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别漏了记账!10笔关键账算对利润不流失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炒股的人里,十个有八个盯着K线看涨跌,却没几个认真记账的。总觉得“只要卖出时赚了差价就行,记不记账无所谓”,可等到年底一算总账,才发现明明几次交易都赚钱,手里的钱却没多多少——要么是手续费扣了不少,要么是亏的几笔忘了算,甚至还有分红、税费这些“隐形支出”悄悄吞了利润。

其实炒股记账不是瞎忙活,而是帮你“守住利润”的关键。尤其是这10笔关键账,每一笔都和你的钱包直接挂钩,算对了才能真真切切赚到钱,不然再多次的盈利都可能悄悄流失。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10笔账拆清楚,不管你是刚入市的新手,还是炒了几年的老股民,照着记、照着算,才能让赚的钱落袋为安。

一、先搞懂:炒股为啥一定要记账?不是多此一举,是避免“糊涂账”

很多股民觉得记账麻烦,行情一波动哪有心思记这些?但你要是连自己每笔交易花了多少、赚了多少都不清楚,就像开店不记流水,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是赚是亏。

先说说记账的两个核心用处:一是算清真实利润,表面上某只股票赚了5000元,可扣掉手续费、印花税,再加上之前补仓亏的2000元,实际利润可能只剩2000元,不记账根本看不出来;二是帮你避坑,通过记账能发现“哪些股票一买就亏”“频繁交易扣了多少手续费”,反过来优化交易习惯,比如减少频繁操作,避开总是亏损的板块,长期下来能省不少钱。

身边就有个老股民老王,之前炒股从不记账,去年觉得自己赚了不少,年底清仓时才发现,光频繁交易的手续费就扣了近万元,还有几笔追高亏的钱没算进去,最后实际盈利比自己预估的少了一半。后来他开始记账,每笔交易都记清楚,今年上半年手续费就省了3000多,还避开了之前总亏的题材股,利润反而比去年多了不少。

所以别觉得记账没用,这是炒股最基础也最关键的一步,尤其是下面这10笔账,必须记明白。

二、这10笔关键账,每一笔都别漏,利润全靠它们“守”

1. 股票买入成本账:不止股价,还有手续费

很多人以为买入成本就是“股价×股数”,比如10元买1000股,就觉得成本是1万元——错了!买入时还要扣“佣金”(券商收的手续费),虽然现在佣金普遍低,但只要交易就会扣,比如佣金万3,1万元买入就要扣3元(不足5元按5元收),那实际成本就是10005元,股价涨到10.01元时,看似赚了10元,其实刚够覆盖佣金,没真正赚钱。

记账时要写清楚:买入日期、股票名称、股价、股数、佣金,算出实际总成本,这样才知道股价涨到多少才算真盈利。

2. 股票卖出收入账:印花税、佣金都要扣

卖出时比买入多了一笔“印花税”(国家收的,卖出时按成交金额的0.1%收,买入时不收),再加上佣金,这些都要从卖出收入里扣。比如12元卖出1000股,成交金额1.2万元,印花税12元,佣金3.6元(不足5元按5元收),实际到手就是12000-12-5=11983元。

这笔账要记:卖出日期、卖出价、成交金额、印花税、佣金、实际到账金额,和买入成本对比,才能算出单只股票的真实收益。

3. 补仓/减仓调整账:别让“越补越亏”糊涂账

很多人买的股票跌了就补仓,可补了几次后,自己都算不清平均成本了。比如10元买1000股,跌到8元又补1000股,两次买入总成本是10000+8000+两次佣金(假设各5元)=18010元,平均成本就是18010÷2000=9.005元,不是简单的(10+8)÷2=9元。

补仓或减仓后,一定要及时更新成本:记清楚补仓/减仓的价格、股数、手续费,重新算平均成本,不然等股价涨到9元时,以为赚了,实际还没覆盖成本。

4. 现金分红账:分红不是白拿,可能要扣税

持有股票时可能会遇到分红,比如10股派5元,1000股就能分500元。但分红不是全拿到手,要扣“股息红利税”:持股时间不满1个月,扣20%税;1个月到1年,扣10%;超过1年,免税。

这笔账要记:分红日期、分红金额、扣税金额、实际到账分红,同时要注意,分红后股票会“除权除息”,股价会下跌,别以为分红就是赚了,要结合股价走势算总账。

5. 打新收益/成本账:打新不是稳赚,亏了也要记

打新股、打新债是很多股民的额外收益,但不是每次都赚,偶尔也会破发(新股上市就跌破发行价)。比如打新中了1000股,发行价20元,上市后跌到18元卖出,亏了2000元,还要扣手续费,这笔亏损必须记进去。

不管打新赚了还是亏了,都要记:打新标的、中签金额、卖出价/收盘价、收益/亏损金额,避免只记赚的、漏记亏的,导致总账不准。

6. 融资融券利息账:借钱炒股,利息不能忘

如果开通了融资融券(借钱炒股或借股票做空),要付利息,比如融资年利率6%,借10万元炒一个月,利息就是100000×6%÷12=500元。这笔利息是固定支出,不管股票赚不赚都要付。

记账时要记:融资/融券金额、利率、使用时间、利息支出,算收益时要把利息扣掉,比如股票赚了1000元,扣掉500元利息,实际只赚500元。

7. 可转债交易账:可转债不是股票,费用不一样

很多股民会炒可转债,它的交易规则和股票不同:没有印花税,佣金也更低(有些券商万0.5),但交易频繁的话,手续费也会累积。比如100元买10张可转债(1000元),110元卖出,佣金0.1元,实际收益就是(110-100)×10-0.1=99.9元。

这笔账要单独记:可转债名称、买卖价格、张数、佣金、收益,别和股票混在一起,避免算错费用。

8. 异地/跨市场交易手续费:别忽略平台额外收费

有些股民会通过港股通、北向通炒港股、美股,这些跨市场交易有额外费用,比如港股通有“证券组合费”“汇率转换费”,美股有“经手费”“清算费”,这些费用虽然单次不多,但长期交易也会积少成多。

记账时要记清楚:跨市场交易的标的、各项手续费、汇率损失(如果涉及外币),算清实际成本和收益,别以为和A股交易费用一样。

9. 亏损止损账:亏了别逃避,记清楚才能吸取教训

很多人亏了钱就不想记,觉得“眼不见心不烦”,但越是亏损越要记清楚:哪只股票、什么价格买的、为什么亏(追高、踩雷、大盘下跌)、止损价格是多少、实际亏损多少。

比如买了某只股票,15元买入,跌到12元止损,亏了3000元,记清楚原因是“听信小道消息追高”,下次就能避开类似情况,避免反复踩坑。

10. 账户总盈亏账:每月/每季度算总账,心里有底

前面9笔账都是单笔交易,最后一定要算“总盈亏账”:每月或每季度,把所有股票、可转债、打新的收益和亏损加起来,再扣掉所有手续费、利息、税费,算出这段时间的实际总收益。

比如1个月内,A股票赚5000元,B股票亏2000元,打新赚800元,手续费和税费共扣1000元,总收益就是5000-2000+800-1000=2800元。这样才能清楚自己这段时间到底赚了多少,而不是凭感觉判断。

三、记账实用技巧:不用复杂表格,简单方法也能记明白

很多人觉得记账麻烦,是因为想搞复杂的表格,其实不用这么费劲,几个简单方法就能搞定:

1. 用“手机备忘录/Excel”记基础账

手机备忘录里建个“炒股记账”文件夹,每笔交易后花1分钟记:日期、股票名称、买卖方向、价格、股数、手续费、收益/亏损,简单明了。如果会用Excel,建个表格,把前面说的10项列进去,自动计算收益,更方便。

2. 利用券商APP自带功能

现在很多券商APP都有“交易记录”“资产分析”功能,会自动帮你统计每笔交易的手续费、收益,还能生成月度/年度账单,你只要定期核对,补充APP没记全的(比如分红税、融资利息),就能省不少事。

3. 定期复盘核对

每周日晚上花10分钟,核对本周的交易记录,和券商APP的账单对比,确保每笔账都对得上;每月底算一次总盈亏,看看自己的交易习惯有没有问题,比如是不是频繁交易导致手续费过高,是不是总在同一类股票上亏损。

四、最后提醒:记账不是目的,赚钱才是!别掉进“记账陷阱”

记账是为了帮你理清账目、优化交易,不是让你“为了记账而记账”。这里有两个误区要避开:

一是别过度纠结细节,比如佣金差几毛钱、印花税算错几分钱,不用反复核对,只要大的金额对得上就行,太较真反而耽误看盘和分析。

二是别记了账不行动,记账后发现自己频繁交易扣了很多手续费,就要减少操作;发现某类股票总亏,就要避开——不根据记账结果调整,记再多账也没用。

炒股本来就是“细水长流”的事,赚的每一分钱都不容易,别让“糊涂账”悄悄吞了你的利润。从今天开始,把这10笔账记清楚,每月算一次总账,你会发现不仅利润保住了,交易也越来越理性,赚钱的概率自然就高了。

要是你还不知道怎么建记账表格,也可以直接用券商APP的账单功能,先从简单的“记每笔交易的收益和手续费”开始,慢慢养成记账习惯,比盲目跟风炒股靠谱多了!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819568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6小时前
下一篇 6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