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搞懂“股票本身”:3个概念让你明白“买股票到底买的是什么”
很多人买股票只看价格,却不知道自己买的到底是什么,搞懂这3个基础概念,才算真正入门:
1. 股票:公司的“纸质资产凭证”
买股票不是买一张没用的纸片,而是买下了公司的一小部分所有权,就像你和朋友合伙开店,掏了钱就成了“小老板”,公司赚钱了,你可能分到红利;公司发展好了,你手里的股票也会升值。
2. 股东:持有股票的“公司主人之一”
只要你买了某家公司的股票,哪怕只买100股,也算这家公司的股东,能享受股东的基本权利,比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公司大事(虽然小股东的投票权有限,但也是实实在在的权利)。
3. 股价:股票的“实时市场价”
股价就像菜市场里蔬菜的价格,会随着供需关系变动。买的人多、卖的人少,股价就涨;卖的人多、买的人少,股价就跌。它反映的是市场对这家公司当前价值的判断,不是固定不变的数字。
二、看懂“公司基本面”:5个关键指标,帮你判断公司值不值得买
想知道一只股票值不值得买,得先看懂公司的“家底”和“赚钱能力”,这5个指标是核心:
1. 流通股与总股本:股票的“可卖数量”与“总数量”
总股本是公司发行的所有股票数量,好比一家面包店总共做了1000个面包;流通股是总股本中能在市场上自由买卖的部分,比如1000个面包里,有800个能对外售卖,剩下200个由老板自己持有,暂时不能卖。流通股越少,股价越容易被少量资金拉动波动。
2. 市值:公司的“市场总价”
市值=股价×总股本,就像给公司“称重”,能直观看出公司的规模大小。比如一家公司股价10元,总股本1亿股,市值就是10亿元,属于中小规模公司;要是股价50元,总股本100亿股,市值就是5000亿元,妥妥的大公司。
3. **市盈率(PE):买股票的“回本时间”
市盈率=股价÷每股收益,简单说就是按当前公司赚钱速度,你买这只股票需要多少年能回本。比如一只股票股价20元,每股收益2元,PE就是10倍,意味着理论上10年能靠公司盈利回本。PE越低,通常说明股票越“便宜”,但也要结合行业来看,不能只看数字。
4. **市净率(PB):股票价格与公司“家底”的比例
市净率=股价÷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就是公司的“家底”折算到每一股上的价值。比如公司每股净资产5元,股价10元,PB就是2倍,说明你花10元买了价值5元的公司资产。PB低于1倍,说明股价低于公司净资产,可能被低估;高于1倍,则是市场对公司未来有更高期待。
5. **每股收益(EPS):每一股股票的“年赚钱能力”
EPS=公司净利润÷总股本,反映的是每一股股票一年能为股东赚多少钱。比如公司一年赚1亿元,总股本1亿股,EPS就是1元,意味着你持有的每一股股票,一年能带来1元的盈利。EPS越高,说明公司赚钱能力越强,股票越有价值。
三、搞懂“交易中的关键规则”:7个概念,避免操作时踩坑
买卖股票时,常会遇到“分红”“除权”等术语,不懂这些很容易误操作,这7个概念必须吃透:
1. 分红:公司给股东的“盈利红包”
公司赚钱后,会从利润里拿出一部分分给股东,就像过年时老板给员工发年终奖。分红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发现金(现金分红),另一种是送股票(送股),不管哪种,都是股东的“额外收益”。
2. 除权与除息:分红后的“股价调整”
分红后股价会相应下调,这就是除权(针对送股)和除息(针对现金分红)。比如公司股价10元,每10股送10股,除权后股价会变成5元,虽然股价跌了,但你手里的股票数量翻倍了,总市值没变,不是真的亏损。
3. 权益登记日:享受分红的“截止日期”
公司会规定一个日期,只要在这个日期收盘前持有股票,就能享受分红,哪怕你第二天就卖掉也能拿到。要是在这个日期之后买,就没资格分红了,所以想拿分红的话,得在权益登记日前买入。
4. 股息率:股票的“年化收益率”
股息率=每股分红金额÷股价×100%,相当于买股票的“年利息”。比如股价20元,每股分红1元,股息率就是5%,比很多银行存款利率还高,适合喜欢稳定收益的投资者。
5. 每股净资产:公司的“家底厚度”
每股净资产=公司净资产÷总股本,反映的是公司的“账面价值”,就像你家房子值100万,负债20万,净资产就是80万。每股净资产越高,说明公司家底越厚,抗风险能力越强。
6. 股票代码:股票的“唯一身份证号”
每只股票都有一个专属代码,比如贵州茅台是600519,宁德时代是300750,就像每个人的身份证号一样,通过代码能快速找到对应的股票,避免买错。
7. 涨跌幅限制:股价波动的“上下限”
A股主板股票每天最多涨10%、跌10%,创业板和科创板是20%,涨到上限就是“涨停”,跌到底限就是“跌停”,就像给股价装了“安全阀”,避免波动太大。
四、分清“股票类型”:5个概念,帮你选对适合自己的股票
股市里的股票五花八门,不同类型的股票风险和收益差异很大,这5个分类能帮你快速定位:
1. 蓝筹股:“成熟稳重的大公司股票”
指那些规模大、业绩稳定、分红多的大公司股票,比如工商银行、中国石油,就像职场里的“资深老员工”,虽然涨得慢,但风险低,适合长期持有。
2. 白马股:“业绩透明的优质股”
白马股业绩优良,而且信息披露充分,大家都能清楚看到它的赚钱能力,比如贵州茅台、海天味业,就像“口碑好的老字号”,不用担心业绩造假,适合追求稳定的投资者。
3. 成长股:“潜力大的年轻公司股票”
这类公司通常处于快速发展期,当前盈利可能不高,但未来增长空间大,比如一些新能源、科技公司的股票,就像“刚起步的创业公司”,虽然风险高,但一旦发展起来,收益也会很可观。
4. 概念股:“蹭热点的股票”
概念股和某类热门话题、政策挂钩,比如新能源车概念股、人工智能概念股,只要相关话题热度高,股价就可能被拉动上涨,但很多概念股业绩跟不上热度,涨得快跌得也快,新手要谨慎。
5. ST股:“被风险警示的股票”
当公司连续亏损、财务状况异常时,股票名称前会加上“ST”,提醒投资者风险高,这类股票每天涨跌幅限制只有5%,而且随时可能退市,新手最好别碰。
最后要提醒大家:搞懂术语只是炒股的第一步,这些概念就像“工具箱里的工具”,只有结合实际行情和公司基本面,才能真正用好它们。新手可以先从这些基础概念学起,慢慢积累知识,再用小资金尝试交易,别急于求成。
你还被哪些股票术语难住过?或者想了解哪些没提到的概念?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730232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