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说,”思想层面都是问题,复盘实践满是答案”这句话相当贴切,各种难题以及自难题而出的结果,其实很多都是一种“症结”的表现
就像一个交易者,连续亏损是结果顺结果逆推似乎问题发生在高频、过度交易上,那么一般的解决方式就是强调“管住手,保持耐心”这种意义很正确的理念
但如何“管住手”呢, 什么情况下该管住手,什么情况下不该管住手呢? 是模糊的
同时“保持耐心”的意义看似正确,在没胜算的行情下保持耐心是合理的,但如果是高胜算的机会来临,该果断下单时却因为保守心理不断暗示自己应该“保持耐心” 岂不是坐等机会溜走?
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表象以及和表象直接关联的因素不是真正的根源
真正的根源是,过度交易往往是某个交易者采用了好几种交易模式,譬如他做趋势跟随,却又频繁搏假突破——方向相逆。做中线趋势,却又紧盯日内波动——级别混乱。
多种操作方式混合,让他的交易充满随机性,想一出是一出,连续亏损也就不奇怪了,不去收束自己的操作范围和主要策略,那么问题依然会出现。
因此,从实践角度出发,解决“问题根源”的路径就非常清晰了,多策略混杂,通过回测研究找到最适合自己性格的主要策略
主要策略确定之后,再去优化它,尽量通过其他交易条件的建立过滤掉模糊信号,随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复盘训练,建立信心形成交易习惯,此时“连续止损”的问题也就因此解决了
因为很明显的道理,连续止损几笔十几笔是极小概率事件,真是这么差的策略,在复盘环节就已经放弃掉了,怎么会上实盘执行呢?
上实盘执行就说明策略绩效是过关的,那么连续止损要么真是点背到极点遇见非常不利的市况,要么就是执行因素纪律不严,导致额外做出很多笔无效单子才产生连亏
所以,在思想上研究全是问题,在实践中推导都是答案!
也有些朋友问,怎么才能快速提高自己的水平,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尽可能在盘前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交易依据,以及依据本身所代表的机会价值,而后按思路执行,当结果对应上整个判断和执行的过程时,经验就积累了,脑海里也产生了具体的认知概念,下次再遇到同类行情,同类机会时,就能更快的识别和反应。
所谓交易训练,就是重复这个“认知和执行”匹配的过程,坚持下去水平就会很快提高
反之,有些朋友下单前是“直觉式”的,看波动强了就追,事后看见盈利或者亏损结果了,再去反思自己为什么开仓,为什么手痒…
心理也就难免会有事后拟合的倾向,或许当时他根本没这么想,但事后顺结果逆推,记忆产生误差,把原本自己没考虑到的事情,以为自己考虑到了
但遗憾的是,事后聪明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是靠运气和感觉交易,无法通过理性认知重现这决策的过程,也就“时亏时赚”了,有时候靠趋势追单边盈利,也有时单边行情套住暴亏
所以,当事先有认识和权衡过程,再匹配交易结果去对照,水平会提高很快,这也是提倡交易计划和盘后总结对照的重要性

而且为什么说交易训练期很重要,因为用一个策略,在最开始只是建立了一个”发展规律和理想结果”的因果联想,停留在印象层面。在这个层面,我们对于挫折的耐受度很低,因为你只是感觉这个策略有优势,并不是真的发自内心相信它可以长期依靠,感觉和信仰有很大差别
所以很多人受挫几次之后,就会下意识的怀疑,因为“印象”是会变化的,会因过于理想化产生好印象,也会因为利益损害而产生坏印象。
当这个人重复使用了很多次之后,有更多的认知,不再关注它单次结果,了解它整体概率分布了,那么就不会再停留在印象层面,而是会隐隐约约察觉到更全面的东西,比如风险成本的存在,盈利必然性所依存的市场规律,还有典型图形和非典型图形的区分。
所以,认知性质的转变,并不是在脑子里抽象推理,而是切切实实需要数量去堆砌的,一种进出逻辑重复的多了,久了,它就会反过来塑造我们的思维模式,在知和行上达成一体。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783527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