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掰扯清楚:为啥是这六个?不是吹出来的,是“政策+技术”都给劲
很多人选赛道就看“现在火不火”,比如现在AI热就追AI,新能源热就扎新能源,但10年的长期机会,得看“国家想重点发展、技术还能帮着长大”的领域。国家给资源(比如补贴、订单),技术帮着解决难题(比如以前做不了的东西现在能做了),这样的赛道才能从“小打小闹”长成“能出大牛股的行业”。
就像10年前的新能源车,国家给补贴、建充电桩,技术上电池续航从100公里涨到600公里,从没人买到现在家家都有,龙头股翻了几十倍。现在这六大赛道,跟当年的新能源车一样,都是“国家在使劲推、技术在往前跑”,不是短期炒概念,是真能慢慢长起来的方向。
第一大赛道:新能源深化——不只是造车,是“发电、存电、用电全升级”
别以为新能源就只是造新能源车,未来10年的新能源,是从“发多少电”到“怎么存、怎么送”全链条都要升级,咱们生活里能感受到的变化多了去了。
国家这边,“双碳目标”(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是硬任务,光靠现在的光伏、风电还不够——比如光伏晚上不发电、风电没风不转,得靠储能把电存起来;电发多了,还得靠特高压线路远距离送到缺电的地方。所以国家会往储能、特高压、氢能这些领域砸钱,比如建一个储能电站给补贴,特高压项目优先批地,企业不用担心没支持。
技术上也在解决痛点:以前储能靠锂电池,成本高还不安全,未来10年可能会用“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存电成本能降一半,以后家里装了光伏板,白天发的电用不完,能存起来晚上给空调、冰箱用,甚至能卖给电网赚点零花钱;新能源车冬天续航缩水的问题,以后靠“固态电池”能解决,续航能到1000公里,充电10分钟跑500公里,冬天也不用怕掉电。
为啥能出大牛股?现在新能源只解决了“有没有电、有没有新能源车”的问题,未来10年要解决“电够不够用、车好不好开”的问题。比如做储能设备的企业、搞固态电池的企业,现在规模还小,10年后可能长成几百亿、几千亿市值的龙头——就像10年前的宁德时代,刚开始做电池,现在成了行业老大。
第二大赛道:AI+实体经济——不是聊聊天、画画图,是“真能帮工厂、医院赚钱”
现在一提AI,很多人就想到“能聊天的机器人”“能生成图片的软件”,但这些都是“花架子”,未来10年真正能赚钱的,是“AI用到工厂、医院、农村这些实在地方”,国家要推“AI帮各行各业提高效率”,技术也能真刀真枪帮企业省钱、多赚钱。
国家对这事儿很上心,比如2024年就出了“AI+实体经济”的计划,明确要在制造业、医疗、农业这些领域推AI,还给实打实的好处:工厂用AI改造生产线,能拿20%的成本补贴;医院用AI做影像诊断(比如看CT片找肿瘤),能申请专项基金买设备。
技术上也不是“纸上谈兵”:比如工厂里以前靠工人盯着流水线找次品,眼都看花了还容易漏,现在用AI看,学10万张产品照片就能比老工人还准,速度快10倍,工厂老板也乐意换,省了人工还能减少废品;农村里的灌溉,以前靠人估摸着浇水,现在用AI结合土壤湿度、天气预报自动浇,比人工省30%的水,粮食还能增产10%。这些技术现在已经有企业在做,未来10年能普及到每个行业。
为啥能出大牛股?实体经济的盘子太大了,比如制造业一年产值几十万亿,AI能帮企业省10%的成本,就是几万亿的市场。现在做AI质检、AI工业软件的企业,规模还不大,但未来10年能跟着行业一起长大——就像10年前的云计算企业,刚开始没人用,现在每个公司都离不开。
第三大赛道:高端制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精造”,缺啥补啥,国家还给钱
咱们国家现在能造很多东西,但高端的还得靠进口,比如高端芯片、精密机床、航空发动机的小零件——未来10年,国家要补这些“卡脖子”的短板,技术也在慢慢突破,会出一批“专做高端货的隐形冠军”。
国家给的支持很实在:“十四五”期间专门拨了几百亿基金,支持企业搞研发;企业要是能造出以前靠进口的精密零件,能拿销售额15%的补贴;甚至帮企业找订单,比如国企买设备,优先选国产的高端货,不用愁没活干。
技术上现在也有突破:比如“工业母机”(就是造机器的机器),以前五轴机床得从德国、日本进口,现在国内企业能造了,精度能到0.001毫米,能加工航空发动机的零件;高端轴承,以前高铁的轴承靠进口,现在国产轴承能用了,寿命比进口的还长20%。这些技术以前是“卡脖子”,现在慢慢突破,未来10年能全面替代进口。
为啥能出大牛股?高端制造的门槛高,一旦突破,别人很难追上来。比如做高端轴承的企业,一旦拿到高铁、风电的订单,就能稳定赚钱,而且毛利率高(能到40%以上),比做普通轴承的赚得多得多。10年后,这些企业可能会像现在的华为、大疆一样,在全球都有竞争力。
第四大赛道:生物科技——治病更精准,以前治不好的病,未来可能有办法
现在大家越来越看重健康,而且很多疑难杂症(比如癌症、遗传病)以前要么治不好,要么花钱太多,未来10年生物科技能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在放宽新药审批,技术也在突破,这个赛道能出“能救命还能赚钱的大牛股”。
国家对生物科技很支持:新药审批时间从以前的5年缩短到1年半,好药能更快用到病人身上;还有“医保谈判”,虽然会压价,但能让新药快速进医保,销量能翻10倍——比如某款抗癌药,进医保前一年卖1亿,进医保后直接卖到10亿。
技术上的突破也很关键:比如“基因编辑”,能修改致病基因,像地中海贫血,以前只能靠定期输血,现在用基因编辑能治好;“细胞治疗”,比如CAR-T疗法,能让患者自己的免疫细胞杀死癌细胞,以前对晚期白血病没用,现在治愈率能到50%以上。还有mRNA技术,除了做疫苗,未来还能用来治疗遗传病,这些技术现在已经有成功的病例,未来10年能普及。
为啥能出大牛股?生物科技企业一旦研发出一款“重磅新药”,就能赚大钱。比如某款抗癌药,年销售额能到100亿以上,企业利润能翻好几倍。而且患者一旦用着有效,就会一直用,企业能稳定赚钱。10年后,可能会有国内的生物科技企业,在全球都能卖新药。
第五大赛道:绿色基建——不只是修桥铺路,是“让环境变好的基建”,国家砸钱搞
很多人觉得绿色基建就是“建光伏电站、风电塔”,其实不是,未来10年的绿色基建是“又能改善环境,又能方便生活”的项目,比如海绵城市(下雨不内涝,雨水还能存起来)、农村污水治理、垃圾变能源,国家要推“美丽中国”“乡村振兴”,钱会往这些领域砸。
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很大:2024年就说过,未来10年绿色基建的投资会超过100万亿,重点在三个方向——老城区改造(比如装雨污分流管道,下雨不淹路)、农村基础设施(比如每个村建垃圾处理站、充电桩)、生态修复(比如沙漠种树、河流清淤)。而且这些项目大多是政府主导,企业拿到订单就能稳定赚钱,不用愁没活干。
技术上也在升级:比如海绵城市用的透水砖,以前透水慢,现在能做到下雨时1小时渗100毫米的水,小区里再也不会积水;垃圾焚烧发电,以前会产生有毒的二噁英,现在用高温焚烧+净化技术,能做到零排放,1吨垃圾还能发500度电,够一个家庭用半年。这些技术现在已经成熟,未来10年能在全国推广。
为啥能出大牛股?绿色基建的项目周期长(一般5-10年),企业能稳定拿订单,现金流稳。比如做海绵城市建设的企业,一旦拿到某个城市的订单,就能连续5年赚钱;做垃圾处理的企业,每天都有垃圾要处理,能稳定收处理费,利润不会大起大落。10年后,这些企业会随着绿色基建的普及,规模越来越大。
第六大赛道:消费升级——不是买贵的,是“买好的、买健康的”,日子好了谁都愿意
很多人觉得消费升级就是“买奢侈品”,其实不是,未来10年的消费升级是“咱们普通人过日子,东西越来越好”,比如喝牛奶从普通奶换成有机奶,买家电从普通款换成智能款,吃零食从“好吃就行”变成“健康无添加”,国家要促消费,技术也能让产品更好,这个赛道能出“老百姓都爱买的大牛股”。
国家也在帮着促消费:比如发消费券、家电以旧换新(买新家电能补10%)、支持国货品牌(比如政府采购优先选国货)。还有“健康中国2030”,鼓励健康食品、家用医疗设备的消费,比如适合糖尿病人吃的低GI食品,企业能享受到税收优惠。
技术也让产品越来越好用:比如食品领域的冻干技术,能让蔬菜、水果保留90%的营养,保质期从1周变成1年,还不用加防腐剂;家电领域的智能传感器,冰箱能自己提醒“鸡蛋快没了”,洗衣机能根据衣服材质自动调水温,这些小细节让日子更方便,大家也愿意多花点钱买。
为啥能出大牛股?消费升级的市场大,而且大家会重复买。比如做有机牛奶的企业,一旦大家觉得“这个牌子好”,就会一直买,年复一年的赚钱;做智能家电的企业,随着大家生活水平提高,销量会越来越大。10年后,这些企业可能会像现在的伊利、美的一样,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市值也会跟着涨。
普通人怎么参与?不用自己选股,3个简单方法,风险小还能沾红利
很多人会说“这些赛道好,但我不会选股,怕亏”,其实不用直接买股,普通人有3个简单方法,能沾到这些赛道的光,还不用担太大风险:
第一:买对应的赛道基金,让专业的人帮你挑
不想自己研究股票的话,直接买赛道基金就行。比如想跟着新能源混,就买名字里带“新能源储能”的基金;想跟着AI+实体经济走,就买“AI工业应用”主题基金。基金经理会帮你选赛道里的好公司,还会分散买,不会因为一只股跌了就亏很多。比如某新能源储能基金,2023年涨了30%,比很多人自己选股赚得多。
选基金也不用复杂:一看名字(得有赛道关键词,别买名字模糊的);二看规模(50-100亿之间最好,太小容易清盘,太大不好操作);三看基金经理(从业5年以上的,经历过牛熊市,更稳)。
第二:关注赛道里的龙头企业,看它们的动向
不用买股,就看龙头企业的动作,能知道赛道是不是在往上走。比如想关注高端制造,就看三一重工、大族激光有没有新研发的设备;想关注生物科技,就看恒瑞医药、药明康德有没有新药上市。如果龙头企业一直在加大研发、拿订单,说明这个赛道在变好,未来有机会。
看动向也简单:关注它们的公众号,或者在炒股软件上看公告,比如“某龙头企业研发出新型AI质检设备”“某龙头拿到10亿绿色基建订单”,这些都是好信号。
第三:从生活里观察,感受赛道的变化
比如你家附近的工厂开始用AI质检了,小区里的充电桩变多了,超市里的有机食品货架变长了,这些都是消费升级、新能源深化的信号。如果身边越来越多人用某个赛道的产品,说明这个赛道在普及,未来有潜力。
最后说句实在话:10年投资,别追热点,看“能落地的趋势”更重要
未来10年的大牛股,不会出在“现在最火的赛道”,而是出在“国家在推、技术在进步、咱们生活里能感受到变好”的领域。比如10年前新能源车不火,现在火了;现在这些赛道可能还没那么热,但10年后会慢慢长起来。
普通人投资不用急着赚快钱,也不用赌某一只股,跟着趋势走就行——选个能看懂、觉得未来会越来越好的赛道,用基金或者长期持有的方式参与,别频繁操作,也别追高。比如10年前买了新能源基金一直拿着,现在翻了好几倍;未来10年,只要选对一个赛道,耐心拿着,也有可能赚到钱。
记住:投资不是赌运气,是看“实实在在的变化”。10年很长,选对方向,不折腾,比啥都强。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92510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