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卖票看这15张图!顶部分形一眼认不被套

炒股的人常说“会买是徒弟,会卖是师傅”,很多人买对了股票,却因为不知道啥时候卖,要么赚点小钱就跑,要么从盈利套成亏损。其实顶部分形没那么难认,关键是记住15种典型的顶部K线形态——这些形态是主力出货的“信号弹”,只要能一眼认出来,就能及时止盈,不被高位套牢。今天就把这15种顶部分形的核心特征讲透,不用记复杂指标,看形态就够,新手也能学会。
先明确一个核心:所有顶部分形,本质都是“多头没劲了,空头要发力”。股价涨到高位后,买的人越来越少,卖的人越来越多,反映在K线上就是各种“见顶信号”。这15种形态可以分成3类,分别对应“单根K线见顶”“两根K线见顶”“三根及以上K线见顶”,记的时候按类别来,更容易分清。

第一类:单根K线见顶(3种)——最简单的“逃顶警报”

单根K线见顶信号最直观,只要出现这3种K线,就得立刻警惕,它们是主力出货的“初步信号”。

1. 流星线:长得像一颗流星,上影线特别长(至少是实体的2倍),几乎没有下影线,实体很小。不管是红线还是绿线,只要出现在高位,就说明股价冲高后被大量抛售,主力在高位开始套现,后续很可能下跌。

2. 墓碑线:实体很大(涨停或大阳线),但上影线极短,甚至没有上影线,收盘时股价从高位跌下来,实体颜色越绿,信号越强烈。这种形态说明主力早盘拉高出货,把散户骗进去后,下午就开始砸盘,当天追高的人直接被套。

3. 巨量阴线:股价高位突然收出大阴线,跌幅超过5%,同时换手率超10%。这是主力“暴力出货”的信号,不管有没有上影线,只要出现巨量阴线,就别抱侥幸心理,赶紧减仓。

第二类:两根K线见顶(5种)——更明确的“反转信号”

两根K线组合起来的见顶信号,比单根K线更可靠,因为它能确认“空头已经占优”,不是偶然波动。

1. 乌云盖顶:第一天收大阳线,第二天高开低走,收出大阴线,而且阴线的收盘价跌破第一天阳线实体的一半以上。比如第一天涨8%,第二天高开后跌6%,收盘价比第一天阳线的中间价还低,这说明多头已经扛不住了,反转概率超80%。

2. 看跌吞没:第一天收小阳线或小阴线,第二天收大阴线,而且大阴线的开盘价高于第一天的收盘价,收盘价低于第一天的开盘价,把第一天的K线“完全吞没”。这种形态出现在高位,说明空头已经全面压制多头,接下来大概率大跌。

3. 平顶形态:两天的K线最高点几乎一样,不管是阳线还是阴线,只要最高点相同,而且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大。这说明股价涨到这个位置就涨不动了,主力在这个价位大量出货,形成“顶部平台”,后续很可能破位下跌。

4. 黄昏星雏形:第一天收大阳线,第二天收十字星(实体极小),而且十字星的最高价高于第一天的收盘价。这是“见顶前奏”,虽然还没完全反转,但已经说明多头力量在减弱,接下来要是收出大阴线,就是明确的逃顶信号。

5. 孕线见顶:第一天收大阳线,第二天收小阳线或小阴线,而且第二天的K线完全包裹在第一天的阳线实体里(开盘价高于第一天开盘价,收盘价低于第一天收盘价)。这种形态出现在高位,说明股价开始震荡,主力在悄悄出货,后续下跌风险大。

第三类:三根及以上K线见顶(7种)——最稳妥的“清仓信号”

三根及以上K线组成的顶部分形,是最明确的“顶部确认信号”,出现后几乎可以肯定股价要跌,适合直接清仓。

1. 头肩顶:由三根K线组成,中间的K线(头部)最高点最高,左右两根K线(左肩、右肩)最高点差不多,而且头部的成交量比左肩、右肩都大。这是经典的见顶形态,右肩形成后,只要股价跌破“颈线”(左肩和右肩最低点的连线),就必须清仓,后续跌幅往往很大。

2. M顶(双顶):两根K线的最高点差不多,中间有一个低点,形成“M”形状,而且第二个顶的成交量比第一个顶小。这说明第二次冲高时,买盘已经跟不上了,主力出货完成,接下来会跌破中间的低点,开启下跌趋势。

3. 三重顶:三根K线的最高点几乎相同,形成三个“顶”,成交量逐次减少。这种形态比M顶更稳,说明股价在这个位置三次都没突破,主力已经彻底放弃拉涨,开始全力出货,出现后必须果断卖。

4. 圆弧顶:股价慢慢上涨到高位,然后开始缓慢下跌,K线形成一个“圆弧”形状,成交量也跟着慢慢减少。这种形态虽然涨得慢、跌得也慢,但一旦形成,下跌时间会很长,而且跌幅大,适合尽早止盈。

5. 下降三法:股价高位先收一根大阴线,然后连续三天收小阳线(回调),但小阳线的收盘价都没超过大阴线的开盘价,第五天再收一根大阴线,跌破第一天大阴线的低点。这是主力“诱多出货”的套路,回调时别以为是机会,第五天跌破后必须卖。

6. 三只乌鸦:连续三天收出三根大阴线,每天的开盘价都低于前一天的收盘价,收盘价也低于前一天的收盘价,而且每天都有跳空缺口。这是“空头碾压多头”的信号,出现后股价会快速下跌,没有丝毫犹豫的余地,直接清仓。

7. 高位盘整破位:股价在高位横盘3-5天后,突然收出大阴线,跌破盘整区间的最低点,同时成交量放大。这说明主力在盘整期间已经把筹码卖得差不多了,开始砸盘出货,破位后没有支撑,会持续下跌。

最后:记住2个原则,顶部分形才有用

光认识形态还不够,得结合实际操作原则,不然还是会踩坑:

1. 位置比形态重要:所有顶部分形,必须出现在股价连续上涨后(涨幅超50%)或历史高位,要是在低位出现这些形态,反而可能是企稳信号,别搞反了。比如低位出现“乌云盖顶”,可能只是短期回调,不是见顶。

2. 别等“完美形态”:主力不会给你画“标准K线”,只要形态大概符合,就可以操作。比如“看跌吞没”,不用要求第二天的阴线完全吞没第一天的阳线,只要吞没80%以上,而且成交量放大,就可以减仓,等完美形态出现时,已经跌了很多了。

其实这15种顶部分形,不用死记硬背,平时看盘时多留意,遇到一次就记一次,慢慢就能形成“条件反射”——看到某种形态出现在高位,就知道该卖了。炒股不是比谁懂的指标多,而是比谁能抓住关键信号,这些顶部分形就是最实用的“逃顶工具”,记住它们,至少能让你在该卖的时候不犹豫,避免从盈利变亏损。

最后提醒一句:没有100%准确的信号,要是卖了之后股价还涨,也别后悔,能保住大部分利润就已经赢了。股市里赚不完的钱,但能亏完的本金,会卖才是长期赚钱的关键。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814437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1小时前
下一篇 16分钟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