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手模糊化,在股票上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不清楚损失的钱是被谁赚走了,无法与对手产生比较,所以就不会使自己的自尊心受挫:二是亏损占比小,因为有跌停板限制,一天亏损的钱占比有限有的人可能累计亏损 90%了,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充分的时间使自己调节适应接受现状。
——退学炒股
退学炒股对该现象的剖析挺到位,从对手模糊化和亏损占比小这两个角度,揭示了股票投资与生活中损失感受差异的原因:
在生活里,每一笔钱的支出或损失往往有清晰的指向,像买东西花了钱,能明确知道钱给了商家;丢了现金,心里清楚是实实在在的损失。这种情况下,人们能确切感知到钱的去向,也会在潜意识里对自己的决策或遭遇进行评判,一旦觉得是自身失误导致损失,自尊心就容易受挫。例如丢了钱包,可能会懊恼自己怎么这么不小心,进而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
反观股票投资,市场是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投资者面对的是无数不确定的交易对手。当股票亏损时,投资者难以知晓自己的钱具体进了谁的口袋,无法像在生活中那样明确地找到 “责任方”。这种模糊性使得投资者难以将损失具象化到与他人的比较中,自然就不会因输给特定对手而感到自尊心受损。比如股票下跌亏了钱,你不知道是被机构、其他散户,还是市场大势给 “赚走” 了,也就少了那种直接的挫败感。
再看亏损占比。生活中的一些损失,可能一笔就占了个人资金的较大比例,比如突然损坏了贵重物品需要高额维修或更换,这对个人财务状况影响明显,瞬间就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经济压力。而股票投资有跌停板限制,每天的亏损幅度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即便最终累计亏损高达 90%,那也是在漫长的交易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有充足时间去慢慢接受股价的起伏和资金的缩水,心理上能有个缓冲和适应的阶段。比如一只股票从 100 元开始下跌,每天最多跌 10%,投资者每天看着亏损逐步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就不断调整心态去适应,不像生活中突然遭遇大额损失那样毫无心理准备,所以感觉上没那么强烈。
在股票投资里,对损失的感知因对手模糊而弱化,恰似 “盲人摸象” 的典故。几个盲人去摸大象,摸到腿的说大象像根柱子,摸到耳朵的说像扇子,摸到身子的说像一堵墙,他们都只接触到局部,却以为了解了全貌。股票市场里,投资者亏损时,就如同这些盲人,不知道自己的钱被谁赚走了。不像在生活中,若与人交易吃了亏,能清楚知道对方是怎样的。比如在生活里,买东西被不良商家坑骗,消费者能明确是商家的问题,会觉得自己的智商或判断力被对方 “打败”,自尊心受损。但在股市,投资者面对复杂的市场,难以摸清资金流向的全貌,不清楚对手是怎样的人、采用何种策略。就像盲人无法看清大象整体,也就难以产生因输给特定对手而带来的强烈挫败感,所以对损失的感受不像生活中那般强烈。
亏损占比小 ——“温水煮青蛙”
股票投资因跌停板限制和亏损过程漫长,让人对损失的感受不如生活中强烈,这类似 “温水煮青蛙”。把青蛙放进热水里,青蛙会立刻跳出来,但如果将青蛙放在温水里慢慢加热,青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煮熟。股票投资里,有跌停板每天限制亏损幅度,投资者就像那只在温水中的青蛙。例如一只股票逐步下跌,即便最终累计亏损达 90%,但由于每天跌幅有限,投资者是在长时间内慢慢承受损失的过程。这与生活中突然遭受大额损失截然不同,如生活中意外丢失大量现金,瞬间就会感受到巨大的财务冲击。而股票投资的这种缓慢亏损,给了投资者充足时间调节适应,如同青蛙在温水中慢慢适应水温升高,逐渐接受了资产缩水的现状,所以对损失的强烈感受被削弱了。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962935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