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粉丝私信:“我买的票从10块跌到9块,有人说9块是支撑位让我拿着,结果跌到8块割肉了,回头看9块根本撑不住!”其实找支撑位不是猜数字,得有实打实的“证据”——不是光看均线,还得结合成交量和之前的成交痕迹。今天这3步方法,连怎么验证支撑位“靠不靠谱”都教你,下次再遇到下跌,不用再问别人“这是不是支撑位”了。
核心逻辑:支撑位本质是“之前很多人在这个价格买过”,下跌到这里时,这些人可能会补仓或不卖,形成“托力”。
硬标准:打开K线图(看日K,周期选最近3-6个月),找“连续3天以上在同一价格区间成交,且成交量比周边高”的区间:
• 价格区间:比如某票在8.5-9元之间,连续5天每天都有成交,且这5天的最低价没低于8.5元,最高价没超过9元;
• 成交量:这5天的日均成交量,比前后10天的日均成交量至少高20%(说明当时买的人多)。
场景例子:比如XX股票,3月份有7天在12-12.5元波动,每天成交2000万左右,而3月前后10天日均成交才1500万。后来4月份跌到12.3元时,成交量突然放大到3000万(之前下跌时都是缩量),股价当天就反弹到12.8元——这就是12-12.5元的支撑位起作用了。
第二步:用“均线+成交量”双重验证——避免单一指标坑
核心逻辑:光有历史成交还不够,得看当下下跌到这个位置时,“买盘是不是真的进来了”,均线和成交量能帮你判断。
硬标准:当股价跌到第一步找到的“密集区”时,同时满足:
• 均线贴合:5日线或20日线刚好落在这个区间(比如密集区是9-9.5元,20日线当前位置是9.2元);
• 成交量信号:下跌到这个位置时,当天成交量比前3天的平均成交量至少增加30%(说明有新资金买入托底),且股价不再创新低。
场景例子:假设你找到某票的密集区是7-7.3元,现在股价从8元跌到7.2元,此时20日线正好在7.1元。当天成交量从之前的每天800万,突然涨到1200万,股价在7.2元来回波动但没跌破7元——这时候就能确认“7-7.3元是有效支撑位”。
第三步:画“支撑位区间线”——留好容错空间
核心逻辑:支撑位不是精确到“某一分钱”,而是一个“区间”,因为市场波动不会绝对精准,留空间能避免被瞬间波动骗走。
硬标准:根据前两步的结果,画一个“上下浮动3%”的区间:
• 比如第一步找到的密集区是10-10.5元,那支撑位区间就设为9.7-10.8元(10元的3%是0.3元);
• 只要股价在这个区间内,且没出现“连续2天跌破区间下限+成交量缩量”,就暂时认为支撑位有效。
场景例子:某票支撑位区间算出来是15-15.5元,某天股价跌到14.8元(破了下限),但当天成交量缩到前3天的一半,且第二天又涨回15.2元——这属于“瞬间破位”,支撑位还在;如果连续2天在14.7元以下,且每天成交量只有之前的60%,说明支撑位可能失效了。
这些坑90%的人都踩过
误区1:只看均线,不看实际成交
很多人觉得“20日线就是支撑位”,但其实如果这条均线附近之前没什么成交量,根本撑不住。比如粉丝小王,看到某票跌到20日线(11元)就买了,结果后来跌到10元——回头看11元附近3个月内都没什么成交,均线就是个“空架子”。
避坑建议:均线只能当“辅助”,必须先找历史成交密集区,再看均线是否和密集区重合。
误区2:支撑位破了还死扛,不看“破位信号”
有人觉得“支撑位跌穿了也会反弹”,但其实如果破位时成交量放大,说明有大量人在割肉,反弹概率很低。比如小李持有的票,支撑位区间是9-9.3元,某天突然跌到8.8元,成交量比前一天翻倍,他还等着反弹,结果一周后跌到8元。
避坑建议:如果股价连续2天跌破支撑位区间下限,且这2天成交量都比前3天平均量高,直接止损,别等反弹。
怕记不住步骤的,先点收藏,下次看K线找支撑位时直接对照。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46632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