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关于股市的理论,其本质上就是在研究转折,研究股价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折。
所有关于股市的理论,都在试图研判大盘和个股整体之走势,预判未来之趋势。却不知,整体不可研判,未来不可预判,因为整体和未来是不可知的。
整体不可知是因为整体太长,未来不可知是因为未来太远,以已知之过去和局部去研判未知之未来和整体,神可以去相信而人是不可以去信的,因为是他在操控和操纵整体,他当然知道未来了。投资股票惨败的牛顿曾说过:“我可以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计算不出人性的疯狂”。而当下转折是可知的,是因为“当下转折必发生”。当下的运行浪是已发生的,依据已知的运行浪去研判它的结束,运行浪之结束即转折之到来,而转折则是必到来,因为物极必反多空必换。但转折发生时可能会前延时也可能会后延时,这就需要到你的术了(后面会专门介绍术),也需要你的试错和仓位管理能力。
一、当下转折是可操作的
道氏理论、江恩理论、波浪理论和缠中说禅皆是自成体系的股市理论,它们对整体和未来走势之预判是非正确的,但对局部和当下转折之分析则是正确的。(若没有一定的正确性,则也不可能多年经久不衰,若又完全正确则也不可能再出现争议不断。)其哲学原因则在于,整体是不可知、不可研判的,未来是不可知、不可预判的,但当下转折却是可知、可操作的。即阴阳转换、物极必反生生不已之太极运行是不可知的,但当下阴阳之转折则是可知的。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之永远否定下去的整体发展是不可知的,但当下质变和否定之转折则是可知的,也是可操作的。
自从K线被运用来描述股价的运行后,整个运行图就呈现出一副生生不息的形态。打开大盘和个股的运行图,入眼即是连绵不绝,而连绵不绝即转折不断,转折构成了运行图的最基本单位。转折属于哲学范畴,我就以哲学语言称转折为“否”,即《易经》中否卦的否,寓意否极则泰来。美国人艾略特直观地把转折形象为波浪,中国人缠中说禅作者则严谨地以分形几何学的思维把转折量化为笔,进而产生了波浪理论和缠论。
同级别上,波浪有小浪和大浪、上升浪和下跌浪,笔有小笔和大笔、向上笔和向下笔,但最终都可以分解到最基本的单浪和单笔,即最小的转折。整体是不可知的,未来是不可预判的,波浪理论的八浪运行未必出现,也可能运行一或三浪即中途夭折,也可能延伸浪不断。同理,缠论的三类买卖点也未必都产生,但生生不息的K线图中最基本的单浪和单笔则是永远在不断出现的。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浪而成大浪,积小笔而成大线段,不去研判整体之走势,不去预判未来之趋势,认真去做好当下之最小浪和笔,做好每一个当下之最小浪和笔。
如果单纯只看K线运行图,尽是连绵起伏、无尽之单浪转折,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若加入庄家之运行模式分析,则展现在你眼中就会是另外一副图了:操纵中的单浪连绵图。任何庄家运行一只股票,都要经历吸筹、拉升和出货三个阶段,不论是公募、私募还是游资,不论是将三阶段合三为一,还是三阶段分开单独运作,都跳不出这个闭环流程。故个股走势图就变成了吸筹、拉升、出货——再吸筹、再拉升、再出货各阶段,以及由各阶段上的众多单浪或单笔组成的运行图。吸筹阶段的基本浪和笔是比较小的,拉升和出货阶段的基本浪和笔是比较大的,既然是要做好当下一个个基本浪和笔,选择较大的单浪和单笔是最好的。所以,选择拉升阶段的启动浪和出货阶段的反弹浪就是最佳选择了。至于如何判断拉升阶段和出货阶段,不分析不研判,走出来自然就知道了。启动了就代表吸筹结束了,出货了就代表拉升结束了,不走出来散户是不可能知道的。散户操作的是局部和当下,不是整体和未来,走出来后直接去操作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研判吸筹、拉升和出货阶段间的结束与开始。你也研判不出来,因为整体和未来走势是不可知的。
波浪理论是最直观的经验总结,其核心是波浪概念的提出,而非艾略特八浪模式的固化,故后来增加了延伸浪且不断的对其进行修正,从而造成了“千人千浪”的局面。缠论的本意是想通过分形几何学将千人千浪的波浪理论给量化了,以建立起一套简单可操作的交易体系,但他提出的分型、笔、线段、中枢概念则又将波浪给复杂化了,反而也形成了“千人千缠”的局面。浪也好,笔也罢,都是转折,千人千浪吾只取其一浪,千人千缠吾只取其一笔,做好可知的当下之一浪一笔之转折就好,不去分析其未知的八浪之整体和中枢背驰之三类买卖点。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被概括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面对压倒性优势的日本,最终却取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证券市场,大盘和个股整体不可知,未来不可知,局部则可知、可操作,散户应以“积小浪为大浪,以时间换空间”之理念,耐心等待每个小转折,操作每个小转折,最后积小转折而成大转折,甚至其空间更远大于主升浪。
一切术的尽头是无术,一切法的尽头皆是无法,波浪理论、缠中说禅、均线系统、各种指标战法等,以可知性而论皆是法,以不可知性而论皆无法,融万法于无法,无法即有法,即转折。不可知为道法,转折为术法。不可知为整体之不可知,转折为当下之可知。以道法之不可知,操作术法之可知,以未来和整体之不可知,操作当下转折之可知,积小浪为大浪,以时间换空间。所以说,各种研判股市未来和整体的理论都是不准确的,以人之过去和当下之静态主观性,去研判物之未来和整体之动态客观性,而且这个物之动态客观运行又受到人之主观随意操纵,这些理论能正确和准确吗?理论只能作为参考,散户熟悉且静态运用这些理论,庄家更熟悉且动态利用这些理论来诱导散户,那么这些理论对谁会更有使用价值?散户应该这样去对待这些理论:术是工具,没有术就无法去做研判,但有了术却只能去做参考而不能去完全相信,因为可操控的动态未来和整体于静态术而言是不可知的,动态操作好当下转折才是正确的。
《金刚经》中释迦对须菩提如是讲解法:
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喩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
看山还是山。
非法与非非法,是山与不是山,可知与不可知,就看你是如何去领悟或领悟到什么程度了,看到、悟到、做到是认知的三步走,是个渐进的过程,是不可跳跃的,也是急不得的。文字有自身的局限性,是很难把其中的细微差别讲明白和透彻的,这就需要去悟,需要自己亲自去实践中去悟。
二、当下转折是走出来的
大盘和个股之未来和整体走势是“不可知的”,大盘和个股之当下转折是“可知和可操作的”,所以散户在实战操作中唯有“走出来”和“去应对”,对不可知的等待走出来,对可知的和走出来的去应对,这才是对立统一的方法论。
因为不可知,所以走出来,走出来是“否论”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否论有两大基石:一是不可知性,二是走出来。未来整体之不可知性和走出来是最难的,而当下转折之可知性与走出来后的去应对,反而是简单的。未知是最难的,等待走出来是最难的,可知是简单的,走出来的应对是简单的。等待走出来的过程其实是放弃自己的过程:你不能去分析、不能去研判、更不能去预期,甚至不能去思考,去停止你的思维,你的一切知识、经验、盘感在走出来前都是不能去运用的,一切只有等待走出来后才能复苏。这个过程是个痛苦的过程、煎熬的过程,你是在与自己做斗争,放弃一切化身为石,做一块无思维、无思想、无知觉崖岸上的石头,去静观沧海。(走出来后的去应对,即个股的仓位管理,后面有专门的篇章去讲解。)
不可知和走出来是一对因果关系,贯穿于整个大盘和个股之全过程。下面从当下转折、盘中走势和仓位管理三个方面来论述走出来:
(1)当下转折之走出来
等待现当下转折之结束,等待后当下转折之开始,再操作现当下转折到结束,等待是静观其走出来,操作是介入其走出来。不论是静观等待,还是介入操作,其走出来都不是由你运作出的走出来,而是由主力和庄家运作出来的,你始终只是一个旁观者和介入者,故走出来于你而言,亦始终是客观的而非主观的。所以,整体而言,无论是坐地静观还是介入操作,走出来本质上都是等待,等待主力和庄家的走出来。以你之术来研判主力和庄家之运作,等待走出属于你之术的时机,而中间的出错和出入就是非精准性,后面亦会有专门篇章去论述非精准性的。
等待主力和庄家的现当下转折之结束(走出来),以你之术来研判个股与大盘后当下转折之开始(走出来),然后试仓介入观察二者是否会产生转折共振(走出来),若个股与大盘产生转折共振且走出了向上转折(走出来),则直接加仓和轮动操作至当下共振之结束时减仓止盈(走出来),后续留仓观察个股与大盘是否再开启新一轮的转折向上共振(走出来),一轮完整的当下转折操作流程就结束了。从中可以看出,走出来始终伴随着当下转折之开始、进程、结束全过程,散户只是在借势操作而走出来之主动权始终在主力和庄家手里,这是因为散户的自身属性定位所决定的。所以,整个过程,散户唯有等待走出来和走出来后去应对这两种方法了。
等待走出来即等待走出符合己之术的形态,若走不出符合己之术的形态,那就要继续等待,等待下次的当下转折和转折共振。不符合己之术的就要去空仓等待,空仓等待是最安全的,符合己之术的要先进行试仓确认,而后才是加仓轮动,开启了一轮真正的当下转折之波段操作。
(2)盘中走势之走出来
当下转折是由多根K线组成的一个波段,而当日盘中走势则是由多个拉升浪、杀跌浪和盘整浪组成的即时走势,而拉升浪和杀跌浪之转折亦是走出来的,而非研判出来的。
盘中一轮拉升浪至少要由三个拉升波延伸而成,低于三个拉升波的不能定义为拉升浪,因为唯有拉升浪方能走出当日盘中之上升趋势。一轮拉升浪是否结束,则由其回调后的拉升波是否再创新高为标志:若回调后的拉升波不再冲击走势线之新高,则代表本轮拉升浪之结束;若继续创出走势线之新高,就继续等待,一直到后来之拉升波不再冲击线之新高则代表结束。所以,盘中拉升浪是等待和走出来的,而不是散户去研判出来的,如同波浪理论之延伸浪,最终是不可知和走出来的。(这里有个细节是要注意的:创新高不是盘口上出现的单笔交易最高价,即非K线上的最高价而是即时走势线上的最高价,盘口上出现的交易最高价虽在K线图上会留下点之痕迹,但未必会在即时走势线上留下痕迹,甚至有时盘口上的撮合交易中还会隐藏未出现的最高价和最低价,这主要是庄家为了做K线图而有意为之,也有可能是为了隐藏真实的交易价,所以后拉升波之过前高是看线不看图的。庄家盘中给你看的是走势线,是通过线来引导你的判断的,这也是交易软件最小留痕时间单位是一分钟的特定性所决定的。)多个拉升浪组成了盘中之上升趋势,若当日盘中走出了一轮拉升浪,后面大概率是会再有一轮或两轮拉升浪的,首轮拉升浪是上升趋势之前奏,不然庄家为何要主动去费力运作出一轮拉升浪。而拉升浪是否能够再走出上升趋势,关键在于拉升浪之后的回调浪是盘整浪还是杀跌浪,若回调浪是盘整浪就继续等待下一轮拉升浪走出,若是杀跌浪走了出来则其后的反弹就可选择去减仓了。所以,一切盘中即时走势皆以右侧走出来后前去应对,而非在左侧运行中去研判的。
杀跌浪之研判和操作亦然,一轮杀跌浪至少是由三个杀跌波组成的,低于三个杀跌波的则不能定义为杀跌浪,因为唯有杀跌浪方能走出当日盘中之下跌趋势。而一轮杀跌浪是否结束,则由其反弹后的杀跌波是否再创新低为标志:若反弹后的杀跌波不再创出走势线之新低,则代表本轮杀跌浪之结束;若继续创出走势线之新低,那就继续等待,一直到后来之杀跌波不再创出线之新低即代表结束了。多个杀跌浪组成了盘中之下跌趋势,若当日盘中走出了一轮杀跌浪,后面大概率是会再有一轮或两轮杀跌浪的。而杀跌浪是否能够继续走出下跌趋势,关键在于杀跌浪之后的反弹浪是盘整浪还是拉升浪,若回调浪是盘整浪就继续等待下一轮杀跌浪走出,若是拉升浪走了出来则其回调后就可选择去加仓了。可见,杀跌浪和下跌趋势亦是走出来的,操作亦是走出来后的去应对。
盘整浪则较复杂和多样化,原则上是除了拉升浪和杀跌浪即是盘整浪,可以本着这个原则去研判和等待其走出来。盘整浪的作用是研判拉升浪能否再走出拉升趋势和杀跌浪能否再走出下跌趋势的关键,这里有个实践经验可供参考:拉升浪后的盘整浪虽不再创出线之新高,但只要不创出线之新低就可以一直等待下去;杀跌浪后的盘整浪虽不再创出线之新低,但只要不创出线之新高亦可以一直等待下去。直到盘整浪真正走出来了是拉升浪或杀跌浪后,再去进行应对。
(3)仓位管理之走出来
仓位管理是个股风险管理之核心,试仓时为三仓,试对后加至七仓/试错后先清仓等待,个股与大盘转折共振结束时减至三仓止盈,后留下三仓去观察新一轮转折共振之机会,若有新机会再开始新一轮的加仓操作,若无新机会就清仓离场结束本轮当下转折之操作。可见,仓位管理是当下转折走出来后的仓位应对,当下转折是走出来的,仓位管理作为其应对操作,亦是走出来的。(后面会有专门篇章去论述仓位管理的,这里就不再详细展开了)
走出来其实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更没有什么高深理论,就是简单的等待,就只是与自己的心在做斗争,有点像修禅,修到不为外物所动,但修心反而是最难的,面对或风平浪静,或海波滔天,或惊涛拍岸,而且还身在其中、利益攸关的沉浮着,真能做到身在海外、不动如山静观沧海吗?所以,等待走出来,等待的不是股走出来,而是你的心走出来,心在外而观身在内。
下面继续以24年3月8日克来机电的当日走势来讲解股市第二哲学定律的应用:
克来机电第一轮杀跌后的当下转折(大概率是首次出货反弹浪,也有可能是深度洗盘的中继反弹)以连续五日拉升而结束,正常操作即有15-20点的收益,若技术水平好些会有30点的收益,这是第一次机会的收益。
现在,第二次机会也来了:
①连续两日长阴,开启了第二轮杀跌浪,大盘已回调三日,个股与大盘发生转折共振。
②大盘回调结束进行当下转折时,克来机电亦会与之再次转折共振,第二次战机就来了。(由于这轮杀跌过猛,反弹的幅度也可能会更大)
③接下来,不可知、不预测大盘和克来机电的走势,再等待和观察两天若当下克来创了新低和量能持续萎缩则可试错介入,若没有继续等待观察下次大盘转折机会。
④试错介入后,若出现克来机电和大盘发生了转折共振,则进行加仓持有,等待这轮转折结束,若没有出现共振转折,则先离场等待下次共振转折的机会。
股市最大的优势就是机会不断,散户最大的劣势就是耐心等待,学会了空仓等待你就会机会不断,又是对立的完美统一。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729737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