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聊个很多人关心的话题:怎么用135均线战法找到牛股的起涨点。之前和一位上海48岁的资深投资者(为保护隐私,暂称“老周”)交流,他从2018年开始用自己调整后的135均线战法,通过复盘近5年A股的牛股走势,总结出了一套找起涨点的方法,今天就用大白话结合2024-2025年的实际案例,把这个战法的核心逻辑和步骤讲清楚,帮大家避开常见的使用误区。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用均线的时候,是不是总遇到“均线太多看不过来”“跟着均线买了却不涨”的情况?比如同时看5日、10日、20日、60日均线,均线缠绕在一起时根本分不清方向;或者看到短期均线上穿长期均线就买,结果买在调整的起点。老周说,他以前也有过这种困扰,后来把均线简化成“13日、34日、55日”三条,也就是“135均线”,再结合股价和成交量的配合,反而能更清晰地判断趋势和起涨点。
需要提前说明的是,135均线战法不是“万能工具”,它更适合震荡上行的行情,对极端单边下跌或暴涨行情的适配度较低。而且老周反复强调“没有次次精准的战法,所有分析都要结合市场环境和个股基本面”,今天分享的内容,不是教大家“跟着战法买卖股票”,而是帮大家理解均线背后的“趋势逻辑”,提升对行情的判断能力。接下来,咱们就具体说135均线战法的核心和实操步骤。

第一步:先懂135均线的“分工”,三条线各有作用
老周说,用135均线的第一步,是搞清楚13日均线、34日均线、55日均线各自的作用,不要把三条线混为一谈。简单讲,这三条均线的分工很明确:
– 13日均线:反应最快,代表短期趋势,比如股价最近13天的平均成本,用来判断短期是否有资金进场推动;
– 34日均线:反应中等,代表中期趋势,是股价的“中期支撑线”,如果股价不跌破34日均线,中期上涨趋势通常不会变;
– 55日均线:反应最慢,代表长期趋势,是股价的“长期生命线”,55日均线向上走,说明长期趋势向好,向下走则要警惕长期调整。
他给我举了2024年的一个案例:某新能源板块的股票,2024年6月到9月期间,13日均线始终在34日均线之上,34日均线又在55日均线之上,三条均线呈“多头排列”,这期间股价从12元涨到21元,涨幅75%。而在2024年10月之后,13日均线跌破34日均线,34日均线又开始向下靠近55日均线,股价也从21元跌到16元,调整幅度23%。“三条均线的排列方向,其实就是资金的态度——多头排列时,短期、中期、长期资金都在进场;空头排列时,资金则在逐步离场。”老周这样解释。
这里给大家一个实操建议:在股票软件里设置135均线时,把13日均线设为红色、34日均线设为黄色、55日均线设为紫色,这样三条线的方向和位置关系能一目了然。设置好后,先看三条线的排列:如果13日>34日>55日且都向上,就是多头排列,适合关注;如果13日<34日<55日且都向下,就是空头排列,尽量规避。
第二步:抓“金叉共振”信号,这是起涨点的核心
老周说,135均线战法找起涨点的关键,是抓“金叉共振”——也就是13日均线、34日均线、55日均线先后出现“金叉”,而且金叉的时间间隔不超过5个交易日,同时配合成交量放大。这里的“金叉”,指的是短期均线上穿长期均线,比如13日均线上穿34日均线,就是“13-34金叉”;13日均线上穿55日均线,就是“13-55金叉”。
他给我看了2025年1月某科技股的走势案例:这只股票在2024年12月经历调整后,2025年1月6日出现“13-34金叉”,当天成交量比前5天平均量多了40%;1月9日又出现“13-55金叉”,成交量继续放大,比前5天平均量多了60%;1月10日,“34-55金叉”出现,三条均线完成“金叉共振”,当天股价涨停,之后10天内股价从15元涨到22元,涨幅47%。“金叉共振的本质,是短期资金带动中期资金,中期资金再带动长期资金,资金形成合力后,股价才容易启动上涨。”老周解释道。
这里要避开一个常见误区:不是所有金叉都是有效信号,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金叉顺序对”——要先出现13-34金叉,再出现13-55金叉,最后出现34-55金叉,顺序反了的话,资金合力不够,上涨概率会降低;第二个条件是“成交量配合”——金叉当天或次日,成交量要比过去5天的平均成交量多30%以上,没有成交量的金叉,很可能是“假信号”,比如2024年11月某消费股,虽然出现了金叉共振,但成交量没放大,之后股价只涨了5%就开始调整。
还有一个实操技巧:金叉共振出现后,不要马上买,等股价回踩13日均线时再买。比如上面提到的2025年1月科技股,1月10日金叉共振后,1月12日股价回踩13日均线(当时13日均线在16元左右),这时候买入,后续的风险更低,收益更稳。老周说,“回踩13日均线是资金在确认支撑,只要不跌破13日均线,就说明短期资金还在,上涨趋势没断。”
第三步:设“止损止盈”规则,避免赚了又亏回去
老周反复强调,用135均线战法,比找起涨点更重要的是“设置止损止盈”,很多人赚了又亏回去,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规则。他自己的止损止盈规则很简单,完全跟着135均线走:
– 止损:买入后,如果股价跌破13日均线,且连续2天收在13日均线之下,就果断止损。比如2024年8月某医药股,他在出现金叉共振后以20元买入,后来股价跌破13日均线(当时13日均线在19元),且连续2天收在19元以下,他就以18.8元止损,只亏了6%,避免了后续股价跌到15元的更大亏损;
– 止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均线破位止盈”——当13日均线跌破34日均线时,不管赚多少都止盈;另一种是“目标位止盈”——根据金叉共振时的成交量,预估10%-20%的收益目标,达到目标后先卖一半,剩下的一半用均线破位止盈。比如2025年1月的科技股,他在16元买入,设置20%的目标位19.2元,股价涨到19.2元时卖了一半,剩下的一半等到13日均线跌破34日均线时以21元卖出,最终总收益31%。
“做投资不是看谁赚得多,而是看谁能保住利润。”老周说,“135均线的止损止盈规则,本质是‘用小亏换大赚’——止损时亏的是小部分,止盈时赚的是大部分,长期下来才能稳定盈利。”这里给大家一个建议:止损和止盈规则一旦定好,就严格执行,不要因为“觉得股价还会涨”就不止盈,也不要因为“觉得股价会反弹”就不止损,情绪干扰是投资的大忌。
我的3点思考:用战法的关键在“不迷信”
聊完老周的135均线战法,我也结合自己的观察,总结了3点思考,希望能帮大家更理性地使用这个战法,避免陷入“唯技术论”的误区。
1. 战法要结合基本面,不碰“垃圾股”
老周说,他从不用135均线战法找ST股、业绩连续亏损股的起涨点,哪怕这些股票出现金叉共振,他也不会碰。“均线反映的是资金态度,但资金可能会炒作垃圾股,可垃圾股没有业绩支撑,涨起来快跌起来更快,用战法买这种股,很容易被套。”比如2024年10月某ST股,虽然出现了金叉共振,但因为业绩预告显示全年亏损,股价涨了10%后就开始暴跌,20天内跌了40%。所以大家用战法时,要先看个股的基本面:业绩是否稳定、有没有重大利空、行业逻辑是否通顺,基本面没问题的股票,战法的有效性才更高。
2. 行情不同战法效果不同,别生搬硬套
135均线战法在震荡上行的行情里效果最好,比如2024年的消费板块、2025年初的科技板块;但在极端行情里,比如单边暴跌或连续涨停的行情,战法就不太适用。比如2024年7月某新能源股,因为突发政策利空,股价连续5天跌停,虽然期间13日均线跌破34日均线,但根本没机会止损;再比如2025年2月某妖股,连续7天涨停,根本不回踩13日均线,用战法根本抓不到买点。所以大家要用“行情适配”的思维:震荡上行行情多关注,极端行情少用或不用,不要不管行情如何都生搬硬套战法。
3. 多复盘多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老周说,他的135均线战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大盘成交量大的时候,他会把金叉共振的成交量标准提高到“比前5天平均量多50%”;在大盘成交量小的时候,会把标准降到“多30%”。这说明战法需要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而调整的依据来自复盘。大家刚开始用的时候,可以先复盘近1年的牛股,看看这些牛股出现金叉共振时的特征,比如成交量、股价位置、行业属性,慢慢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使用细节,比如“只做行业龙头股的金叉共振”“只在大盘成交量放大时用战法”,这样才能提高战法的成功率。
最后必须提醒大家:本文分享的135均线战法,基于上海资深投资者的实操经验及2024-2025年A股市场案例总结,仅为技术分析逻辑的交流,不构成任何股票买卖建议。股市投资存在风险,股价波动受宏观经济、政策、公司业绩、市场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具体投资决策请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并以公司公告、官方信息等权威来源为准。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些内容,有没有自己的想法?你用过135均线战法吗?有没有遇到过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或者你还有其他使用均线的小技巧?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819357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