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这个系列写到现在,这已经是第9篇了,已经接近尾声。熟悉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我这里讲任何东西,都是先分析原理,再研究案例,最后才去讲技术战法,因为战法都是前人在使用过程中的规律和经验的总结。对于技术战法,我的态度一直是不可不信,但不可尽信,任何的战法都不可能有100%成功率,但它又确实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可以帮助我们辅助判断的好工具。

在前两篇文章中,我们解决了“成交量为什么会骗人?”的问题,也了解“成交量是如何骗人的?”其中我们强调,成交量中只有缩量是不会骗人的。而在缩量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叫做地量。地量这个名称,实际上是相对于天量这个词而取的。我们知道天量是无法量化的,因为它是一个相对值,我们只能说,那是远高于平时的平均成交量的一根成交量柱。而地量的定义,却有些许不同,地量同样是一个无法完全量化的指标,但是它又不是完全不能量化,这句话挺绕的。
地量是成交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意味着成交量极度萎缩。它是一个相对值,因为地量的标准是随着股票流通盘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说,一个超过1.5亿流通盘的股票,如果每日只有几十万股的成交量,一个超过5亿流通盘的股票,每日只有一二百万股的成交量,我们都可以判断它们为地量。同时,它又是一个浮动值,比如一只股票在不同阶段的成交量平均水平不同,在较高水平的阶段中出现的地量,甚至有可能会超过较低水平阶段的最高值。也就是说,地量是一个可以量化,却又不能精确量化的指标。
二、地量可能出现的阶段
我们先来分析下,股价运行过程中,地量有可能出现的阶段:
1、行情寡淡时出现最多
这个阶段是最容易理解的,当股价行情比较寡淡时,人气涣散不足,交投非常不活跃,导致股价的波动幅度很小。这样的行情里,几乎很难找到赚钱套利的机会,所以持股的不想卖,持币的也不想买,那么此时就会频繁出现地量的情况。不过这一时期,往往也是长线买家的进场时机。
2、行情即将见底时出现很多
股价经过了一轮爆炒后,其估值会极度偏高,根据价值回归的原理,股价必然会长期下跌,回到其正常估值区域,但由于矫枉必然过正的规律,股价运行大概率会穿越正常估值区域,向低估区行进。在漫漫熊途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地量的情况,但很快就被更多的抛盘所掩盖,所以地量的持续性很差。但是,当股价终于见底时,该抛的都抛了,没抛的也不想抛了,此时地量会频繁出现,甚至是持续出现,且持续性较强。如果配合大盘来看,如果此时也是大盘见底的阶段,那么准确性会大增。如果再结合股票基本面的分析,长线投资者在此阶段介入,只要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一般都会有所斩获。

这里必须强调一下,所谓的股价见底,并不说,这里就是绝对的底部,或者说是最低价了,也不是说,底下不会再有底了,这基本上是无法判断出来的,走出来才能知道。见底指的是,我们根据条件而判断出的底部区域,这个区域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还有可能继续下跌,也有可能不跌了,作为一个长线投资者来说,是不会太在乎每天的涨跌波动变化的,只需要大致判断出一个底部区域,在这个区域里就可以逢低分批介入,而判断底部区域的标志就是地量的持续出现。
3、震仓洗盘时必然出现
我们前面讲过,主力庄家在建仓后,会经历数个洗盘震仓的阶段,为的是降低其持有筹码的成本,也为了吸纳更多低价筹码。尤其是到了拉升之前,为了清洗获利盘,减少拉升时抛压阻力,必然会有一个阶段反复震仓,主力庄家如何判断震仓是否有效呢?当然有很多种方法,地量的出现就是其中之一,并且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技术信号。因为持股的已不愿低价出售,甚至是无股可抛了,而持币的,由于对后市走向缺乏信心,也不愿轻易进场,那么地量在此时必然会出现,并且持续性较强。此时,是中线投资者的进场时机,尤其是结合基本面或其他技术指标来综合分析的话,一般都会有不错的收益表现。
4、拉升前夕会间断性出现
庄家主力由于是大资金运作,在真正开始拉升前,一定会反复地确认行情,我们可以说主力在试盘,一方面主力在吸引潜在投资者,另一方面主力也是在确认盘子是否已经很轻,确保在未来拉升时,不至于面对过大的压力,而加重坐庄成本。也就是说,在主力庄家拉升股票前,要确保盘中的筹码具有良好的锁定性,地量就是一个判断筹码锁定强度的信号。短期投资者如果在此时介入的话,可能会体会到坐轿上天的感觉。

三、地量的操作思路
以上这些地量出现的信号,分别符合了长中短三种不同类型的投资者的投资习惯。了解了这个,那具体的操作信号,就比较简单了。我们可以把20%作为标准,当投资者发现某只股票在一段时间内,处于连续缩量的状态,并且没有明显的波动变化,如果对应的股价在这一时期下跌了20%以上,并且在此之后,出现了更小的成交量时,就可以试探性地介入了。
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试探性呢?不得不承认,在A股市场的所有股民中,我相信中长线的投资者比例要远低于短线投资者,甚至很多中长线投资者是被动地做了中长线。说白了,就是被套牢了,又不舍得止损,所以直接躺平了。其实我相信大伙也知道,短线投资的风险很高,很多人本心也是有着中长线投资的意愿的,只不过当有短期的利益诱惑时,又把持不住而一股脑冲进去,这本就是人性的斗争,没什么好说的。但既然有这个意愿,放任自己去被诱惑,显然是不负责任的,那么此时,就应该适当地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有意识地主动去做中长线,至少这也是一种试图改变自己投资思维的开始。不做就永远开始不了,但做了又会因为其不符合本来的短线投资思维而苦恼,那么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分批少投入,减少这种逆向的压力,让自己慢慢去适应中长线投资过程中的长时间浮亏状态。这与那些被套亏损而被动中长线的心理状态是不同的,更有利于建设和优化我们的投资思维。

如果投资者本身就不喜欢中长线,也不愿意为此做出任何改变,也不是没有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地量后的放量进行操作。不过这也意味着,相对风险会更高一些。地量之后的放量分为放量下跌和放量上涨。
放量下跌:从历史规律来看,股票在地量出现后,再度放量下跌,很多时候都是在挖坑,所以可以判断为见底信号,不过具体要挖多深的坑,要持续多长时间,这些根本无法确定,所以仍旧建议分批介入。
放量上涨:在连续地量出现后,某一日突然放量上涨,这是一个较为经典的底部突破信号,尤其是股票长期下跌后,在底部横盘的股票,地量后的放量上涨意味着突破底部,但关键还是要看成交量能否持续放大,只有连续放量才可判断为脱离底部区域。不过无论如何,放量突破时的介入,意味着基本不可能有低价吸筹的机会了,它是一种追涨的操作方式。
四、地量的调整判定
地量不仅可以作为操作的依据,它对于股价上涨中的回调,也具有一定的判定功能。如果股价上涨回调的过程中,成交量从最高峰迅速萎缩至其30%以内的话,那么此调整有望在不久后结束,行情可能会继续上行。但如果在下跌调整的过程中,成交量无法有效萎缩,说明市场对于后市的分歧较大,需要警惕主力庄家在此时减仓,甚至是部分出货,那么后市行情中,回调的幅度和时间很可能拉大,甚至会出现趋势反转的情况。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5426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