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又收表到海外彰信,董明珠向世界输出“高端制造”?
今年4月份,格力收到了一封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表彰信。乌兹别克斯坦的Artel电气集团就与格力合作的中亚项目完美交付,表示了对格力电器同事们的肯定和认同。
其实格力早在1993年就凭借高质量、低价格出口日本,1994年拿到国内第一张欧盟CE认证证书,2000年在巴西投资建厂。而此次与Artel电气合作的项目,只是众多格力海外成功案例中的一个缩影而已。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以格力为代表的国产高端制造,已经在海外全面崛起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造”一度成为“低廉、劣质”的代名词,而关键节点在于核心技术被外企垄断。
2012年以前,格力已是空调行业的佼佼者,基本实现了家电产业链的国产化。但在核心部件的高端装备方面,和很多当时大型制造企业一样,都存在着严重的“卡脖子”问题。
如压缩机、变频芯片等核心装备主要从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进口。核心部件掌握在他人手中,也注定了零部件成本高、采购周期长,企业发展处处受制于人。
研发的道路上,注定是孤独和坎坷的。格力也多次陷入技术攻坚瓶颈期,面对外界的质疑声和内部研发人员的迷茫,格力“主心骨”董明珠不为所动,反而打出“对研发投入不设上限”的口号,这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当年华为任正非孤注一掷研发海思芯片的情景。
2012年,董明珠接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后干的第一件大事,也是对格力的今天影响重大的一件事,那便是全力进军高端装备、精密模具领域。自此受外资“卡脖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二、获评“国际领先”技术——直线伺服电机技术
早在2019年底,在“让世界爱上中国造”高峰论坛上,混改后的格力首次亮相便一鸣惊人,对外发布了多项“国际领先”的技术,在国内制造行业炸开了锅,尤其是直线伺服电机技术。
格力发布的“高性能直线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技术”,是一项面对装备领域的高精尖技术。
格力团队通过研究,创新性地以分段隔磁、移相重组的模块化电机设计方法,从三维空间磁场分布的不对称性入手,攻克了行业技术难题,降低了70%的电机的寄生力。另外又通过对耦合效应的应用,实现了推力密度和推力波动两者间的最优化。
此外,格力电器提出了高阶滑模扰动抑制策略,大幅提升了直线伺服系统的跟踪精度和运行稳定性。可以说如今格力的高性能直线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得益于伺服电机技术的突破,如今的格力已然成为中国科技制造业出海的名牌,满载格力数控机床的大型物流车,每天在格力智能装备智慧园里络绎不绝,陆续运往国外。前段时间中亚-乌兹别克斯坦项目的成功,只是格力高端装备“走出去”一个缩影。
格力直线伺服电机的出现,为我国制造业迈向产业链上游提供了新动能。同时也打破了长久以来核心技术被国外品牌垄断的局面,不断推动中国智能装备核心部件的国际化,也为“中国造”在国际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三、结语
格力在高端装备取得的成就,正带领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打破垄断,“攻城略地”。
董明珠曾说:“装备制造的成功,将助推中国制造实现跨越发展。”不得不说,押注高端制造,董明珠又“赌”对了。
相信随着中国制造企业在技术研发上不断突破,占领科技制高点,未来,掌握“卡脖子”技术的,将更多属于中国企业。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324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