是自营,然后才是管理产品。从国外很多私募的发展经验来讲,也是如此。那么这个事情,就要做得有良心,首先对得起自己的交易,然后,在对待别人的资金上,理性,严谨,诚信,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而不是为了获取这块资金,去追逐热点,打破自己的习惯,去无底线的追求管理资金的业绩报酬和管理费收入,这本身对于对自身交易能够赚钱的团队来讲,就是十分十分不合逻辑的事情。但是这几年看到的就是,其实追热点一定会有一些尾部效应,就是你没什么技术,因为赛道的原因也可以有些收益,很多公司靠这个规模做上来了,但是如果回头看看起所有产品,可能大多数惨不忍睹,但是自己原本的强项却依然牛逼。这才是客观规律导致的,能力边界限定的,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真理。所以不是我坚持,而是脸皮比较薄,同时个人的收入构成就是如此,没有必要用别人的钱去冒险,就为了那三瓜两枣,搞得自己很功利不说,可能还会伤害信任你的人。
有人私下问我现在的经济有没有很好的思路……我倒觉得吧,房地产市场的松绑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大家没有钱,且不太敢花钱,这个时候敢负债买房的人不多。所以,关键问题是让老百姓有钱。在整体经济不振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呢?振兴股市啊……这些年印了这么多钱,这些钱却没有进入股票市场,股市反而很稀烂,这是有问题的,当时易会满上来的时候大家戏言的易操作,会涨停,满仓干呢?权益市场一上去,老百姓有钱了,自然回去消费,自然会去买房。想象2015-16年那波房地产市场怎么又火了一波?注水牛也是牛,总比钱印出来了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好,既没有太进入需要消费的人的腰包,也没有对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太好的效应……是不是……如此一来,大家都回股市,不要老盯着期货市场在里面玩儿宏观,产业逻辑就又有效了,期货市场的功能又得以体现了,又有人气了,市场里面也不全是镰刀了……
说到底,自己没有赚钱能力,自己赚不了钱,你说能帮别人赚钱,你自己信吗?所以只能是你自己不信,让别人信,你盯着别人的管理费……现在公募为啥饱受质疑,和这个是脱不开关系的。
当然做资金管理我还比较井底之蛙,可能算还没有入行吧,所以资管的东西我只能说有自己的想法,但远远没有交易来的有经验,毕竟说到管理规模我必须还是得自惭形秽的。
所以还是只能说回交易,我的建议就是:真的要独立思考,哪怕纷纷扰扰很多事情是客观存在的,很多时候也很希望别人的帮助,但是别人的建议,真的就只是建议而已,对你的交易,没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句话一辈子,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得不说!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200685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