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用于跟踪指数或个股趋势,决定“做不做”
价格趋势只分三种情况:上升、横盘和下降。当指数或个股处于上升趋势中时,后入场者的成本不断攀升,造成短中长期均线呈不同斜率向上抬升,较短期均线位于较长期均线之上。这时多数人才更容易赚到钱,这样的市场或个股参与价值更大。
指数或个股价格在一段时间内上蹿下跳,并无出现明显上升或下跌趋势时,均线系统会反复缠绕。既然没有明显获利机会,便可以选择持币观望或轻仓试探。
而当指数或个股不断下跌,均线系统齐头向下,较长期均线压着较短期均线走时趋势走坏,获利很难获利空间也有限。如果买入后轻易“越跌越补”,更有重仓被套的风险,此时耐心等待趋势反转才是明智的选择。
观察和判断趋势的技术工具还有很多,但均线无疑是最简单好用的一种。趋势交易者会以长期均线为标准,指数或股价在半年线或年线上方运行时才参与,短中期均线在上升趋势中才考虑重仓,确认跌势后坚决止损出局观望。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是很多老江湖的投资之道。
(二)可用于寻找支撑和压力,指导“怎么做”
谋定而后动,观势后择时。人们可以通过观察K线与均线的相对位置,判断场内交易者的盈亏情况,寻找指数或个股的支撑和压力点位,用以指导买卖操作。
如K线跌至某一均线附近时,这一时间周期内买入的绝大多数投资者已经没有浮盈,抛售止盈动力减弱。也会有人趁此时补仓或建仓买入,这就起到了均线的支撑作用。而如果该支撑均线被“有效跌破”(跌幅较大或3~5个交易周期内未能收复),则在短期内转化为压力。后续价格再反弹至此处时,很多套牢的人一回到成本附近会蜂拥而出,也有此前抄底赚钱的人开始有止盈需求,这又是均线构成压力的成因。
同样的道理,扮演压力角色的均线一旦被“有效突破”(涨幅较大或站稳均线3~5个交易周期),又能转化为股价乖离均线过大下跌回调时的支撑,如此周而复始。
还有必要补充的是,时间周期越长的均线稳定性越高,其支撑和压力作用越明显。方向朝下的均线支撑作用较差,朝上的均线的压力作用相对也会弱一些。
除成本因素外,所谓支撑和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群体心理学或行为金融学在股市中的体现:均线有“技术分析之母”的美誉,当多数参与者都信奉这一套交易方法,用其作为下买卖单的准则时,会产生“自我实现”的效应。
但均线的精髓,就在于通过对市场持仓成本的平均钝化主观情绪和人为操纵因素,以达到跟踪一段时间内价格趋势的效果。加权平均加入了主观判断的思维,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对此,墨菲先生《期货市场技术分析》一书中援引美国1978年《商品年鉴》研究成果,在对13种大宗商品从1970—1976年的走势跟踪后,证明简单平均的方法反而能取得更好效果。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99791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