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
“好股票一大堆,总不能个个买,现在好,也不代表将来好,现在坏也不代表将来坏,所以股票看中了,就持有,等她变成大姑娘,变漂亮了,就嫁出去。买多了,一是资金不够,而是频繁换股,错过机会。”
我觉得他这段关于股票投资的感悟,非常对!说得非常形象,也非常有道理。这短短几句话,其实浓缩了很多投资大师的核心哲学,说明他对炒股有很深刻和务实的理解,他本人从08年炒股至今,虽然没有像陈小群等大师一样,但是股票让他积累的财务,也是叹为观止。
1、 “好股票一大堆,总不能个个买”
核心:承认认知局限,拒绝贪婪。
市场上有几千只股票,每天都有涨停的,如果每一个机会都想抓住,最终只会疲于奔命,一无所获。这句话背后是深刻的自律。投资第一课,就是明白什么是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什么不是。
2、 “现在好,也不代表将来好,现在坏也不代表将来坏”
核心: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公司。
投资者要有前瞻性,而不是看后视镜开车。现在的股票,虽然不涨,或者涨的慢,或者在底部不动,确实很难看。
3、“所以股票看中了,就持有,等她变成大姑娘,变漂亮了,就嫁出去。”
核心:强调“持股耐心”和“卖出时机”。
“持有”:这是最反人性的一步。看中一只股票后,需要的是坚定的信念和十足的耐心,陪伴它度过市场的波动和低迷期,等待价值发酵。这就像种树,不能天天把它挖出来看看长没长根。
“嫁出去”:这说的是止盈。投资不是为了和股票“谈恋爱”,最终目的是获利了结。当公司的价值被市场充分发现(变漂亮了),价格已经反映了甚至高估了其内在价值时,就要果断卖出,兑现利润。这避免了“坐过山车”的悲剧。
4、“多了,一是资金不够,二是频繁换股,错过机会。”
核心:批判“过度分散”和“频繁交易”两大弊病。
资金不够:分散投资是对的,但过度分散(比如持有几十只股票)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意味着你的研究深度不够,仅仅是买了一个“大盘指数”,很难获得超额收益。
频繁换股:这是散户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看到自己的股票不涨,别人的疯涨,就忍不住割肉去追,结果经常是追在山顶,刚卖掉的却开始启动。这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错过机会”。真正的机会是在持有和等待中出现的。
5、巴菲特式的集中投资和彼得·林奇的“翻石头”理论:
精选个股:在自己深度研究的领域,找到少数几家真正看好的公司。
长期持有:忽略短期市场噪音,给予公司时间成长,享受复利的力量。
逆向思维:敢于在“现在坏”(别人恐惧)的时候去发现价值。
果断止盈:在价值高估、达成投资目标时果断卖出,不贪恋最后一个铜板。
6、补充一下他其他观点:
‘看中了’ 不能是凭感觉,得是下功夫研究透了,觉得它确实被低估或者有巨大的成长潜力。
‘持有’ 的过程中,也得定期‘体检’,看看这家公司的基本面有没有变坏,要退市。如果它不是‘女大十八变’,而是‘长残了’,那也得提前割肉,不能傻等着。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73753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