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的诱惑与风险

连载《交易心理分析》第二章

1994年1月,我受邀到芝加哥,在《期货杂志》主办的交易研讨会上演讲。中午用餐时,我正好坐在某大型交易图书出版公司总编旁边。我们热烈讨论为什么能够成为成功交易者的人这么少,甚至在其他领城很有成就的人进入这里也很难打破这现实。这位总编问我,大家根据错误的原因从事交易是不是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之一 。

◎吸引力

我必须停下来想一想这件事,我同意促使大家从事交易的典型原因,包括参与其事、欣喜、成为英雄的愿望、交易成功所能吸引的注意力或亏攒造成的自怜等。产生的问题最后会破坏交易者的表现和整体成就,但是交易真正的吸引力远比这一点深人和广泛多了,交易活动让个人获得表达创意的无限自由,以及大部分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里无法得到的表达自由。

这位总编当然问我,我说的话是什么意思。我解释说,在交易环境中所有规则几乎都由我们自己制定,这点表示我们选择表达自我的方式时,不会受到什么限制,没有什么范围。

其中当然有一些形式需要遵守,如必须成为交易所会员,才能当交易厅交易员。如果你不是交易员,你必须符合最低财务标准,才能开立经纪商账户。但是除此之外,只要你开始交易,你如何交易的可能性几乎不受任何限制。

我告诉他几年前参加研讨会时的例子。有人计算过,如果你结合债券期货、债券选择权和现货债券市场,可能的价差组合超过80亿种。再加上你怎么解读市场现状的时机因素,交易的方式几乎等于毫无限制。

这位总编辑想了一下问: “既然能够利用这么没有限制的环境,为什么最后失败却相当常见?”我回答说:“ 因为无限的可能性加上利用这种可能性的无限自由,为个人带来独一无二的特殊心理挑战。 做好准备、正确应付这种挑战的人很少,不然就是根本不知道有这种挑战。如果大家连这种情形是问题都不知道,就不可能正确地努力解决问题。”

自由是好事,大家似乎都很自然地想要自由、追求自由,甚至渴望自由。但这点不表示我们具有适当的心理力量,能够在限制很少,却可能对我们造成重大伤害的环境中有效运作。不论大家的教育背景和智慧高低,不论在其他领域中多么成功,从事交易时,几乎每个人的心理都需要做一些调整。

我说的调整悠关创造内部心理结构,以便交易者能够在自由自在的行动,和碰到自由可能产生的财务与心理伤害之间追求最大的平衡。

要创造心态结构可能很难,特别是你希望灌输进去的东西与你的既有信念相冲突时就更为困难。但是对于希望成为交易者的人来说,要创造适当的心态结构,会由于我们从人生初期开始发展的种种抗拒心理而变得更为困难。

我们全都诞生在某种社会环境中,不论社会环境或是家庭、城市、州或国家都表示其中已经有结构。社会结构包括规则、限制、界限和一套已经变成行为准则的信念,这种准则会限制个人在社会结构中的自我表达方式;此外,大部分社会结构的限制都在我们出生前就已经建立。换句话说,我们诞生后规范个人表达自我的大部分社会结构已经根深蒂固地建好。

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来,为什么社会需要结构和个人自我表达的需要之间可能产生冲突,每一个希望精通交易艺术的人都会碰到这种基本冲突。

我希望你问自己,世界上每一个小孩一不管 出生地点、文化或社会状况一有什么 共同的特性(个人表达方式),答案是好奇心。每一个小孩都很好奇,都热衷学习,可以说是小小的学习机器。

我们考虑一下好奇心的本质,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说,好奇心是一种力量。说得更清楚一点,好奇心是内在的引导力量,表示你不需要鼓励小孩学习。放小孩自由活动,小孩也自然会探索周遭环境;此外,这种内在的引导力量似乎也有自己的行程表。换句话说,即使所有的小孩都很好奇,并非所有的小孩天生都对相同的东西好奇。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些引导个人认识某些物体的独有经验,连小孩似平都知道自己要什么和不要什么。成人碰到小孩表现这种独一无二的个性时,通常都会觉得惊讶。他们认为小孩内心没有什么东西,不能让其表现出独一无二的样子。小孩除了表达对周遭环境事物的好恶之外,还有别的方式表现自己的个性吗?我把这种内心发出的指导称为“自然的吸引力”。

自然吸引力就是我们自然觉得感兴趣成极感兴趣的东西,我们的环境是多元的大世界。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和体验很多东西。但是这点不表示每个人对学习或体验其中的所有东西,都自然感兴趣或极感兴趣。我们内心有- -种机制,会促使我们做出“自然的抉挥”。

如果你想-想,我敢说你可以列出很多该做的事情,或是列出你绝对没有兴趣的事情。我知道自己可以列出来,你也可以列出你只稍微感兴趣的事情。之后,你可以列出你极感兴趣的事情。当然随着兴趣水平升高,名单中的事情会越来越少。

浓厚兴趣从何面来?我个人认为,来自我们生命最深层,来自我们真正认同的层次,来自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这部分存在于从社会化教养学到的性格与人格特质之外。

◎危险

冲突的可能性也在我们生命的最深层存在,我们出生的社会结构对这种内心主导的需要和兴趣可能很敏感,也可能不敏感。例如,你可能生在极富竞争力的运动家庭,却对古典音乐或艺术具有浓厚兴趣。你甚至可能天生具有运动能力,却对参加运动比賽实在不感兴趣,其中是否可能产生冲突?

在一般家庭里,家人大多会对你施加强大的压力,要你跟着兄弟姐妹或父母的路子走。他们会尽其所能,教你依循他们的道路,教你怎么最大限度发挥你的运动能力,而不让你认真追求其他兴趣。

你会配合他们的要求,因为你不希望遭到排挤。但是你做他们要你做的事情,就是感觉不对劲。虽然你所学到的-切和他们教导你的-切都对你成为运动,员有利,但是问题在于你觉得这样不像做自己。

我们学习应该做什么样的人时,会和我们内心最深处激荡的感觉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并不罕见。我敢说,很多人成长的家庭和文化环境中对于我们自认与众不同且必须自我表达的方式,能够提供不带批判性客观支持的情形很少见。

缺乏支持不只是等于缺乏鼓励而已,还可能更深人,到了等于公然否认我们希望自我表达的一些特殊方式。我们看看下面这种常见的情形。一个幼儿一生中第1次注意到咖啡桌上有一个我们叫做”花瓶”的东西。他很好奇,这点表示他心里有. -股力量驱策他,要他去体验这个物体。

从某方面来说,这种力量就像在他心里产生了一个真空,必须用他感兴趣的这个物体填满-样。因此他把全副精神放在花瓶上,刻意爬过大厅地板,爬到咖啡桌旁。伸手扶着桌沿,站了起来。他一只手紧紧扶着桌沿,保持平衡;另一只手伸向他从来没有体验过的这种东西。就在那一刻,他听到客厅另一边传来尖叫声。“不行!别碰那样东西!”

幼儿惊吓之余,摔倒在地上,开始大哭。这种情形显然很常见,完全无法避免。幼儿绝对不知道自已怎么可能伤害自己,也绝对不知道像花瓶这样的东西可能多宝贵。事实上,什么东西安全、什么东西不安全和东西的价值是小孩子必须学习的重要教训。然而在这个场景中。有一些极为重要的心理力量在发挥作用,会直接影响我们将来从事有效交易时能否创造所需要的纪律与专注能力。

我们想用自己选择的方式表达自己,却遭到否决。或者我们在表达自已时被迫采用不符合自然选择过程的方式,会发生什么事情?这种经验会使我们困扰,困扰隐含着失衡的意义。但失衡到底是什么?什么事情会失衡?先决条件是必须有平衡或相等的比率。平衡就是我们内在心理和外在生活环境之间,有多少互相呼应的相对程度。

换句话说,我们的需要和欲望是在心中产生,然后在外在环境中实现。如果两种环境彼此互相呼应,我们就处在内在平衡的状态中感到满意或快乐;如果两种环境不相呼应,我们就会感受到不满足、愤怒和挫折,或是一般所说的情感痛苦。

为什么我们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或是不能自由运用某种特殊方式表”达自己时会感到情感上很痛苦?我个人的理论是需要与欲望会产生心理真空。我们所居住的宇宙有一种不能容忍真空的自然倾向,出现真空时,会设法填满。哲学家史宾诺沙几百年前就说过:“大自然痛恨真空。”

你把瓶子里的空气吸出来,舌头和嘴唇就会粘在瓶口上,因为你创造了一个必须填满的失衡(真空)。“ 需要是发明之母”这句话背后的动力是什么?是认清需要创造出心理真空后,宇宙会用巧妙的思想把真空填补起来(如果你的心理善于接受)。这些思想进而启发行动与表达,以满足这种需要。

从这点来看,我认为我们的内心大致上像宇宙一样运作。一旦我们看出某种需要成欲望,就会采取行动,用外在环境的经验把真空填补起来。如果别人否认我们追求这种需要或欲望的目标,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并不完满,感觉有了什么缺憾,因此陷入失衡或情感痛苦的状态中(我们的心灵创造出来后是否也讨厌真空)。

不管你的理由多正当,你把小孩子正在玩的玩具拿走后,小孩子的普遍反应都是在情感上觉得痛苦。

当我们年满18岁时,我们就在地球上大约生活了6570天,请问小孩一般平均每天听到下面的说法有多少次?

●不行、不行,你不能那样做。

●你不能那样做,必须这样做。

●现在不行,我们要再想一想。

●我会告诉你。

●这样不行。

●你怎么会以为你可以这样做?

●你必须做这件事,你别无选择。

这些话只是我们成长时,别人用相当温和的方式否决我们自我表达的说法。即使我们每天只听到这种话-两次,日积月累,等到我们成年时已经遭到数几千次拒绝。

我把这种经验叫做“被拒绝的学习动力”。这种动力以我们内心的需要为基础,起源于我们认同中比较深层的部分,起源于自然选择过程。

这种动力遭到否定,不能实现,会有什么结果?会就这样消失吗? 可能如此,要是这种动力用某种方式化解,或者我们采取什么行动,或是别人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心理恢复平衡,这些动力就可能消失。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的心理恢复平衡?方法很多,最自然的方法就是大哭,小孩子尤其如此。

动力遭到拒绝不能实现时,大哭是化解其中冲突的自然机制(自然方法)。科学家发现,泪水由带负电的离子构成。如果我们顺其自然,大哭会赶走我们心中带负电的能量,让我们恢复平衡状态。即使最初的动力一直无法实现,仍然如此。

问题是大部分时间里,事情不能自然发展,遭到否认的动力根本无法化解,至少在我们还是小孩的时候是这样。大人有很多原因,不喜欢自己的小孩子大哭,尤其不喜欢男孩子大哭,会尽其所能,阻扰这种行为。

同时也不愿意对小孩子解释为什么会被迫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即使大人设法解释,也不保证他们能够有效地化解失衡。如果这些动力得不到化解,会有什么结果?

动力会累积起来,最后通常会用各种上瘾和强迫性行为的形态表现出来。其中的一般原则是不管我们认为自己小时遭到什么样的剥夺,成年后都可能轻易地变成对其上瘾。

例如,很多人对别人的注意上瘾,我说的是无所不用其极吸引别人注意他们的人。这种现象最常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注意,或是应该得到注意的时候没有得到。

总之,这种遭到剥夺的情况会变成没有解决的情感能量,迫使他们表现出能够满足这种有瘾的行为。我们了解这种遭到否认,没有得到化解的动力时(我们每个人都有)应该知道这种没有实现的动力会影响我们的专注能力,影响我们采用有纪律而持续一 贯交易方法的能力。◎安全措施

要在交易环境中有效地运作,我们需要规则和界限规范我们的行为。交易中有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我们可能对自己造成重大伤害。这种伤害可能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大到不成比例。

为了防止可能遭到损害,我们需要以特殊的心智纪律与观点,创造一种内心结构规范我们的行为,使我们采取行动时总是关注自己的最大利益。这种结构必须存在每个人的心里,因为市场和社会不同,不会提供这种结构。

市场以行为形态的方式,提供结构,提示买卖的机会什么时候存在。但是市场结构也到此为止,以简单的提示作为尽头;此外,从个人观点来看,市场没有正式的规则规范你的行为。市场与我们参与的所有其他活动几乎都不同,甚至没有开始、中间或结束。

这种差别极为重要,对心理具有深远的影响,市场像河流一样,不断流动。没有开始和结束,也不会等待。即使市场收盘,价格仍然处在活动状态中,没有一条规则规定任何一天的开盘价必须与前一天的收盘价相同。我们在社会中做的任何事情都不能让我们做好适当的准备,在这种“没有界限”的环境中有效地运作。连赌博都有内在的结构,使赌博与交易大不相同,危险也少很多。例如,如果我们决定玩21点,我们首先必须决定要下多少赠注和冒多少风险。21点的游戏规则要求我们做这种选择,如果我们不做选择,就不能玩。

进行交易时,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强迫你事前决定要冒多少风险。事实上,我们面对的是没有限制的环境。任何时候,几乎都可能发生任何状况,只有长期赢家事前会决定要冒多少风险。

对其他人来说,事前决定风险会强迫你面对每笔交易都有可能的后果都有可能可损的观实。不管交易看起来多好,长期输家几乎会尽一切力量避免接受可能可拟的现实。

如果一般交易者没有外在的结构,强迫他用其他方式思考,就可能接受各种理由。合理化说法和扭曲的逻辑。从而使他将来从事交易时会认为交易不可能亏损,事前决定风险因面变得无关紧要。

所有赌法根器决定赌博结果的事件顺序都有特定的开始,中间和结東。一旦你决定下注赌博,你就不能改变心意,必须赌到最后。交易井非如此,交易时价格不断波动,除非你决定应该开始;否则没有开始。

你希望投人多久,交易就会延续多久,除非你决定结束交易:否则交易不会结束。

不管你可能有什么计划或希望做什么事情,任何心理因素都可能发挥作用,促使你分心、改变主意、害怕或过度自信。换句话说,促使你做出怪异和无心的行为。

赌博会有正式的结束,因此会迫使参与者变成自己掌握主动的输家。如果你连输多把,除非你刻意决定继续赌下去,否则你不可能继续再输。每一把结束会促成新一把的开始,你必须掏出皮夹。然后把一些筹码放在赌桌上,主动拿出更多的资产去冒进一步的风险。

交易没有正式的结束,市场不会强迫你退出交易,除非你拥有适当的心态结构,总是以符合本身最大利益的方式结束交易,否则你可能变成被动的输家。这点表示一旦你从事的交易亏损,你什么事情都不必做,就会继续亏损。你甚至连看都不用看,你可以完全不理会。市场会夺走你拥有的一切,甚至夺走你更多的资产。

交易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其中一种矛盾是同时提供好处和坏处,好处大概是让我们平生第1次可以完全控制我们所做的一切:坏处是没有外在的规则或界限规范或组织我们的行为。

加上环境具有毫无限制的特性,因此我们行动时必须具有某种程度的自我约束与控制。至少如果我们希望创造某种程度的长期成就时,必须如此。我们需要有一种结构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结构像有意识的自由行动一样必须发自内心,内心正是很多问题开始的地方。

◎问题:不愿意制定规则

我所知道的对交易有兴趣的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反对制定一套规则的观念。这种抗拒心理并非总是很明显,情形正好相反,抗拒心理通常都很微妙。我们一方面同意规则有道理,实际上却无意做该做的事情。这种抗拒心理可能很强烈,而且具有合理的依据。

我们心理的大部分架构都是杜会教养加在我们身上的结果,即以别人所做的选择为基础。换句话说,这种结构是别人灌输在我们心里,不是发自我们内心的东西。

这种差别很重要,在灌输这种结构的过程中,很多我们天生的动力都遭到否认,其中包括希望通过直接体验、采取行动、表达和学习本身存在本质的动力。

许多遭到否定的动力从来没有化解过。仍然在我们的内心里。以挫折、愤怒,失望、罪恶感的形式,甚至以仇恨的形式存在。这种负面情感日积月累,变成-一种力量,在我们的心里发挥作用,促使我们对所有否定我们自由行动和随心所欲变化的事物都产生抗拒心理。

换句话说。开始时吸引我们进行交易的根本原因是创意表现的无限自由。这点和我们天生拒绝制定规则与界限,以便适度规范我们行为的原因完全相同。这种情形就好像我们找到了乌托邦,拥有彻底的自由。

然后有人拍拍我们的肩膀,说:“喂!你要制定规则。不仅如此,你还要通过纪律去遵守他们”一样。

我们需要规则背后的原因可能理直气壮,但是因为我们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里都努力地摆脱规则,所以这种需要很难鼓励我们制定规则。我们通常要经历很多痛苦后才会破除抗拒之心,建立和遵守持续一贯。有组织又能谨慎控管资金的交易机制。

我不是暗示你必须化解过去所有的挫折和失望,才能变成成功的交易者。因为实际情形并非如此,而且你的确不必因此受苦受难。与跟很多交易者合作过,他们都达到了追求持续获利的目标。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化解他们日积月累且遭到否认的众多动力。

然而我的意思是说,你花很多精神和力量建立一种心智机构,抵消遭到否定的动力后,就可以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已能够掌握交易赚钱所需要的技巧。

◎问题:不能负责

交易可以说是不受别人妨碍,并且立即可以产生结果的纯粹个人抉择。请记住,除非我们决定开始,否则什么都不会发生,你希望延續多久,交易就会延续多久。除非你决定停止;否则交易不会结束。所有的开始、中间和结束都是我们对既有信息的解读,并根据我们的解读决定采取行动的结果。

我们可能希望自由决定,但是这点不表示我们已经做好准备,愿意为结果负责。如果交易者没有做好准备,不能为自己的解读和行动造成的后果负责,会发现自己陷在两难的情况中:如果- -种活动可以让你彻底自由地决定,但决定的结果出乎意料又让人不满意时,你却不肯负责。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怎么参与这种活动?

交易有一点很残酷,就是如果你希望创造长期获利,一开始你就必须假定无论结果如何,你都要彻底负责。决定参与交易前愿意负这么艰难责任的人很少,避免负责的方式是采用完全随机的交易形态。

我把随机交易定义为规划差劲或完全没有规划的交易,随机交易的方法没有组织。井且考虑的市场变量没有限制,因此不能让你看出什么变量长期有效和什么变量没有效。

随机是没有结构且不必负责的自由。我们交易时,如果没有明确的计划,又要面对无数变量,很容易会把满意的交易看成是自已的功劳(因为其中有若干方法存在);同时,我们很容易逃避责任,不为结果不满意的交易负责(因为其中总是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变量,所以没有事先考虑)。

如果市场行为是真正的随机行为,那么要创造长期获利就很难。如果不可能创造长期获利,那么我们确实不必负责。这种想法有-个间题,就是我们的市场经验告诉我们实际情形并非如此。

同样的行为形态会一再出现,虽然每一种形态的结果具有随机性,一系列形态的结果却具有持续一贯性(统计上的可靠性)。这是一种矛盾,但是采用有纪律,有组织又持续一贯的方法,可以轻易解决这种矛盾。

我和无数交易者合作过,他们会花很多时间进行市场分析,并规划隔天的交易。但是隔天却没有按照规划进行交易。而是做其他交易。通常是根据从朋友那里听来的构想,或是根据经纪商的内幕消息进行交易。

我不说你虚该也会知道,他们原来规划却没有进行的交易,通常可能是当天获利最大的交易。这个例子说明我们很容易受到影响,进行没有结构的随机交易的原因是我们希望避免负责。

我们根据自己的构想行动时是把我们的创意付诸考脸,我们立刻会得到回馈。即知道自己的构想是否行得通,我们很难把不合理的交易成果合理化;另外,我们进行事前没有计划的随机交易时要转移责任。把差劲构想的责任归咎于朋友或经纪商,则容易很多。

交易还有另一种特性,使我们容易逃避伴随确定结构而来的责任,变成比较喜欢进行随机交易。这种特性就是任何交易都可能获利,甚至获得庞大利润。不论你的分析很高明还是很差劲,不论你是否负责,你都可能碰上这种获利丰厚的交易。

你必须耗费工夫,才能定出成为长期赢家所需要的规律方法。但是你可以看出来,我们很容易爱上没有纪律的随机交易方法,不愿大费周章做这种耗费精神的事情。

◎问题:沉迷于随机的报酬

很多人研究随机报酬对猴子心理的影响。例如,如果你教猴子做一件事,每次猴子把事情做好,你一定都会奖励猴子。猴子很快就学会把特定的结果,与自己的行为联想在一起。 如果猴子把事情做好,你却不再奖励猴子,它很快就不会再做这种事情,不会浪费精力做他们知道不会再得到报酬的事情。

然面如果你开始这种实验时,用的是纯随机程序,而不是用持续一贯的程序,那么猴子对丧失报酬的反应会大不相同。你不再给猴子报酬时,猴子不可能知道做同样的事情再也得不到报酬。

过去每次你给猴子报酬时。报酬都是以惊喜的方式出现。因此从猴子的观点来看,它没有理由不继续做这种事。即使这样做得不到报酬,猴子还是会继续做这种事,有些猴子会一直持续做下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容易沉迷在随机的报酬中,如果你要我猜,我会说很可能和我们碰到意外的惊喜时,脑中释出的让人欣喜若狂的化学物质有关。

如果报酬是以随机的方式出现,我们绝不可能知道自己会不会得到报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得到报酬。因此花精神和力量希望再度体验争人惊喜的美妙感觉并不难,事实上。这种事情很容易让很多人上瘾。

另外,我们预期的特定结果没有出现时,我们会失望和难过。如果我们再做这种事,得到的结果同样是失望,我们就不可能继续做明知会让我们痛苦的事情。

上瘾会成为问题,是因为上瘾会让我们陷人“别无选择”的状态。瘾头控制我们心智的程度越高,我们花在满足这种着头的精力越多。我们对随时存在和能够满足我们其他需要(例如,信任自己,不要把太多资产投下去冒险)的其他可能性会忽视或鄙视;除了满足瘾头之外,我们会觉得没有力量采取其他行动。对交易者来说,对随机报酬上瘾特别令人困扰,因为这是另一种形式的阻力,会妨碍我们创造长期绩效所需要的心态结构。

◎问题: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

我们的教养把我们限制在社会环境中运作,意思是我们学到了一些思考策略,以便满足和社会互动有关的需要,愿望和欲望。我们不但学会互相依赖,满足我们完全无法独立满足的需要、愿望和欲望。而且我们在这种过程中,学会了很多以社会为基础的控制与操纵技巧,确保别人的行为符合我们的需要。

市场看来可能像是社会性的行动,因为其中有太多的人参与,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在今天的现代社会中,如果我们学会互相依赖,以便满足基本需要,那么市场环境虽然存在现代社会中,却可以说成是心理上的蛮荒地带,其中的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生存奋斗。

我们不但不能依赖市场为我们做任何事情,而且要操纵或控制市场的行为极为困难。如果我们借着学会控制和操纵环境,希望能够有效满尾我们的需要。愿望和欲望,却突然发现自己身为交易者,所处环境对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情却不知道、不在乎或毫无反应,我们该怎么办?

如果你认为这种情形好像传说中船没有船桨,却要上溯溪流一样,那么你的想法完全正确。许多成功人士交易时亏得这么惨,却能够创造其他成就。一部分要归功于他们具有绝佳的能力。能够操纵和控制社会环境,配合他们的需要。

所有的人大致上都学过或发展出若干技巧。能够使外在环境配合我们的心智(内在)环境。问题是,这些技巧在交易市场上完全没有用,市场对控制和操作不会起反应(除非你是非常大的交易者)。

然而我们可以控制我们对市场信息的看法和解读,也可以控制自已的行为。我们可以改变为不控制环境,而学习控制自己,以便我们对情势应有发展的看法适合环境。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客观的观点看待值息,而且可以组织和建立自己的心理构造,使我们行动时总是可以配合自己的最大利益。

连载–《交易心理分析》第2章小结:

1、交易的吸引力来自于对自由的追求

成功交易者的人非常少,甚至在其他领城很有成就的人进入交易也很难打破这现实。

大部分在生活和工作时间里无法得到的表达自由,而交易活动可以让个人获得表达创意的无限自由,市场无限的可能性加上利用这种可能性的无限自由,为每个人带来独一无二的特殊心理挑战。适应市场需要创造适当的心态结构,但由于我们人生初期开始发展的大部分社会结构已经根深蒂固地建好,社会需要结构和个人自我表达的需要之间产生冲突,内在的引导力量形成内心深处的抗拒心理使交易成为困难。

1、交易的危险源于心理的被叛

我们的需要和欲望是在心中产生,然后在外在环境中实现。如果两种环境彼此互相呼应,我们就处在内在平衡的状态中感到满意或快乐;如果两种环境不相呼应,我们就会感受到不满足、愤怒和挫折,或是一般所说的情感痛苦。

需要与欲望会产生心理真空。我们所居住的宇宙有一种不能容忍真空的自然倾向,出现真空时,会设法填满。一旦我们看出某种需要成欲望,就会采取行动,用外在环境的经验把真空填补起来。如果别人否认我们追求这种需要或欲望的目标,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并不完满,感觉有了什么缺憾,因此陷入失衡或情感痛苦的状态中。

这种遭到否认,没有得到化解的动力时(我们每个人都有)应该知道这种没有实现的动力会影响我们的专注能力,影响我们采用有纪律而持续一贯交易方法的能力。

3、交易需要安全措施

交易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其中一种矛盾是同时提供好处和坏处,好处大概是让我们平生第1次可以完全控制我们所做的一切;坏处是没有外在的规则或界限规范或组织我们的行为。

社会中有很多的规则规范,可市场中没有正式的规则规范你的行为。市场与我们参与的其他所有活动几乎都不同,甚至没有开始、中间或结束,并在这种“没有界限”的环境中有效地运作。而交易的事实就是我们可能对自己造成重大伤害,而且受伤害人数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大到不成比例。

要在交易环境中有效地运作,我们需要规则和界限规范我们的行为。需要以特殊的心智纪律与观点,创造一种内心结构规范我们的行为,使我们采取行动时总是关注自己的最大利益。

进行交易时,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强迫你事前决定要冒多少风险。事实上,我们面对的是没有限制的环境。任何时候,几乎都可能发生任何状况,只有长期赢家事前会决定要冒多少风险。

事前决定风险,会强迫你面对每笔交易都有可能的后果都有可能可损的观实。交易没有正式的结束,市场不会强迫你退出交易,除非你拥有适当的心态结构,总是以符合本身最大利益的方式结束交易,否则你可能变成被动的输家。

因此我们行动时必须具有某种程度的自我约束与控制。至少如果我们希望创造某种程度的长期成就时,必须如此。我们需要有一种结构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结构像有意识的自由行动一样必须发自内心,内心正是很多问题开始的地方。

4、交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1)不愿意制定规则。我们一方面认为规则有道理,实际上却无意做该做的事情。这种抗拒心理可能很强烈,而且具有合理的依据。

我们心理的大部分架构都是别人灌输在我们心里,不是发自我们内心的东西。在灌输这种结构的过程中,很多我们天生的动力都遭到否认,从来没有化解过。在我们的内心里以挫折、愤怒,失望、罪恶感的形式,甚至以仇恨的形式存在。

内心交易的自由与规则的约束相互抵触抗拒,通常要经历很多痛苦后才会破除抗拒之心,建立和遵守持续一贯有组织又能谨慎控管资金的交易机制。当你投入精神力量用规则建立一种心智机构,抵消遭到否定的动力后,就可以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已能够掌握交易赚钱所需要的技巧了。

2)不能为自己的交易负责。在参与交易前就决定愿意负责任的人很少。虽然我们可以自由决定参与买卖,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已经做好准备,愿意为结果负责。如果没有做好准备,但结果出乎意料又让人不满意时,你却不肯负责。在这种情况下,你又怎么参与这种活动?

我们会花很多时间进行市场分析,并规划隔天的交易。但是隔天却没有按照规划进行交易。我们很容易受到消息影响,进行没有规则与计划的随机交易的原因是我们希望避免负责。我们很容易爱上没有纪律的随机交易方法,不愿大费周章做这种耗费精神的事情。

我们很容易逃避责任,不为结果不满意的交易负责(因为其中总是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变量,所以没有事先考虑)。只有纪律和持续一贯的方法,可以轻易解决这种成功与失败都有可能性的矛盾。

3)沉迷于随机的报酬。意外的惊喜时,脑中释出的让人欣喜若狂的化学物质,这种事情很容易让很多人上瘾。

我们预期的特定结果没有出现时,我们会失望和难过。我们就不可能继续做明知会让我们痛苦的事情。

上瘾会成为问题,除了满足瘾头之外,我们会觉得没有力量采取其他行动。会妨碍我们创造长期绩效所需要的心态结构。

4)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社会中,如果我们学会互相依赖,以便满足基本需要,那么市场环境虽然存在现代社会中,却可以说成是心理上的蛮荒地带,其中的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生存奋斗。

许多成功人士交易时亏得这么惨,却能够创造其他成就。一部分要归功于他们具有绝佳的能力。能够操纵和控制社会环境,配合他们的需要。所有的人大致上都学过或发展出若干技巧。能够使外在环境配合我们的心智(内在)环境。问题是,这些技巧在交易市场上完全没有用,市场对控制和操作不会起反应(除非你是非常大的交易者)。

然而我们可以控制我们对市场信息的看法和解读,也可以控制自已的行为。我们可以控制自己,以便我们对情势应有发展的看法适合环境。这样我们就可以以客观的观点看待信息,而且可以组织和建立自己的心理构造,使我们行动时总是可以配合自己的最大利益。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730355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16小时前
下一篇 16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