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交易系统从加法到减法至极简写给曾经的自己

在交易的世界里,每个交易者都要经历一段独特的成长旅程,从懵懂无知到深入了解市场最后到构建属于自己的交易系统,往往要走过从加法到减法,最终抵达极简的路径。

交易者初入市场时,对各种交易指标一窍不通,对市场的运行规律也知之甚少,却常常能在这段时期赚到钱,这便是所谓的 “新手保护期”。此时的他们,没有过多的分析和顾虑,凭借着简单的直觉或是偶然的机会,就能在市场中有所收获。就像一个懵懂的孩子,在未知的领域里随意探索,反而能轻易触碰到意外的惊喜。

然而,好时光似乎总是过得太快,这段保护期并不会长久。随着时间推移,市场产生了变化,交易者对市场的了解逐渐加深,他们开始发现市场的复杂性远超想象,赚钱也变得越来越艰难,甚至会出现亏损的情况。于是,他们陷入了一种误区:认为是自己掌握的知识不够,便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渴望了解市场的每一个细节。市场上出现的各种指标、技术形态和操作方法,他们都想纳入自己的 “武器库”,以为这样就能提高交易的成功率,他们在市场寻找各种课程,买各种书籍,各种所谓的投顾老师的电话纷至沓来,学不完各种稳赚不赔的超级指标、被各种暗箱指导搞得精疲力尽。以为总有苦尽甘来的一天,牛市总会到来的那天所有的付出都会换来回报。

但事实往往事与愿违,学习的东西越多,交易效果反而越来越差。多知道一个技术指标,就多了一个对操作的顾忌,如同多了一道枷锁。当面对交易机会时,各种指标和方法在脑海中交织,让交易者难以做出决断,总是畏缩不前、瞻前顾后。这就好比种麦子时,听到兔子叫就不敢下种,白白错过了播种的最佳季节,到了冬天却还在纠结要不要种麦子,最终只能一无所获。

在经历了种种痛苦的经历后,蓦然回首,才发现一切都在自己的起点等待。那些最初让自己在 “新手保护期” 有所收获的简单直觉,那些不被复杂指标干扰的纯粹判断,其实早已蕴含着交易的本质。只是在追逐各种技巧和方法的过程中,我们渐渐偏离了起点,被繁多的信息遮蔽了双眼。当我们历经波折,尝试了无数方法却屡屡碰壁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最有效的交易智慧,或许就藏在最初那份未经雕琢的简单里。

本人认为:一个能够让交易者稳定盈利的最终交易系统,必然是经过 “减法” 的淬炼。交易者需要勇敢地将以前认为超级厉害的各种指标和战法统统忘掉,摆脱那些不必要的干扰。就像战场上的士兵,只专注于自己的目标,集中火力发起攻击,而不是被周围的杂音分散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保持清晰的判断,抓住真正的机会,实现稳定盈利。

而一套完整的交易系统,核心要素需要极为简洁,只包含识别系统、逃生系统和操作系统这三个方面就可以了。其中识别系统级别必须高于操作级别,它是交易的起点,负责判断大方向、大趋势,如同站在高山上俯瞰全局,能看清市场运行的主要脉络。而操作系统则是在识别系统确定的大方向下,在更小的级别中寻找具体的买卖点。逃生系统作为交易体系的生命线,是投资者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得以存续的核心保障。唯有将这些要素有机整合,形成一套具备快速响应与自我修复能力的防护体系,才能真正实现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的生存目标,为持续盈利奠定坚实基础。

先说识别系统,它如同交易者的 “火眼金睛”,帮助我们在海量的市场信息中精准定位潜在的交易机会,并且,识别系统需要非常简单,一目了然。引用缠论描述:“具体对于股票来说,按其是否萌动的标准把所有股票动态地进行分类,一种是可以搞的,一种是不能搞的,将你参与的股票限制在能搞的范围内,不管任何情况,这是必须遵守的原则。当然,搞的分类原则,各人可以有所不同。例如,250 天线以及周线上的成交量压力线的突破;资金量不大且短线技术还可以的,可以把 250 天线改成 70 天线、35 天线,甚至改为 30 分钟图里的相应均线;”

最近看一段课程,其中提到很多大资金以日线的 60 周期均线上升或者下跌为操作依据,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识别系统。60 日线上升就是禅师所说的能搞,下跌就是禅师所说的不能搞。这就先解决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也就是期货操作中先开多单还是先开空单的问题。这根线是上升还是下跌一目了然,千万不要纠结现在的价格是在线上还是线下及或者正在纠缠,那正是很多人走过的错误认知。

再说操作系统,它是将识别到的机会转化为实际交易动作的桥梁,明确了何时进场、何时加仓等具体操作规则。引用缠论描述:“(在股票能搞的状态下)利用均线构成的买卖系统,首先要利用男上位最后一次缠绕后背弛构成的空头陷阱抄底进入,这是第一个值得买入的位置,而第二个值得买入或加码的位置,就是女上位后第一次缠绕形成的低位”。这便是操作系统在缠论中的具体体现,简单明了且具有可操作性。

逃生系统则是交易的 “安全垫”,负责在判断失误或市场突发变化时,将损失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护交易者的本金安全。引用缠论描述:“对于第一个买点,一旦上涨时依然出现男上位的缠绕,那么一定要退出”;“而对于上一章所说的第二个买点,一旦该缠绕中出现跌破前面男上位的最低位,就意味着买入程序出现问题,必须在任何一个反弹中把股票出清,”。这些都是对于走势的破坏与转折的判断,为逃生提供了重要依据。这种逃生机制并非事后补救,而是与识别系统、操作系统紧密结合,形成闭环,确保在风险来临时能迅速反应。

写下这些关于交易系统的思考,其实也是在与过去的自己对话,更是为未来的自己留下一份清醒的指南。这个市场从不缺诱惑,暴涨的 K 线、小道消息、他人的盈利神话,都可能在瞬间扰乱心绪。交易者常常在操作时被情绪裹挟,忘记了最初构建系统的本意 —— 不是预测市场,而是控制自己。等到交易结束,才猛然发现,真正的交易时机早已在情绪的拉扯中悄然远离,最终只留下熠熠生辉的 “两个亿” —— 失意与回忆。

但请记住,不要为市场上亏钱哀伤的驻足,市场永远不缺失败者。你要做到的,只是不忘初心,完善自己的决策。每一次亏损,都应成为打磨系统的砂纸,而非困住脚步的泥沼。坚守最初构建交易系统的本心,在每一次操作后复盘反思,不断优化识别、操作与逃生的逻辑,让决策更贴合市场本质,这才是在交易路上持续前行的动力。

综上,本人认为一个新手和一个老手都拥有一套操作系统但是区别在于:老手清楚地知道识别入场的依据和逃生系统,每一次操作都有明确的逻辑支撑;而新手在不知道入场依据的情况下入场,若操作系统恰巧符合入场条件可能赚到钱,但这种入场规则具有随机性,一旦市场变化导致入场规则不符合其操作系统时,新手的亏钱之路便开始了。这也正是交易系统从加法到减法、最终走向极简的意义所在 —— 用清晰的规则替代随机的直觉,用系统的闭环抵御市场的不确定性,更用文字的记录提醒自己,在诱惑面前守住初心,在波动之中保持定力。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563652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12小时前
下一篇 12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