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基金是每一个散户的天敌

量化基金是每一个散户的天敌

前段时间,A股整体低迷之际,散户们亏的哭爹喊娘,连国内关注度最高的散户胡锡进同志,投入高达40万元后,账户也陷入亏损。一时间A股弄的人心惶惶,人气低迷。

作为散户仍占主导地位的证券交易市场,行业数据显示,A股去年第一季度散户持有的流通股占比达到33.87%,去除一般法人持有的流通股占比43.64%,散户持有的流通股占比份额已远超公募基金、外资、保险资金、私募资金、专业机构资金的总和。

在这样一个仍在发展中的资本市场,散户难赚钱并不妨碍极少部分人赚得盆满钵满。最近上海就传出某私募大佬花了2.85亿,拿下了华洲君庭一套建筑面积高达1300.84平方米超级独栋豪宅,创造了中国法拍第二高的成交价。

有媒体报道,拍下这套房子的买家,是知名量化私募明汯投资的创始人、董事长裘慧明。这位量化私募大佬履历惊人,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学博士、硕士,复旦大学物理学学士,投资经验超过20年。

裘慧明曾历任全球知名对冲基金千禧年基金基金经理,HAP Capital资深基金经理,还曾供职于瑞士信贷投资银行、德意志银行的自营量化交易部门,担任基金经理。2014年裘慧明创办上海明汯投资,至今明汯投资管理规模位居行业第一梯队。

量化基金怎么就能在A股市场游刃有余,大把赚钱呢?如果你是一位正在A股市场驰骋的散户,从现在开始就必须要了解你正面对的最大竞争对手到底是怎么玩的,或者说是如何收割你的。

散户的最大特点就是感性,情绪化,追涨杀跌都是基本操作。而量化交易的最大特点就是基于数据的理性,程序化,它与散户是天生对立的关系。说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还不知道量化交易是个什么东西,在此不妨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

量化交易是基于一支股票的各种历史数据,按照机构设计的数据模式对其进行分析后做出预测,然后让计算机自动发出买卖的指令。在定性思维的量化应用下,量化交易具有明显的纪律性、系统性,通过概率取胜,并有着极强的短期套利倾向。

当一只股票有量化基金参与时,最大的特点就是短期涨幅受到无形的限制,上下波动频繁。因为量化基金的程序化交易与短期套利的属性有助跌不助涨的特点。

会看K线的朋友也能从以下几个特征轻松看到量化基金参与个股交易个的影子。比如,一只股票的分时走势非常不顺畅,当股价达到一定低位后,一直有卖盘卖出。分时走势冲高回落下挫,呈波动行情,特别适合波段操作做T,其振幅特别大。

还有盘里连板股票涨停的情况下,忽然有量化单卖出,中途开板。收盘的过程中会忽然莫名的下跌,跳水等。一些业绩优质的低价股,低估值的股票,公司业绩不错的股票都是量化基金重点围猎的对象。

总的来说,量化基金对散户的收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破坏目标股票的股性。市场里每个板块都有许多股票,如果板块开始走热,往往能有一段不错的行情,而板块中也会出现受资金热捧的龙头股。如果你购买的股票也被量化基金相中,那就得“恭喜”你,这只股票大概率不会成为热门板块的龙头。

量化程序会自动识别股票涨跌幅,在达到一定涨幅的时候,就会触发量化程序的卖出指令,从而导致大量抛售。本来这支股票涨起来突破某个区间会吸引来更多的投资者,成为板块龙头而获取更大的涨幅。但是量化机构短期逐利的本性高频套利交易,变相砸盘反而阻止了股票持续上涨的势头,导致股性被破坏。

量化基金的另一大特征就是无脑砸盘止损。量化程序既有高频套利的止盈指令,也有下跌到不同区间的止损指令。当一只股票的跌幅触发了量化程序的止损指令,计算机就会自动下单,大量抛售该股票,从而导致股价大幅下跌。当散户们受不了割肉离场时,量化机构又会进场抄底拉抬股价,在一定的空间内反复收割。

可以说,量化交易程序几乎就是反人性的设计,目的就是从交易对手盘中尽可能赚更多的钱。机构与机构之间有相近的软硬件配套,尚能一搏。广大散户在量化交易程序面前就变成了赤裸裸的“羔羊”。

有业内数据显示,在同等的条件下,量化交易的胜率要远高于散户。这两年许多基金亏损的情况下,部分量化基金还能有不错的收益,少部分头部量化基金更是赚的盆满钵满。比如文中提到的量化基金的大佬们都开始喜提数亿元的大别墅。

既然量化基金是散户的“天敌”,在以散户结构为主的A股市场中是否应该打压量化基金的存在呢?答案仍是否定的,量化投资作为一个创新,在机构与机构之间是公平的,而且量化交易给证券市场贡献了相当的活跃度、交易佣金与税费等相关收益。

在欧美证券市场,市场的交易主力以机构为主,普通民众大多将钱交给了各类基金和机构打理。机构之间的着力拼杀,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大额投入在不断促进证券交易市场的进步。

美国股市之所以能形成长达近30年的慢牛大市,除了美元作为全球通用货币源源不断的为美国证券市场输血外,完善的做空机制,严厉的处罚手段,充分的竞争环境促进了良性生态的生成,也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敢于将投资股票的基金作为主要的理财手段。

A股证券市场在日益国际化的过程中,与全球资本市场不断接轨,深度融合是迟早的事。我们不能排斥技术上的进步,也需要做好过渡性的监管与政策安排,尽力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将钱交给更专业的机构打理是全球金融发展的趋势,A股什么时候能转换为以机构为主,一个充满最新技术运用的高风险竞技场呢?核心还是要加强与国际接轨,努力打造出相对透明,良币广泛驱逐劣币的生态环境。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951246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3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