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投资到底有多危险?

无处释放我有些低落和惆怅的情绪,在这里吐槽一下。

昨日惊闻一位因投资而相识的朋友去世的消息,实在有些太突然,难以接受。也就是不到一年前还一起吃过饭,共同认识的朋友说两个月前还见过他,没有什么异样。他69年出生,是我们城市民政局的一个副处级干部,接触起来性格开朗,身体强壮,篮球体优出身,通过民政局的同学打听,死因是抑郁症自杀。据说刑侦鉴定为自杀,且有遗书和抑郁症诊断。以我对他的了解貌似不至于到如此地步,投资失败?不至于呀,仕途遇阻?聊过已经淡然。民政部门也不至于有什么案件至于死亡是最好的结果呀!但事实摆在面前,不得不感叹命运多舛,人生诡异。

前年,也是一位生活中因投资相识的朋友,36岁就因癌症去世,对投资很痴迷,性格内向,胆子不大,但投资战法是追强势股票二次启动,已然可以稳定盈利,他还收了十多个徒弟,一样的战法,几乎无一可以打到他那样稳定获利。方法简单和我描述后,我亦无兴趣,因为我觉着我的性格和能力做不好。癌症除了家族遗传缺陷,他妈就死于肝癌,他亦是,但不知做投资是否会长期压力过大起到诱因。不得而知,但结果是英年早逝。

有人常年一只股票,150%杠杆,去掉杠杆就是舒服的不行了,我低风险策略,仓位达到50%,就已经有过分关注的倾向了。对于风险的感知,每个人天生不同,有人就是喜欢冒险刺激,有人则会吓个半死。人都是有限意志,通过锻炼,提高是有限的。

投资本身就是一个低门槛有压力的事情,一切要从自身的能力出发,不要让自己陷于长期紧张焦虑的氛围中,尽量做到交易只是忙碌,而不是不舒服。对于投资的业绩真的没必要比较,也没必要苛求,力争做到专业的同时接受自己的平凡。

退一步想,活着就挺好。

caifu

职业化投资后,首要面临的是如何职业化生活。因为无论财富是否自由,时间已经是自由的了。此时,多数人的投资已经有了成功的模式和策略,但此时的生活却不一定有很好的方式,投资很容易吞噬了生活。所以当务所需是要为生活建立一个良性量化策略,比如:每天按时接送老婆上下班,孩子上下学,定时定量体育锻炼…….。然后,把投资策略融入到生活策略,这应该才是一个长久的人生策略。

量化投资先锋

差不多10个人有一个抑郁症患者,15%的抑郁症患者就有自杀倾向。许多抑郁症患者看起来,事业都比较成功,比如张朝阳、张国荣等等,张国荣也是自杀。

投资压力大,出现重大投资错误,容易导致自杀。

我也是抑郁症患者,像这类人绝对不能出现重大投资错误,所以我对差错控制要求非常高,就生怕出现极端错误,不是害怕他人嘲笑,而是自己无法接受这样事实。

多数人犯错后,总会各种借口推脱责任,实际在给自己释放压力。

抑郁症患者不会给自己释放压力,出现问题,不懂得如何原谅自己。

有些在风光背后,你却无法知道别人心酸的眼泪。

许多成功者实际是非常孤单的。

上世纪美国大萧条时,因投资失败,自杀就有3千多人,香港楼市危机,陆续几年也有千人自杀。

这些自杀者,并非都是抑郁症患者,二战日本失败,许多日本军人也选择自杀,人面对重大失败,情绪低落,非常正常,个别可能一时想不开,选择自杀,解脱压力。

抑郁症患者自我压力过大,自我要求过高,一方面他们事业成功率高于常人就不难理解,另一方面,人不可能没有错误,抑郁症患者自杀率比较高的原因。

有些人选择职业投资,纯粹为追求财务自由,就非常危险,为了追求身心自由,选择职业投资,如果能力匹配是可以的。

第一除了交易时间外,有大量空闲时间。

第二有了一定财力可以做想做的事情。

第三必须身体健康,精神愉悦才有意义。

第四没有必要太在意他人评价。(无论褒贬)

集思路熟知刘强、付晓军,实际还有非常多的人,一生赢过无数次,就一次致命错误,断送人生。

谁都不要说在巨大压力面前,你就比别人就牛×,绝对不能去尝试。

致命错误一次都不能犯,小错你犯一百次,有机会让你赢回来。

再乐观的人,都有可能在极端压力面前,丧失理智,在一时冲动下,走向绝路。

成熟市场也是从经历惨痛教训,逐步走到今天。我们市场并没有经历太大危机。

英力特、五洋给很多人造成巨大损失,我不太懂还有人去豪赌可能归零标的?对于这样标的只能小赌,而不是老是重仓去豪赌,这样事只要发生一次,就可以葬送。

人首先得为自己而活,其次我们有能力就回报社会,没有能力也别危害社会。最后活在他人世界里,是非常可悲的。

yyttcc705

职业投资,应该不只是追求财务自由,应该以身心自由为目标。要是过度追求高收益的满足感却忽视自己的承受力,一旦有不利情况,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半夜三更还满脑子的k线图,那就非常危险。

在每一笔投资之前,先要考虑这是不是一笔轻松愉快的投资,如果发生极端不利的情形,是否严重影响自己心情,如果影响严重,那就马上停止:尤其喜欢上杠杆的,杠杆比例多大,在自己舒适范围,一定有严格把控。

还有就是操作频率。如果一笔投资,需要天天看盘,甚至晚上要看夜盘,半夜还要起来看看老特的推,在我看来,就不想玩了:太累!好的投资,像农民种地,种下去之后,偶尔除草施肥,然后就是等待收成,长的慢也不能去拔苗助长,结果如何任凭老天安排。

尤其晚上看盘,健康之大忌。

打新交朋友

量化投资先锋老师说的太好了,

我老婆因出国需要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外语考试,集中在外地学习半年,从小学霸的她,就是外语是弱项,所以信心不足,实际上她英语还是挺好,考试通过没问题,但由于环境的单一性,和对自我要求过高,经常晚上学习很晚,大脑得不到休息,没法正常入睡,后来得了焦虑症,连续一周都睡不着,只能靠吃安眠药入睡,考试也没过去。住院治疗了一个月,我陪她去非洲和欧洲旅游,又休息了几个月,又去学习两个月,但每周都坐火车回家,学的不多,但很顺利就通过了。

通过治疗焦虑症,我才懂得什么是焦虑症,什么是抑郁症,这是精神类疾病,不是自己就能控制的了的。这种病会伴随终生,好了,很容易别的因素引起复发。

老婆基本恢复到了正常状态,但容易失眠,现在教育孩子上也容易上火引起焦虑,在护送女儿取得真经的路上,老婆是悟空,我是八戒,孩子姥姥是沙僧,孩子爷爷是白龙马。我这个八戒虽然干的少,但也起到了调节气氛缓解矛盾的作用。

职业投资之前,投资做了一个项目,前后也就一年,失败了,这个过程,我觉着我也有些焦虑的症状,和套牢的感觉很像,想起来就比较闹心,一共投资200万,都赔了也不至于怎样,但都放弃了也不是理智的选择,坚持也看不到希望,是一种折磨。后来出兑出去,一共赔50万收场,收到兑付金的那种心情是赔了50万,比赚了50万还高兴,终于摆脱了这个包袱,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中。

我是天生乐观的人,职投也好,做实业也好,都不至于抑郁症和焦虑症。我本身不担心这些。而是思考了一下,职业投资这工作和别的工作的区别。

但无可否认,做投资是要更频繁的面对得失的,也需要做很多决定,这比上班下班的稳定模式,更要累心,这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我得到的感悟是,做自己可控,能力圈内的事,不要把自己陷入被动的焦虑之中。牺牲一些赚钱的机会,都是应该和值得的。

熊猫不回撤

熊猫也是抑郁症患者,读书时候特别严重,职业交易以来蒸蒸日上稍微得到缓解。就如先锋老师所说,容不得半点失误,失误就会折磨自己很久,得不到解压,所以用这个名字警示自己,尽量不要回撤,回撤太折磨人了。

资水

一直在思考职投,计划2年最多3年辞职,开始职投。从职业选择来说,我确定了投资是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我的本职在40岁时就已经到头了,投资我确定未来会比本职达到的高度高得多。

跟打新聊过,职投的一些负面影响让我害怕,象前面各位朋友说的,更加孤僻然后抑郁?社会认同感为负?

有时候我想到自己这份工作的好,我是做战略研究的,分析大量公司和事件增长见识,上班有人说话心情不抑郁。如果离开了,自己一人在家,很快会抑郁吧?

我需要为职投做一些准备了,不是钱方面的,而是要加入一些圈子,骑行圈,钓鱼圈或者其他什么圈,向吾知和小兵学习,谈笑间就把钱挣了,心情豁达,满满的自我认同,这是我的追求。

骆驼1978

乐观的人是天生的,我亏了大钱以后最多影响一天的睡眠,我失眠一般是因为兴奋。

乐观性格可能来源于我的父亲,他每天都认为现在是中国最强盛的时期,是自己这辈子最好的时光。

但同样的生活经历,我母亲显然就是悲观主义者,总是回忆过去艰苦的岁月,惋惜自己被耽误的前程。

飞花逐月

投资真正做得好的,心态和投资业绩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而非相反。

知人者智,自知者名。投资的最终目的其实是通过投资这种方式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悦纳自我。

知所不知,知所不能,勇于不敢。

一开始就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身的不完美和不可能完美,成功也是偶然,失败则是必然,那么,与自己妥协其实是一件十分自然之事。看得通透了,投资中的什么亏损啊,回撤啊无非也就是浮云罢了。

guest2

前面不少人说到了投资中的挫折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其实所谓成功的职业投资者,费劲心力避免重大挫折的,也会有心理问题。原因就是很多时候成功的投资是反人性的,要尽量避免情绪的波动,避免带着感性色彩去分析和处理问题,最好是能达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境界,并且总是保持着逆向思维批判思维,特别是在乐观中寻找隐忧,在顺境中保持警惕,这样才能最大程度规避风险。

这样长期磨炼的结果,会使得职业投资者的快乐阈值变得比一般人更高,对普通的刺激表现得迟钝麻木。看到别人因为生活中一些小事可以兴高采烈大半天,会觉得“这有什么可乐的”,或者自然产生“乐极生悲”一类的联想。有这种心理模式的人,遇到可乐的事情,也比较难以尽兴了。

yll8655

不上杠杆还好,上了杠杆就有压力,对身体很不好。今年港股下跌时,我逐步加杠杆,最高达到百分之二百,虽然我知道这是在底部,稍反弹就会解套。但时间的不确定性和心态不能放开,我压力大,失眠了。于是我果断亏着把杠杆全部减了。结果过两天港股就开始反弹,我失去了解套并赚钱的机会。但我觉得不后悔,一旦投资影响健康,就先放下,不要苦苦坚持。

路林

投资需要思考,越是长时间大强度的思考,大脑越疲劳,大脑消耗的能量远超一般人,当思考的问题无法得出让自己信服的答案时,情绪就会低落,容易焦躁不安,易怒,身体就会分泌一种物质,如果这种物质不代谢掉,积累的时间一长就会抑郁!这是投资的职业病吧,投资是高危职业,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特别提示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70437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10 日 上午9:16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10 日 上午9: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