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认为强化学习最适合金融投资,因为它是多轮博弈的结果,且博弈的成本都可以体现在过程中。
我一直在找一个通用的范式,我们开发的框架,也是奔着通用的,算子化,积木式的方式。
从原始数据,到机器建模,再到实盘交易。
传统的因子生成方法都是逐个挖掘的,而忽略了这些因子在下游应用需要集成的问题。因子挖掘出来,再使用机器模型来合成,这时候,如何做到最优呢,有时候,加入一个低IC的因子,效果反而可能会更好。——非线性的世界,我们如何想得明白?
我在星球发了一篇研报,最近打算复现它。
华泰那个DeepAlpha我看了,它的因子生成是直接把函数变在层运算,并没有参与到深度网络的运算中。
而这篇DeepGen强化学习,它引入的类似GPLearn的公式生成树,然后使用强化学习来优化参数的逻辑。使用了gplearn, dso来做baseline,看起来还不错,至少这个范式比较有通用性。
值得复现一下代码。
作者本身有给代码,不过与qlib紧密结合,我打算使用咱们自己的框架Quantlab来复现。
吾日三省吾身
看了一些80,90年代的老房子,房价依然不菲。
背后支撑的力量,一是学区,二是位置。
精炼为两个字——稀缺。
3000点保卫战再次打响。
人口增长放缓、老龄化的问题在未来20年会突显出来。
现在有些幼儿园出现的招不满孩子的情况,未来可能会延伸。
人口基础,决定了劳力力来源,创新能力和消费力量。
20年后,也许并不需要这么多房子。
仔细想想,为什么要买房子,或者说某个位置的房子。
一是教育;二是上班。
教育考虑名校资源,上班考虑通勤。
财务自由之目标就是让上班变得“非必须”。孩子教育也就是义务教育之九年的必要性。当然有些人可能进入了稳定的工作状态,比如体制内,那工作地点可能未来几十年是不变的,通勤也是刚性考量。
看李白传记,真是潇洒,但之于他,有怀才不遇,略带悲剧色彩的意味。
才华是老天追着喂饭,且身逢其时。
但放荡不羁,好喝酒,没有情商还总想参与国家大事。
重友情,好旅游,四海为家,挥金如土,认为千金散尽还复来。
天生我才必有用。
看完不禁反思,人的一生应当如何度过呢?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做自己。
做自己喜欢、擅长且有社会价值的事情。能从这些事情中合理合法获得物质回报,同时还获得尊重。这就是好的人生状态。
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可以把这些事情,逐步自动化,沉淀为资产,能够带来被动收入那就更好了。
本周Quantlab源代码已经更新:
星球成员是600+了,感谢各位同学信任,我们一如既往为大家提供好的内容、代码、数据、思路与搭建社群交流平台。
本周例会议题如下:
1、给大家汇报一下本周Quantlab最新进展,框架与代码关键点讲解与说明,下一步的重点方向。
2、邀请一位私募同学主要分享,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私募技术选型的考量,C++? Rust and Python。
股票多因子与期货CTA哪个更好做?
私募圈当下的主要盈利的策略方向。
3、自由问答与提问。
AI量化里什么最重要,数据+因子。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Qlib完全努力错了方向,一直搞模型,很学术风,然而,模型在如此低信噪比的金融数据里,挖不出东西。
从实战的角度,你要么做自动化,比如WonderTrader, Vnpy都有用,自动化尽管非刚需,但私募机构是需要的,虽然大家都会有自研能力。
Qlib如果要做AI导向的框架,应该是因子挖掘的流水线;而不是因子模型,这个不重要,搞一个StockRanker就够用了。所以,我们就来做这件事了。
Quant2.0:将量化的研究模式从小型的天才工坊转变为工业化、标准化的阿尔法工厂。
Quant3.0: 端对端;
Quant4.0:AutoML,可解释。
(Quant4.0架构图)
计算因子只是投研阶段的第一部分,而最重要的部分其实在于如何挑选最为有效的因子。
信号没有标注的问题,而除了强化学习之外,监督训练都需要标签。而qlib默认使用明天的收益率,这也有明显问题。按A股的规律,就是一涨一跌的逻辑。上涨过程可能回调,下跌过程也会缓一下,但方向没有变。至少看5天,超过一个月可能就不是价量的规律可以覆盖的范围。
相当于“预测”5天后的收益率,来选出股票,而且这里需要考虑中途回调可能触发的止损机制。然后持仓周期也是5天,5天后再看,如果仍然排名高,则继续持仓,否则换更优的股票,如此循环往复。
现在再回头看,什么是好的因子?
好的因子,就是可以区分出,挑选出N天后涨幅最大的股票。
从IC的角度,就是这个因子的截面值,与收益率有大的相关性(正或负都可以,绝对值越大越好)。
手动构造,还是自动化挖掘?
私募的做法:数据清洗;因子挖掘、特征提取;机器学习因子组合;算法交易;T+0增强。
因子评估方面,alphalens就是合适的,如果觉得重,不好整合,可以把alphalens的代码重新收拾一下即可。
吾日三省吾身
最近股市确实一般。。。
世界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俄乌未见转机,哈以又起硝烟。
以投资为生的同学,估计会有巨大的压力。
尽管资本市场一定是长期向上的,但过程是周期波动的,有时候,一个周期底部时间,也许会超过你的想象力,你的承受力,甚至,一转眼就是一辈子。
这里没有任何悲观或者乐观的意味——没有人知道。
我们说要构建一个反脆弱的体系,无论是你的生活,人生,还是投资组合,均如此。
回首往事,30岁之前的年少轻狂,就是明明什么都没有,但充满激情和希望,认为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30岁之后,开始务实。诸事不易,好事多磨,做时间的朋友。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03767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