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中,股市本应是企业融资与投资者获利的双向共赢平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然而,若一个股市靠掏空投资者来维持运行,其前景必然黯淡,难以长久。
从现实来看,A股市场就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据相关统计,A股市场近八年时间,大股东减持套现近3.2万亿、IPO融资近2.8万亿、证券佣金近1.8万亿、印花税近1.5万亿、公司再融资近9.7万亿,共计近20万亿。近五年,上市近二千家公司,募集资金近2.4万亿,大股东减持套现近4万亿。如此大规模的资金从投资者流向融资方等,而投资者的回报却与之不成正比,亏损现象较为普遍。
股市若持续掏空投资者,首先面临的就是投资者信心的崩塌。投资者进入股市,是期望能分享经济发展的红利,实现资产的增值。但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资金不断被抽离,账户持续缩水,赚钱效应无从谈起,离场就会成为必然选择。当大量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纷纷退出市场,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将大幅下降。没有了足够的资金参与,股市的交易将变得冷清,融资功能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企业难以顺利融到资金,股市的运行将陷入恶性循环。
从市场生态角度而言,一个健康的股市需要有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公平的交易环境。若股市靠掏空投资者维持,意味着市场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制度和违规行为。比如,部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大股东违规减持等,这些行为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让遵守规则的投资者利益受损,而违规者却能从中获利。长此以往,市场将变成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场所,优质企业难以脱颖而出,而不良企业却能混水摸鱼,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将失效,股市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股市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若股市持续低迷,投资者财富缩水,必然会影响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进而抑制内需。内需不足会导致商品需求减少,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境,经济增长也会受到阻碍。以A股市场为例,股民和基民数量众多,他们在股市中的盈亏状况直接影响着家庭的财富状况和消费决策。当股市成为投资者的财富“收割机”,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将不可小觑。
全球成熟的资本市场,如美国股市,都有严格的监管制度和完善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在这些市场中,无论是T+0的交易制度,还是对做空工具的规范使用,以及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都旨在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让投资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而在A股市场,中小股民在交易规则上处于劣势,如T+1制度、无法做空等,与拥有量化交易和做空特权的机构相比,明显处于不利地位。这种不公平的交易环境,使得中小投资者更容易成为被掏空的对象。
要改变这一现状,让股市回归健康发展的轨道,首先要加强监管力度,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大股东违规减持等行为严惩不贷,提高违法成本,让违规者不敢轻易触碰法律红线。其次,要完善交易制度,如引入T+0交易制度、普及做空工具等,平衡各类投资者的交易权力。同时,要严格限制大股东减持,建立合理的减持规则,确保大股东的利益与公司的长期发展和投资者的利益相挂钩。此外,还需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投资能力,让投资者能够更好地识别风险,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一个靠掏空投资者来维持运行的股市,注定是没有前途的,其维持的时间也必然有限。只有回归到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平衡好融资与投资功能,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股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832006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