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寻找具有投资潜力的行业
具备投资潜力不仅需要长期利好政策的加持,更重要的是行业容量足够大。根据行业天花板来评估行业发展潜力,能够为投资之路指明初步方向。
行业天花板指的是行业的产品(或服务)趋于饱和、达到或接近供大于求的状态。行业的天花板有三种:一种是已经达到天花板的行业,如钢铁,这类行业要重点关注市场份额和定价权;第二是随着产业升级,旧天花板被解构,新天花板尚未或正在形成的行业,如随新能源发展出现变革的汽车制造业,要分析在达成新的行业平衡前行业的扩张速度;最后是那些天花板尚不明确的行业,这些行业多处在新兴领域,对于该类企业要重点挖掘那些细分行业里具备领军地位的优秀企业。
(二)根据各经济周期下行业分化表现顺势而为
在“经济周期”一节曾说过,各行业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除少数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行业,大多数行业都是随着经济周期的盛衰而涨落。投资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顺势而为,不与趋势为敌,通过研究行业的特点来选择在合适的经济周期介入能更好地把握投资时机。例如在经济复苏初期考虑利润快速增长的家电、汽车等可选消费,在经济衰落时投资利润受经济影响小的食品饮料、调味品等必选消费,这样投资能够最大程度享受到企业利润增速带来的红利。
(三)纵向分析行业生命周期确定投资策略
宏观层面有大的经济周期,中观行业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按照不同的阶段可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生命周期阶段不同,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竞争格局都会不同,对应的投资策略自然也会有所不同。稳健投资者可以关注发展较成熟的行业,激进投资者为追求高额回报率可重点研究处于成长甚至初创期的行业,而多数人都不会热衷于投资已经开始衰退的“夕阳产业”。
初创期:这个阶段的行业容量相对较小,消费者对产品缺乏认知,行业内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发展方向不明晰,研发和市场开拓成本较大,亏损的可能性较大。但由于整个行业发展水平都很低,竞争不是很激烈,行业进入壁垒也不高。此时要重点关注现金流较稳定,能够活下去的企业。
成长期:行业产品逐渐被消费者认可,市场需求和增长率都较高。随着行业内企业销售规模的增大,行业整体容量在快速扩大。该阶段行业利润率较高,行业内各企业有竞争但并不强烈。此时要重点关注市场占用率提升迅速的企业。
成熟期:整个行业的需求已经接近或达到饱和,产品和技术已经完全形成,企业间竞争激烈。行业平均利润逐渐走低,开始出现企业淘汰和兼并重组,行业集中度逐渐走高。此时那些技术壁垒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更值得关注。
衰退期:行业内产品和技术逐渐开始老化,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始出现,原有产品的市场份额逐渐萎缩。此时拥有稳定市场份额、具备较强创新技术的行业更值得青睐。
(四)横向对比同行业内各企业找准最优目标
单个企业的基本面分析固然重要,但如果仅围绕一家公司苦做研究而不将之置于整个行业中通盘考虑,就无法了解同类企业的状况,更不知道它在行业中的地位,会犯“知己不知彼”的错误。可以横向对比毛利率、营收、增速、估值、市占率等财务指标,分析与同行相比存在哪些优势,还有哪些弱点和不足(指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不投,异常优秀的还需考虑是否存在财务造假),在所处行业中的地位是否稳固等。同行对比,优中选优是买入个股前必做的功课,持有过程中也需要紧密关注行业动态。
(五)利用板块协同效应迅速响应市场
熟悉各行业板块的另一大作用就是,能充分利用股市中的板块协同效应。当某一行业政策出台或热点事件发生后迅速反应有哪些上市公司会受利好或利空影响,进行短线逐利或及时避险,同时也可以分析是否存在错杀带来的投资机会。如2018年“医药集采”黑天鹅令板块集体杀跌,但对其中的创新药而言,却是砸出了难得的“黄金坑”。
医药集中采购后,短期内由于价格降低,行业整体利润空间必然被压缩,对于未能通过一致性评价或未能入围集采范围的企业更是重大打击。但从政策导向看,国家实施集中采购除保障医保用药降费外,更在于培育大而强的优秀药企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这种竞争完全不可能依靠仿制药实现,必须要鼓励创新药企业加大研发和科技投入。因此,对于技术含量低的原料和仿制药企,集中采购的确构成长期利空。而创新药企业则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储备人才,在创新上多下功夫,护城河夯实后会逐渐侵蚀仿制药的市场空间,看似利空其实是在倒逼这一行业健康发展。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99909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