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许多精彩文章长久地留在我记忆中

日前,《投资快报》的老朋友阿蔡约稿,我才惊觉这份广东地区的实力证券媒体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创办了三十个年头。三十三年前,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也就是说两大证券交易所尚处于三岁的幼儿期《投资快报》已开始陪伴我们广大投资者。

三十年前,我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九十年代初国内出版的有关证券知识的书籍少之又少,由于我读的是经济专业,能够在学校接触到各种海外的证券类书籍,也常常关注当地综合性报纸的证券版,慢慢就对国内新兴的证券市场产生了浓厚兴趣。1992年底,广发证券和广东证券代理沪深交易所股票买卖的证券营业部开业,广州地区投资者的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紧接着中国最早的股市专业电台——珠江股市台开播,在读大学的我也有幸成为该台最早的实习记者。记得第一次跟着邓志盛总监去深圳证券交易所去采访,见到了大名鼎鼎的深交所两位创始人之一的禹国刚总经理,他得知我是在校学生时特地问我来自哪个学校,我告诉他是暨南大学,禹先生说你们学校经济类专业不错,教金融的张元元教授很厉害。禹先生很健谈,说起由于工作关系常常要在外用餐,但再丰盛的饭菜他都吃不好,晚上回家一定要来一大碗陕西老家口味的面条才能填饱肚子,这个交易所总经理总是吃不饱的小故事时至今日我还记忆犹新。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国家表彰了100名“改革先锋”,作为证券行业的代表性人物禹老位列其中,三十多年前正是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年轻人汇聚特区,才成就了一直勇于创新的深圳证券交易所。

1993年底,随着广东新开了一家又一家的证券营业部,投资者的队伍迅速扩大,综合性报纸的证券版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广东电台的领导非常敏锐地把握住了市场的变化,在珠江股市台的基础上创立了《投资快报》的前身《股市快报》。当时我已经是大学四年级,毕业论文写的是对新兴中国证券市场的分析,这篇论文最后部分的完成就是在《投资快报》的编辑室。1994年初,我决定去一趟上海,拜访几位一直隔空联系的电台节目嘉宾和报纸撰稿人。到上海的第二天早上,我去拜访给《投资快报》提供上交所信息披露的陈戢先生,他非常热情地说要带我去吃个西式早餐,接着我跟着他走好多条街终于到了一个类似于麦当劳肯德基的地方。九十年代初广州和深圳餐饮业已经相当蓬勃,各种早餐店类型丰富,让我惊讶的是洋快餐在当时上海人生活中算是相当不错的餐厅。那个时候的浦东也就是一个大工地,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电视塔也还没有建成,上海证券交易所还在一栋小小的旧房子里办公,上交所挂牌的企业才刚刚突破一百家。谁能想到不到三十年,沪深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早已超过了五千家,上海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金融中心,是无数年轻人向往的魔都。我想如果没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没有千千万万通过证券市场支持中国经济的投资者,上海这几十年的发展肯定大为逊色。

1996年—2006年我在工作之余给《投资快报》写了一些有关证券市场的分析文章,由于相隔时间甚久,这些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在我的脑海中有点模糊,但快报上刊登的许多证券界好朋友的精彩文章却长久地就留在我的记忆之中。我不是一个擅长写作的人,每次写文章都费时甚长,写东西时逼着自己去深度思考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感谢《投资快报》!(作者是证券行业资深研究员)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16577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22分钟前
下一篇 21分钟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