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幻莫测的股市中,牛短熊长的特征让众多投资者备受煎熬。
我们不得不承认,仅仅依靠出台某些政策,并不足以迅速终结熊市的漫长征程。
就拿今年来说,尽管出台了众多政策,某些板块如新能源依旧深陷跌势,难以自拔。

那么,熊市的尽头究竟在何方?
从本质上来看,熊市结束的关键标志,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市场的普遍绝望和投资者的集体躺平。
当整个市场,无论是大户还是小散,都不再愿意抛售手中的筹码,此时或许才是真正的底部。
3100 点有人卖,3000 点、2900 点……一直到更低的点位,随着市场的不断下挫,恐慌性抛盘或许会出现,但那些坚定持有的资金,其抛售意愿必然会逐渐减弱,这就是所谓的地量地价。
因为当市场下跌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出现愿意买入的资金增多,而愿意卖出的资金减少的局面。这个底部的形成,与政策和基本面并无直接关联,而是取决于资金的买卖意愿。
我们常说股市是一个残酷的战场,不断收割着投资者。当市场中的散户集体选择躺平,不再活跃交易的时候,或许就意味着市场已经跌无可跌。
换句话说,熊市的终点,往往是散户心灰意冷的时刻。当无论市场如何波动,散户都不再跟风操作时,股市才有可能真正见底。
所以,在熊市的末期,往往受伤最深的是那些精通技术分析的投资者。
因为他们的操作策略在极端行情下失去了作用,成为了市场最后被收割的对象。
在熊市末期,你会发现所有的技术指标都失去了往日的灵光,资金只能从技术派中寻找机会。
只有当整个散户群体都对市场失去信心,不再频繁交易的时候,才预示着熊市即将结束。

如果要准确判断熊市的终结,可以参考以下几个重要指标:
1. 成交量。
历史上所有的熊市底部,成交量都极度萎缩,几乎没有例外。
放量见底的情况,往往只是阶段性底部,而非真正的熊市大底。
因为真正的熊市底部,市场氛围是极度悲观的,而不是大量资金踊跃抄底。
回顾 05 年底部、12 年底部,成交量都大幅缩减至高峰期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07 年高峰时成交量巨大,而到了 08 年底部则急剧萎缩。
同样,15 年的天量成交与 18 年的地量形成鲜明对比。
虽然当前市场环境有所变化,量化交易等新因素加入,但沪市成交量若未跌破一定水平,就很难说熊市已经见底。
从目前的成交量来看,仍有大量资金在市场中活跃,距离真正的底部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2. 资金面。
这里所说的资金面并非单纯指成交量所反映的资金情况。
在熊市末期,宏观资金面通常相对宽裕,但对于微观的股市而言,资金入场需要充分的理由。
部分明牌资金,如社保基金、产业资本等,会在市场底部进行布局。
但在市场成交活跃时,这些资金的影响不明显;
而在成交冷清时,它们的布局动作就会较为显眼。
在熊市底部,呈现出散户消极躺平、机构谨慎观望、只有政策引导资金入场的局面,这才是熊市末期的典型特征。
3. 市场热点。
在熊市末期,几乎不会有持续性的市场热点。
由于资金的谨慎和成交的低迷,资金的炒作周期会越来越短,哪里能吸引到少量资金就往哪里钻,没有热点时就选择观望。
很显然,如果当前市场仍在频繁炒作各种题材,那就不是熊市末期的信号。
只有当资金在各个板块轮动一圈,套牢大部分筹码后,熊市才可能逐渐走向终点,行情才有望到来。
而持续性热点的出现,通常是牛市初期的表现。
当投资者感觉追逐热点屡屡被套,或许就接近熊市的尾部了。
4. 赚钱效应。
熊市末期几乎不存在明显的赚钱效应。
但这并不意味着会大幅亏损,只是指数多呈现红绿相间、小幅波动的态势,由于成交量小、涨幅有限,赚钱难度极大。
此时,市场中很少有资金愿意打涨停板,因为缺乏跟风盘。
熊市末期的抄底资金以长线为主,不会盲目跟风追涨。
此时的市场多为蓝筹股小幅波动,赚钱效应不佳。
当市场开始出现连续涨停的个股,大概率意味着已经从熊市末期进入了牛市初期。
造成牛短熊长的主要原因,在于政策调控的方式。
国外市场更倾向于在短期内快速释放利空,实现市场的快速调整;
而国内市场出于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担忧,更倾向于采取缓慢下跌的方式来消化利空。
就像从 5178 点开始,市场经历了多次阶段性下跌,才逐步寻底。
在大部分时间里,散户并非处于真正的牛市,而是在熊市的反弹阶段寻找机会。
但由于熊市反弹阶段通常缺乏增量资金,且市场估值并非处于绝对低位,这种相互博弈的环境对散户极为不利。

真正的牛市需要经过漫长的熊市洗礼和充分的筹码交换后才会到来。
当发现下跌途中散户依然活跃交易,就说明熊市还远未结束。
只有当所有人都不再对市场抱有幻想,成交量极度萎缩时,熊市才有可能画上句号。
对于牛熊的判断一旦失误,可能导致重大的投资决策错误,这是普通散户难以承受的后果。
因此,在市场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判断至关重要。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17466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