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势的特点
碟形底又称为“圆弧底”、 “潜伏型底部”,是属于比较特殊的底部形态,请看图。其形成的原因是经过长期或是较为明显的

下跌修正之后,多空双方的争斗趋于平缓,股价波动逐渐进入“盘 跌走势”,接着因为成交量萎缩,股价上下震荡幅度减缓,渐渐的 由盘跌走势转变成为“盘坚走势”。从盘跌到盘坚的这段过程,短 线操作者将不容易撷取操作利润,同时波动的谷底看起来类似一个碟形或圆弧形。
在形态的末端,多空拉锯后,多方逐渐占上风,并使股价出现 明显上涨,脱离原本的盘坚牛皮走势,在突破最后一个盘坚高点 (标示H)或是开始盘跌下跌的高点时,会迫使第一批空单抢补,当 冲刺的力道结束便形成H1的止涨高点,并使股价从此处开始回测。而H1~L这段走势是属于小波段洗盘的段落,俗称“杯形带把”。
成交量
形态的成交量并不容易描述,因为在盘跌与盘坚的过程中,成 交量变化将显得相对凌乱,唯有在形态即将完成,隐约可以看出是 属于“谷底量”的现象,而随着盘坚走至末端也就是即将完成底部 时,量能才会明显增温,最后在突破某一个高点时,呈现价量齐扬的现象,以轧短空模式脱离盘坚走势。
至于这段轧短空的走势将在出量后止涨,接着进行小波段洗盘 的动作,洗盘的低点通常伴随着量能萎缩,通常以“凹洞量”、“防守量”的表现居多。
浪潮与相对位置
本形态大多出现在长线多头开始的第二波,或是层级较大的B 波谷底,少部分会发生在历史修正的低点或是长期下跌修正走势的 末端。而在波浪的定位上,从谷底到杯形带把的起点可以先暂定为#-#-1 波或#-a 波。
幅度测量
本形态的基本测量幅度是取形态的最低点,到结束盘坚走势那 段拉抬的止涨高点,也就是杯形带把的起点为测量幅度,并从杯形 带把的终点往上加测量幅度即可。但本形态属于时间周期相对较长 期的底部,因此上涨幅度如果超过预期是正常的,甚至会带动更大层级的发动力道。
领先买点与标准买点
对于浪潮相对熟稔者,在股价从盘跌转成盘坚走势之后,便可 以开始进场,此为领先买进的讯号。而标准的进场点有三个可能位置:
(1)当突破开始盘跌向下的高点时。
(2)当突破最后一个盘坚的高点时。
(3)上述两者突破后的回测,即杯形带把的终点。其中第(2)点的讯号不容易辨识,所以虽然是属于标准买点,但在实务操作上较少使用。在这里推荐积极操作的买点。因为碟形底未来上涨的幅度相对较大,在标准买点介入仍有其不确定因素存在,因此不妨在带把修 正结束之后,股价往上攻坚,并带量突破杯形带把的高点时积极切 入,虽然此时的介入成本略高,但是介入后可以立即知悉是否属于 正确的操作决定,不确定的因素也会降到最低,利润仍然可以使投资人满意。
停损与获利的定位
利用领先买点进场的投资人,其停损点应设置在进场的前一个 盘坚谷底,而标准进场点的投资人,其停损点应设置在突破的那笔 K 线低点,但是这个停损价位很容易被触及,虽然如此,投资人仍 应严守纪律。至于推荐使用的积极进场点,停损点亦为突破的那笔 K 线低点,此价位相对容易分析,因为要完成碟形底的上涨,这个 位置多头必定力守,万一跌破该价位,我们就要怀疑是否误判形态,或是误判杯形带把的段落。
投资策略的拟定与规划
本形态的策略相对的难以被确认。除非有相当把握,推论走势 图在进行盘底时,是属于对多头有利的浪潮位置。根据实务操作经 验,传统的波浪理论在这部分的运用相对不足,只有利用潮汐观念 与波浪理论所蜕变出的“推浪三部曲”与“潮汐推动”的观念,才能稳定拿捏。
若是属于保守与波段型的操作者,在盘跌转盘坚的过程,就可 以逐渐布局,并忽略短线的上下震荡,只要守稳盘坚谷底就无需将 手中多单退出,随着股价的盘坚向上,自然会拉开持股成本,当出 现积极操作的买点时,再做最后的加码动作,并将所有持股的停损点全部移动到突破的那笔K 线低点。
至于积极型的操作者,发现有可能是属于碟形底的形态时,必 须将其列入积极观察的名单,因为它的整理时间相当长,故需要时 时留意,当出现积极操作的买点时,便大胆切入。要么立即获得明 显的上涨波段利润,否则,就触及停损点后逢反弹出场,干脆利落, 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917357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