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分钟,藏着主力真实意图。
收盘集合竞价(14:57-15:00)是众多主力资金布局次日关键走势的窗口。这短短三分钟的博弈,能直接反映当日最终的强弱状态,并隐含次日部分走势信息。
很多朋友都曾遇到过:持股当天涨幅不错,但收盘竞价突然跳水,第二天直接低开被套;或者股价全天低迷,尾盘竞价却被突然拉起,错过回血机会。
______
01 看懂强弱,从理解规则开始
收盘集合竞价与早盘竞价规则类似,但意义不同。在这3分钟内,可以挂单、不可撤单。这意味着此时的所有委托单都是真实意图的体现,虚假成分少。
系统会将所有买卖申报一次性集中撮合,按照 “最大成交量”原则 得出收盘价。高于收盘价的买入委托和低于收盘价的卖出委托会全部成交。
02 识别四种核心强弱信号
要判断收盘竞价的强弱,需重点关注价格变动、匹配量(成交量)、未匹配量(委托盘)的配合关系。
信号一:抢筹拉升(强势)
这种信号通常预示次日有高开或上冲的可能。
- 核心逻辑:资金在最后时刻涌入,以更高的价格主动买入,表明看好次日走势。
- 盘面特征:
- 价格:通常从平盘或微涨/微跌位置,被突然上拉,最终高收(如拉升0.5%-2%甚至更高)。
- 匹配量(成交量):显著放大,出现密集的红色成交柱。
- 未匹配量:通常在买一位置出现红色未匹配量,表示买单旺盛,没来得及全部成交。
- 实战案例:若C股票全天横盘,收盘竞价最后1分钟价格从+0.3%快速拉升至+1.8%收盘,同时成交量是此前半小时均量的数倍,买一挂单踊跃。这通常被视为强势信号。
信号二:抛压涌出(弱势)
这种信号通常预示次日可能低开或承压。
- 核心逻辑:资金在最后时刻离场,以更低的价格主动卖出,表明不看好次日走势。
- 盘面特征:
- 价格:通常从平盘或微涨/微跌位置,被突然打压,最终低收(如打压0.5%-2%甚至更低)。
- 匹配量:显著放大,出现密集的绿色成交柱。
- 未匹配量:通常在卖一位置出现绿色未匹配量,表示卖单汹涌,没能全部成交。
- 实战案例:若D股票全天在+2%附近震荡,收盘竞价最后1分钟价格突然被打压至+0.5%收盘,同时放出巨量,卖一挂单沉重。这通常被视为弱势信号。
信号三:多空平衡(中性)
这种信号预示次日方向不明,需结合后续走势判断。
- 核心逻辑:多空双方在收盘价附近力量均衡,未能决出胜负。
- 盘面特征:
- 价格:围绕昨日收盘价或当日均价微幅波动,最终变动幅度很小(通常在-0.2%至+0.2%之间)。
- 匹配量:稀疏平淡,没有明显的放量。
- 未匹配量:买卖挂单都较少,红绿柱都很小。
- 后续观察:这种“平淡”本身也是一种信息。次日需要观察哪一方能率先发力,并带动量能放大。
信号四:主力“画图”陷阱
这种信号需要特别警惕,可能是主力的障眼法。
- 诱多陷阱:股价全天弱势,收盘竞价突然小幅拉升(如从-3%拉至-1.5%),制造“有资金承接”的假象,但匹配量很小。目的可能是为了美化K线,诱导散户次日跟风,方便主力出货。
- 诱空陷阱:股价全天强势,收盘竞价突然小幅打压(如从+5%打压至+3%),制造“抛压沉重”的假象,但匹配量很小。目的可能是为了洗盘,吓出散户筹码,方便主力次日吸筹。
最重要的识别窍门:关注匹配量(实际成交量)的可靠性。无量的急拉急砸,欺骗性较高;放量的价格变动,则更能代表真实意图。
03 避开两个常见误区
- 误区一:只看价格,忽视量能。看到股价从水下拉到平盘就兴奋,却没注意到成交量微乎其微,这是典型的“无量拉升”,参考价值不大。
- 误区二:脱离大盘和板块。个股收盘竞价强势,但所属板块整体弱势,或大盘尾盘跳水,那么个股的强势很可能无法持续到第二天。最强的信号是 “个股强+板块强+大盘稳” 的三者共振。
04 实战应用与复盘建议
收盘竞价分析的价值在于为次日操作提供预判和准备,而非直接作为买卖的唯一依据。
- 持股者:若持股出现弱势信号,需警惕次日低开风险,提前做好应对计划(如设定止损位)。若出现强势信号,可考虑继续持有观察。
- 持币者:若心仪标的出现明显的强势抢筹信号,且结合板块、基本面等因素看好,可将其纳入次日重点关注列表,寻找开盘后的机会。
- 复盘习惯:养成回顾当日收盘竞价表现的习惯。将当日收盘竞价异动的个股加入自选,观察其次日开盘及走势,不断验证和修正自己的判断。
收盘集合竞价的强弱判断,核心是“量价结合”。价格告诉你方向,量能告诉你这个方向的可靠性。同时,一定要把它放在板块和大盘的整体氛围中去理解。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46577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