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新能源,吉利汽车“赌”对了么?
从1888年,卡尔·奔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以来,燃油车已经“统治”了全球汽车市场超200年。然而就在最近几年,随着各国对环保、低碳等问题的重视,“电进油退”似乎成了不可逆的趋势。
伴随着以锂电池为动力驱动的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传统燃油车巨头的生存空间被大幅挤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资本市场上,全球汽车市值排行榜中,排名第1的特斯拉,排名第3的比亚迪和排名第5的Rivian都是新能源车企。
而作为中国第一家民营汽车公司,吉利也在积极向新能源汽车靠拢,并提出了“吉利蓝色行动”,然而为何如今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却对外承认,计划失败了呢?
2015年,李书福便发布了“蓝色吉利行动”,李书福对未来吉利的动能发展方向做了一次大胆的布局:到2020年,90%的吉利车型都是新能源的,其中有35%的汽车是纯电动的。随后,吉利分别与百度、富士康、腾讯等科技巨头合作,从分布式动力系统、氢燃料电池等解决方案入手,加大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
那么到如今,李书福的“吉利蓝色行动”实现了多少呢?为了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跟,吉利先后推出了高档新能源车型——领克,和中档车型——几何,但吉利的新能源汽车并没博得消费者的青睐。
2021年,吉利汽车总销量为132.8万辆,连续5年蝉联国产乘用车销量冠军,但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0万辆,占比仅有7.5%,这与李书福曾定下的90%目标相去甚远。反观同为国产汽车的比亚迪,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9万辆,占总销量比率超过80%,几乎完成了吉利没有完成的目标。
那么,吉利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当年李书福的目标定高了,还是吉利内部执行不到位呢?
二、沃尔沃助阵吉利新能源转型
李书福曾对外坦言:“吉利蓝色行动”的失利,与战略、执行力无关,是时机不成熟。李书福的这段话间接承认了,吉利在向新能源转型过程中存在的操之过急的问题。不过,虽然吉利自主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表现平平,但收购的品牌却大放异彩。
早在2010年,吉利控股曾以18亿美元的价格从福特汽车手中,收购了瑞典汽车品牌沃尔沃,这一次收购后来也被吉利董事长李书福称为“农村小伙追求大明星”。如今这个18亿美元收购的“大明星”,正在帮助吉利完成新能源转型。
前段时间,沃尔沃发布了全新的紧凑型纯电SUV——XC40纯电版的P6车型。P6搭载的全新的动力电池,CLTC工况的续航里程可达529km。另外,搭载这款电池的P6在海拉尔试验场零下30度的测试环境里,封冻了两天两夜,依然能轻松启动。为了保证电池的温度,P6的电池里还有50个温度测点,实时监测电池的温度。也因此,沃尔沃P6车型征服了不少高纬度寒冷地区的消费者。
根据沃尔沃2021年的财报来看,沃尔沃全年营业收入达到了2820亿瑞典克朗,同比增加7%,净利润达到203亿瑞典克朗。全球销量也接近69.9万辆,较2020年同比增长5.6%。从世界范围来看,沃尔沃的主要市场还是在它的“老家”欧洲。但是这并不妨碍它在全球畅销。
面对2021年的车规级芯片的“缺芯潮”,沃尔沃果断地将有限的芯片重点配给到了Recharge充电车型上。正是因为这个策略的调整,使得Recharge充电车型得到了快速增长。据统计,2021年Recharge充电车型销量同比增长了64%。而这次芯片的错配,也是沃尔沃汽车电气化转型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三、总结
今年2月初,沃尔沃宣布将与大众旗下的动力电池公司Northvolt合作,在瑞典新建一家电池工厂。预计该工厂的电池年产能将达到50GWh,足够满足50万辆电动汽车使用。随后沃尔沃又宣布未来几年,将投资100亿瑞典克朗在瑞典的Torslanda制造工厂,为打造下一代电动汽车做准备。
2021年年初,沃尔沃首席技术官Henrick曾说:“内燃机将没有未来,沃尔沃将在2030年,成为一家纯电动汽车公司。”不知道Henrick是否有故意迎合母公司老板李书福的可能,但从数据和行动来看,在吉利转型新能源的关键节点上,沃尔沃为母公司做了成功的演示。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412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