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解析朋友的提问——宽幅震荡中是否可以寻找流畅的波段行情,压缩级别去交易
其实宽幅震荡,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它的难度和风险自己能不能驾驭的问题
从历史角度去看,已成型的的走势中,你总能找到比较强、比较流畅的段落,此时我们就会有一种错觉——似乎我们只要能够适应低波动环境,压缩成波段逻辑也能做到稳定小赚。
但你真正去做了,就发现它没那么简单,其实是大把杂乱走势中冷不丁给出一波单边行情,看起来这单边很诱人,实际上你想吃到?先忍受前期一连串折返损单再说。
所以,原则上我不建议在这种市况下交易的,因为潜在的风险成本会大于你执行顺势策略所带来的收益

这种走势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规则震荡结构的突破往往不成功,反而接连假突来回扫,等扫完了,支撑和阻力再偏移一下才给一波单边行情,其实最后真正走出波段单边的往往是那些不太规则的图形。
所以换个角度去想,我们通过复盘软件进行高强度的历史回测来训练自己的反应力,固化一个交易模式,但如果市况一变,你就想变方法以适应它的话,长期下去能固化一个交易模式吗?
并不能,这个人会跟随市况不断的调整自己的交易节奏,看起来是在短时间内适应市场了,但过于迎合市场无疑会摧毁自己的纪律和坚持
有些新手朋友可能不理解这个时间跨度,我举个例子:
13年欧元兑美元是低波动周期,前半年张三对市场的降温猝不及防,吃亏吃多了尝试去调整自己的交易节奏想做波段
后半年市场热度继续降,他好不容易调整好的波段节奏发现用起来不太顺手(因为震荡会导致市场活跃度逐步降低)市场波幅逐渐收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了,慢慢发现自己玩不转这种交易模式
看见宽幅折返——尝试反趋势交易——市场热度降低——掌握了反趋势方法,却发现市场波幅衰弱没有获利空间了。
只能说思维想法转换为具体执行是有时间差的,因为人需要时间来养成习惯,而这个时间差无疑会导致调整方法的速度过于缓慢,完全跟不上走势变化的节奏。
这就是看后视镜开车,追逐的永远是成为“过去式”的走势规律

等到了14年,低波动周期走完了大趋势来了,他呢?在一年之中“优化”“迭代”的反趋势抓波段的方法,又濒临失效了,不再适应新的高波动市况了,前面是猜顶抄底,现在要持仓放飞,前面是遇阻即平,现在却要保持预期…
但强趋势会给他充分的时间来重新调整节奏吗?显然不会,此时时间差会产生致命的影响,决定生死。
这就是我们强调一致性的原因,所谓一致性,它不是在一个月之内几笔单子中保持一个模式,而是你能不能在不利市况下,连损后及时停用策略退市观望,甚至极端情况下即便是停手一两年也不去乱做
如果你整个视角放大的话,就能意识到我们的交易成绩其实和努力并无太大关系,相反它和环境有着直接关系,偶尔一两年紧缩周期下,喝凉水都塞牙,再好的进场信号经常打个止盈都很困难。偶尔一两年宽松周期下,就坐上了风口,顺势策略好像有市场配合一样,只要顺着方向,瞎打都是赚。
所以在我看来,为了迎合市场而过度调整的话,长期看有点得不偿失
当然,我也知道市场进入低波动周期后,它的持续时间一般比较长,大概率以年为单位,持续1-3年是很平常的,交易员也是人,总要生活,总要吃饭。
所以单品种交易者压缩级别参与是比较无奈的事情,但需考虑两个前提:
1、是否适应反趋势的交易逻辑,风控纪律和预期管理能否做好
趋势和反趋势的逻辑是不同的,趋势在于看阻力有效突破,预期单边行情出现,把支/阻视作多空临界点,期待突破后所爆发的动量

而反趋势则是看阻力无效突破,预期价格走不远,等形成毛刺或者倒V折返进入,小止损搏拐点
原则上是吃盈亏比的,止损成本不能太大,所以对执行力的要求很高,折返时反应速度越快点位越好,止损成本(挂在阻力后)就能压的越低。

所以这两个交易逻辑完全是相悖的,同时这里有一个“点”经常被搞混,严格意义上讲反趋势是以阻力假突形式为主的介入策略抓毛刺、拐点,它在阻力内是不开仓的。
逢阻开空,支撑开多,这是以震荡区间为主的交易理念,两者不要混淆
我个人不建议做震荡。 要么单边趋势吃市场红利(大空间、仓位积累),要么反趋势抓优势点位(小止损、盈亏比)两种模式风控做好了都可以找到一种优势
只有震荡交易者是完全没有优势可言的,只会在逐渐收窄的震荡区域内被挤压生存空间,这个看法前面文章也谈到过。
2、能否适应成比例的缩小周期后的交易节奏
做反趋势,支撑和阻力结构可以在日线规划,但介入信号就不能在日线上找了,因为过于滞后等日线收线确认价格早就跑没影了,所需要压缩一下级别。
日线看结构——1小时等信号 4小时看结构——15分钟等信号
压缩级别肯定会提高交易频率,我们得问问自己能不能适应这个交易频率,毕竟复盘时我们是没有决策压力的,不会有盈亏恐惧
但实盘就完全不同了,每一次决策都有想确定性的念头和畏惧失败的压力,每做一笔交易都会留下一些心理痕迹,那些失误和疏忽会在心里挥之不去,让你不由自主的想在下一笔交易中矫枉过正
所以我经常说,再好的方法真去用了,先扣20%交易压力导致的误判,再扣20%耐心不足导致的提前进场,最后减个10%的情绪化交易,遭受人性的各种削弱后一个方法到手里能发挥出50%的效能就不错了,如果打完折之后还有信心做到盈亏平衡的,那么恭喜你入门了。
虽然有点经验主义,但在我接触这么多新手朋友后发现基本如此,回测40%胜率的策略只能做到20%是常事。
总而言之,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不在于拟合市场,而是认识到单品种交易的缺陷(机会稀缺)尽量为自己建立一个品种池,容纳一些自己擅长的品种,然后做筛选,择优而做,千万不要死磕市场。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19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