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综合近期的事情,从生产要素的角度分析,对未来的发展的一些判断。
最近发生了很多事情,从国际上美国败退中东,到国内清出三座大山。但这逻辑其实是一致的,如果我们借用下马克思老人家的事业,把经济抽象成一些生产要素,从生产要素的角度,我们就可以发现很多事情。

- 商品社会中生产要素大致可分为 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土地、组织能力等。由于资本盈利的特性,生产要素会逐渐汇集到少部分人手中形成垄断。
- 生产要素汇集程度取决于要素的流动性。以资金和信息这种高流动性的要素,垄断的最快。所以形成了金融垄断和IT巨头垄断的两种格局,而两者又在深入地结合。垄断意味着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由于垄断形成的利润增长可以称为“吃租利润”。
- 举例来说,当一个人掌握了所有的金融资源,所有其他人想获取资金,只能通过这个人,那么这个人可以随便开价。创业者、打工人工作再努力,也要把大部分利润交给这一个人。这就是“吃租利润”,目前中国的房地产、阿里巴巴、腾讯,美国的华尔街,facebook都是这种“吃租利润”的获利者。
- 而以劳动力、技术、土地这些生产要素,由于流动的慢,甚至很难流动。所以不会形成垄断格局。以劳动力,技术等要素集中的产业资本,以劳动力、土地集中的农业等获取的利润反而会越来越少。而这几个行业中又有最广泛的人口基础。
- 所以从表面上看会形成一种 “少数人与多数人”矛盾,而本质上是生产要素利润分配的矛盾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种体现。底层是生产要素供需的矛盾。
- 金融资本话语权更大的美欧,由于不会降低自身利润,急需向外转移矛盾。转移的方式为:
- 在国际上争夺中国代表的东亚制造业利润,在国内希望制造业回流本国以减少矛盾。但是由于美国产业资本利润率的低下,这种转移必然失败。除非美国能让金融资本和IT巨头主动让利给本国制造业。
- 打击其他金融要素密集主体,减少竞争,例如美国对欧元区的打击(英国脱欧,中东战争等),这种打击从来没有停止过。美国在中东的战争都是以“反恐”的名义制裁欧洲的金融崛起。
- 而在金融资本尚处劣势的中国,政府会采用行政干预手段。强行划分生产要素之间的利润分配机制。一方面表现为反垄断,一方面表现为保护劳动力。
- 中国未来金融、信息等要素的获利能力一定会下降。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获利能力一定是会增加的。而这种增加的极限位置可以参考1990年前的美国国内情况。
对于创业的,工作的,该选择什么行业,该规避哪些领域,我们就有了一个清晰的判断。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73769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