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均线判定方向并锚定交易立场

通过均线,我们在观察走势中所归纳的规律是什么?

是市场形成合力后,主力会推动价格以趋势的方式发展,直到预期消退趋势衰竭,产生新的多空分歧让价格再次进入震荡,之后再度形成反方向的合力,继而产生新的趋势,谓之多空轮转。

如何使用均线判定方向并锚定交易立场

我们如何利用这种规律,构成核心逻辑呢?举个例子。

找到一个主要周期,设定一个主要指标(均线或其他),以它来代表市场中期持仓均价,多头趋势中价格跌破多头成本线(均线)意味着多头情绪降温,抛盘可能集中出现。反之空头趋势中价格突破阻力,代表空头持仓成本被打破。

当然,这只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如果市场是非多即空的二元性质,那么均线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划分指标。但遗憾的是,市场不是两种状态的切换(多/空)而是四种(多、空、规律震荡、无序震荡)构成。

所以只要是指标就必然有失效的情况,均线也一样,它是趋势指标,在趋势衰竭后转换震荡的市场背景下会钝化失效,均线运行角度趋于平缓,失去了“主力持仓区域”的效力,阻力抵抗效应也就不存在了。

原因也很简单,市场归于震荡了,那么震荡的箱体结构是唯一显性的东西。此时参与者眼中衡量趋势/震荡的分界线是箱体结构的上下阻力,突破后的技术共识也因此形成,所以均线突破不具备共识效应,不会引发市场预期升级。

如何使用均线判定方向并锚定交易立场

而且震荡期,市场也是有波动的,波动率会维持在一个较为固定的范围内,这也就导致均线指标只是统计价格均值,它会随着震荡,慢慢的运行至震荡区域的居中位置,也就显示出了被“走势来回穿插”略带失效的图形表现。

也就是说:

第一,趋势衰竭转震荡后,震荡结构是显性的存在,上下阻力才能代表市场共识,而不是均线。

第二,市场在震荡时,价格波动处于一个较为固定的范围内会使均线逐渐运行至居中位置,失效。

这两个问题,都表示了趋势指标在震荡期的尴尬处境,也就代表我们不能无脑执行信号,不然趋势赚的都得在震荡期亏回去。

所以必须得顺着这个核心逻辑去继续优化,设定一些条件来尽可能的过滤无序信号,确保稳定性。

所谓的优化,便是归类指标的表现方式,从中区分出能做的和不能做的,细分之下可参与的走势类型无非4种:

1、能直接介入的震荡区域内的均线突破信号

如何使用均线判定方向并锚定交易立场

均线居中运行后,尾部出现二次震荡收敛并承压于均线本身的,因为价格差异和波动性减小,那么均线(平均价格变化不大)也会跟着平滑走衡,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一个关键阻力的效果,代表着潜在趋势的启动区域,建仓具备点位优势,未出现二次收敛的则按回调至均线处企稳进场。

2、不能直接介入的均线趋势信号

均线突破时,附近没有形成二次收敛震荡,而均线本身也是穿插在价格区域的中间,那么它就不具备交易价值

如何使用均线判定方向并锚定交易立场

因为我们进场为的是抓启动位,保持价格优势,而不是想通过均线实现某种“确定性的目的”。比如准确的划分多空强弱之类,这是做不到的,均线只是一个代表价格均值的指标,它是价格形成之后的统计产物,而不是制约价格的东西,我们要搞清楚这一点。

趋势的演变,往往伴随了各种技术形式的突破,因为它本身就是单边运动

但各种形式的突破都无法确定趋势会直接产生,它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

也就是说,趋势是突破的形式,但突破却不是趋势的主因

所以我们用均线附近的二次收敛震荡,为震荡区域内的均线信号设定一个过滤条件,不符合这个原则的走势,都当它是酝酿过程,直接忽略。

3、没有收敛震荡,但事后证明有效的均线突破

交易中的过滤,并不是常人想的“去伪存真”而是舍弃掉一些不太清晰的信号时,有些信号是有可能走成的,只不过我们一并都给砍了。

比如一个月的震荡区域内,单均线的突破信号(来回穿插)可能有5次,那么用二次收敛过滤后就剩下了2次,一个5中1,一个2中1,虽然都无法确定真突假突,但止损成本是随着试错频率降低而节省了的,而且踏中的信号,会具备很好的点位优势,有利于接下来的持仓和加仓操作。

如何使用均线判定方向并锚定交易立场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为了降低频率必须要做出牺牲,错过的突破信号,可以在事后以回调均线(价格回调主力持仓均价)的方式重新进场,但压不住频率,碰见连续回撤,心态崩了可能就提前投降了。

4、震荡结构和均线偏离的情况

均线某些时候也会出现钝化的问题,例如前面的空头趋势大幅度、快速的下跌然后收回,都会拉大均值差距,让均线不能很好的反应短线价格的变化。

所以我们需要记住,只要价格进入震荡区域,那么震荡结构本身是唯一显性,唯一有技术共识的存在,它的参考性要高于均线,对于趋势的判定条件,某一个区域内只能有一个。

如何使用均线判定方向并锚定交易立场

一旦你判定趋势的条件模糊的话,立场和节奏也就乱套了,比如某些朋友,震荡突破了觉得不可靠,想等均线也破了再看看,等啊等…

等到均线破了,好不容易觉的稳了,一看价格和前面已经错了几百个点了,又开始纠结自己失去了先机,点位太差怕做到顶底套住单子,所以他们内心的纠结,不是纠结于自己的完美主义,只是因为进场条件不唯一,不清晰。

话说回来,我认为趋势交易者最终的目标,还是降低频率,优化单笔交易的效率,最好半年不开仓,开仓吃半年,这也是我非常提倡的理念。

那么总结一下这篇文章,对新手而言,最好的方式是:

1、设定一个主周期(日线)

2、建立一个主策略(均线核心逻辑)

3、深入去研究总结它的原理(二次收敛、价位优势、主力持仓、回调介入、被动出场)

4、从原理出发思考思考细化策略的条件(止损措施、更小级别的指标策略搭配,优化仓位管理和出场方案)

在这个过程里,你确定了核心逻辑是什么,例如日线周期的45均线构成了判定趋势的核心条件,就等同找到了自己交易体系中的重点,其他环节都是围绕这个主体延伸,毕竟做趋势, 要搞明白了自己的立场,才能“逢高做空或逢低做多”。

如果没有立场,也就代表你观察市场的视角本身就是易变的,容易混乱的,那么怎么可能在1-3个的震荡酝酿期内保持耐心等进场信号,怎么可能在几个月的趋势运行中保证自己的持仓信心?

最后,我们只不过拿均线举个例子,其实重点聊的,还是我个人对核心逻辑的理解,均线换成其他的方法也都一样。

其实很多朋友都好奇于为什么同样的方法不同的人用起来效果不同,有人稳定盈利,有人变成赌徒,原因就在这里。

一方面不清楚自己核心逻辑的原理就无法通过认知为自己建立信念体系。

另一方面也就没有了细化和调整的能力,容易出现全盘推翻和一刀切的问题,无法优化过滤条件找到合适的节奏去调整频率。

所以,交易者最终还是要从自身出发的,因为没人能知道你厌恶的东西和喜欢的方式是什么,适应化的调整最终还是要按照自己对于压力和风险的感受出发。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31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1)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2024 年 5 月 31 日
下一篇 2024 年 5 月 31 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