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也叫客车,时到今日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即便如今地铁,各类打车软件等新型交通工具在一、二线城市开始普及,人们对客车的需求却从未减少。随着冬奥会的举办,国产新能源客车开始向全世界的消费者展现它的实力。
近期,围绕“绿色冬奥”的理念,格力旗下的格力钛双层巴士披上冬奥的“新衣”,亮相北京。对比很多采用磷酸铁锂或三元锂电池的乘用车,在北方-20℃~-30℃电能大幅衰减不同,格力钛客车搭载的格力自研的钛酸锂电池具有耐温宽的特点,即便在-50℃的低温天依然可以正常运行。
2016年董明珠绕开格力董事会,与好友王健林、刘强东共同出资30亿元,以个人的名义投资了当时还叫“银隆汽车”的格力钛,当时很多投资者并不看好董明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不过到了2021年,格力钛却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战”。
根据客车信息网统计的数据,2021年,格力钛新能源客车的销量前11个月增幅达到171%。在2021年9月份,格力钛的销量甚至冲进了行业前3。当年看空格力钛的投资人纷纷改口称:董明珠又“赌”对了。不过在新能源客车这条赛道上,有两座高山让董明珠的格力钛也望而生畏,一个是比亚迪,另一个则是宇通客车。
根据数据统计,2021年前11个月,宇通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的销量为8095辆,是第二名比亚迪的2.08倍,市场份额为23.44%。为何宇通客车能够力压比亚迪,稳居行业榜首呢?
1993年,宇通客车在郑州成立,由三家国有车企以定向募资的方式组建而成。作为中国客车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宇通的名气可谓四海皆知,并很早就开启了对外拓张。2021年,宇通大中型客车出口数量为4911辆,位居行业出口第一。早在2010年前后,当大陆公交车市场饱和后,宇通客车便将视线转向了城市化程度较高的港澳台地区。
2009年一款车型为ZK6128HG的宇通低地板公交车横空出世,这是由宇通客车和台湾国际山霖汽车、裕隆集团共同开发的第一款车型。凭借这款低地板公交车型,宇通在台湾站稳了脚跟。但是,这个由宇通与台湾企业组成的联盟并没存续太久,2010年便宣布解散。此后,宇通又先后和大南汽车、欣欣客运合作,并逐渐坐稳了台湾地区客车界的第一把交椅。很多台湾商界的人都评价:“宇通客车,便宜又好用。”
不过,宇通进军香港,并不像进军台湾那么顺利。起初宇通打算入乡随俗,仿照沃尔沃旗下的富豪B7RLE车型,打造了一款样板巴士。不过可能由于香槟金色的车身太过招摇,九龙巴士直接拒绝了这款车型。这次的失败并没有让宇通退缩,2014年,宇通又造了另一种车型供应给九龙巴士。吸取了上一次“华而不实”的失败经验,宇通客车新增了日行灯等实用功能,并于当年12月被九龙巴士投入使用,挂在70K线上。
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无论私家车还是公交车,都被卷入到这场变革中。无论是存量市场,还是增量市场,谁能把握市场先机,谁就能掌握行业的未来,谁就能对后来者降维打击。
为了保持与“后来者”比亚迪的距离,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宇通联合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一起对抗既有客车制造能力,又有新能源电池生产能力的比亚迪的冲击。
另外,宇通在新能源客车领域还研发了自己的核心科技——客车自动驾驶的技术。一直以来,宇通始终坚持研发投入。2020年研发投入15.52亿元,占总营收的7.15%。2021年11月在回答投资者问题时,宇通的相关人员表示:公司已经在量产L4级自动驾驶巴士——小宇2.0,并在郑州、广州、南京等多个城市成功运营。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无论是车型设计,感知能力,还是智能化决策,小宇2.0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另外,小宇2.0还新增了全天时、全天候的感知技术。在不同的天气、不同路况下都能实现自动驾驶。截止到2021年4月,投放在海南、河南等多地的小宇2.0已经安全运营了700余天,累计服务乘客36万名。
虽然近些年来,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所向披靡,先后超越了特斯拉、上汽、“蔚小理”等新能源汽车品牌,拿下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冠军,但在新能源客车市场,比亚迪一直被宇通压了一头。
未来两家公司将如何抢占行业技术高地,如何深挖客户需求,又如何共同为国产新能源客车在海外市场开疆拓土,让我们拭目以待。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419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