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是对称三角形的另一种变体,由相互聚拢、方向相同的两条趋势线组成。两条趋势线向上的楔形被称为上升楔形,如果出现在下跌趋势中多数只是一段反弹插曲,此后继续向下的概率较大;反之则是下降楔形,如果出现在上涨趋势中,结束后一般还能再度打开上涨空间。它和后面要讲的旗形整理一样也有一根“旗杆”,突破后理论涨跌幅度以一个形态高度甚至旗杆高度为限。
像一个楔子般插向与当前趋势相反的方向,而一般情况下价格波动高低点都在抬高的上升楔形反而看空,高低点逐级降低的下降楔形反而看多,是很多人对楔形整理的困惑之处。但以上升楔形为例,仔细观察就能发现,高点抬升的速度慢于低点走高的速度,伴随着成交量的逐渐衰竭,往往只是对下行趋势的一段抵抗,最后还是会回到原趋势之中。这点和前述上升三角形还有差异:后者有一个明显出货位,当筹码消化压力清除后能继续上涨,而上升楔形每一次新波动都在趋弱,只能说明买方兴趣不断减弱。
同理,下降楔形也常是上涨趋势初期的“洗盘好工具”。如航天电器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这波多头行情中,主力三次动用下降楔形以达到洗清浮盈盘的目的。而如果能明确这只是上升趋势中的下降楔形,以年线为支撑坚定持有筹码不动摇,或在回档整理结束后果断买入,便能获得极丰厚回报。
如果当前趋势中出现同向楔形,一般只要顺势作为持续形态看待即可。除非楔形运行时间过长,调整幅度过大(如明显大于旗杆高度),或趋势线角度过于凌厉(超过45度)以至于可能破坏原运行趋势时才考虑视为反转形态,需要做反方向操作应对。如2015年牛市便是在6月中旬以上涨楔形见顶,在此后一路下跌中出现的上涨楔形,倒是“老实”扮演了下跌中继的角色。
在介绍切线技术时已经提到过箱体,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持续整理形态。它也被称为“矩形整理”,由一上一下两条分别起压力和支撑作用的平行水平线组成,因形似横卧的箱子而得名。
经过一轮明显上涨或下跌行情后,多空双方在某一价格区域内势均力敌,来回拉锯。一涨到某个位置附近便回落,一跌到某个位置附近又拉起,反复多次后便形成了一个容纳价格作“困兽之斗”的箱体。
除少数箱体会因跌破或突破上下边界变成“三重顶(底)”或“多重顶(底)”外,绝大多数情况下,箱体“纠结”过后会沿原运动方向运行。如果箱体本身形态高度足够,当然可以在此区间波段操作高抛低吸。而突破后的A、C点,以及回踩或回抽的B、D提示的买入或卖出信号,则更要注意重点把握。
切线一节中已经举过上升趋势中的指数箱体震荡后继续向上的案例,个股的箱体整理多数也遵循此种规律。如2020年大牛股比亚迪的两次箱体突破,都是在股价大幅上涨后以横盘方式休息整理,待多空双方筹码交换完毕选择继续上攻更高位置。
股谚“横有多长,竖有多高”,正是上升箱体的形象写照。当然,如果是下降箱体,则可能会遭遇“盘久必跌”的悲惨结果。因此,在能预判一段行情为箱体整理的情况下,务必在保持耐心的同时提高警惕——不要轻易被震荡洗出筹码,当上升箱体发出有效突破箱顶信号后果断买入或加仓做多,下降箱体有效跌破箱底后就得第一时间减仓或出局避险,以防损失进一步扩大。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99777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