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量化交易的市场里90的散户被收割散户的出路在哪里?

在到处充斥量化交易的市场里,90%的散户被收割,唯有价值投资才是散户的出路。下面从多个维度来深入分析:

1. 策略的本质差异

量化交易:

基于数学模型、算法和短期市场信号(如价格波动、成交量、套利机会等)进行高频或中低频交易,追求统计套利或短期收益,对市场情绪和微观结构变化高度敏感。

价值投资:

基于公司基本面(如财务报表、行业地位、护城河等)寻找被低估的资产,长期持有直至价格回归内在价值,时间跨度可能长达数年,对短期波动容忍度较高。

2. 量化交易对价值投资的潜在影响

(1)短期市场波动加剧

量化策略(尤其是高频交易)可能放大市场波动,例如:

流动性冲击:算法交易可能在特定条件下(如市场恐慌)引发连锁抛售,导致价值投资者持仓的优质资产被短期“错杀”。

噪音干扰:量化模型可能通过技术指标(如均线突破、动量因子)制造短期趋势,掩盖基本面信号,增加价值投资者判断入场/离场时机的难度。

(2)市场效率提升的悖论

正面效应:量化交易通过快速消化信息提高市场效率,减少价格与价值的长期偏离,可能压缩价值投资的超额收益空间。

负面效应:算法同质化可能引发“过度拟合”和拥挤交易(如2020年美股“熔断”),导致市场短期失灵,反而为价值投资者提供逆向布局机会。

(3)策略周期的错位

量化交易的收益多源于短期统计规律,而价值投资的收益需依赖长期基本面验证。两者在时间维度上并不直接竞争,量化策略难以“收割”长期价值投资者。

3. 价值投资的抗压性

长期逻辑的稳固性:

价值投资的底层假设是“价格终将回归价值”,这一规律在历史长周期中多次被验证(如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比亚迪)。量化交易无法改变企业盈利能力和行业竞争格局等基本面要素。

波动中的机会:

量化策略引发的短期价格偏离(如“闪崩”或非理性上涨)可能为价值投资者提供更好的买入/卖出点位。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许多量化基金因流动性危机抛售资产,而价值投资者得以低价收购优质标的。

4. 结论:在量化交易普及的现代市场中,价值投资者需更注重安全边际(如低估值、高现金流),并利用波动积累筹码。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894929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14小时前
下一篇 13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