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量化交易在2016年整个国内量化市场的存量大致在1000亿左右,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直到2018年;到2019年,会有一个快速的增长,2019年底,最终大概是2500亿;到2020年,量化规模达到5000亿以上。国内私募股权基金的这一规模已经占到了15%以上。无论从规模的增长还是占比的增长来看,这些年都堪称量化投资的黄金时代。

2017年以来,量化交易中主流的看涨策略是股票策略。在2018年市场跌幅超过20%的情况下,量化中长线股票策略依然可以在绝对收益上保持正收益。与国外相比,国内的量化交易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交易规模、使用量化交易的机构数量,还是对市场流动性的贡献,都落后于国际市场。量化交易从2010年开始在国内萌芽,已经成长为B端市场上一支能够引起监管部门重视的强大力量。但对于国内近两亿散户来说,量化交易何去何从?
量化交易平台:C端探索之路坎坷,难以普及。2014年以来,国内涌现出大量基于国外的本土化量化交易平台。用户提供编制策略数据、投研框架、交易系统、活跃量化社区等服务,吸引优质策略开发。但是经过近八年的探索,量化交易平台还是很少。主要原因是量化交易平台对用户设置了非常高的门槛:用户需要掌握一定的编程能力,才能尝试制定交易策略。比如聚宽最初的种子用户是程序员、金融从业者等编程爱好者。普通散户要想掌握策略编写的能力,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学习Python编程。掌握了写策略的能力后,并不能保证能制定出有效的策略。
国内近两亿散户中,绝大多数没有编程能力。在这些投资者中,有很多群体对量化交易感兴趣,或者有清晰的投资逻辑,但是因为不懂技术而无法做量化投资。所以量化交易平台由于门槛高、难度大、投入成本高、风险大,前期过滤掉了大部分散户,注定了它发展多年却依然难以被大众接受。
什么样的量化交易产品适合中小投资者?传统的投资交易方式,如主观判断、人工交易等,容易受到主观情绪的干扰,交易时很难严格执行。这也是国内专家提出“国内股市以散户为主,散户在机构面前没有优势的原因。量化交易从散户那里收获了很多利益,这是不公平的”。但目前的量化交易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验证,已经充分说明了其高门槛带来的局限性,注定是一个大众化的主流产品。未来用户无需学习编程,就可以用量化策略构建低门槛产品,或将成为量化交易领域的主流产品形态。
AI淘财,国内领先的自动化交易平台。AI淘财系统拥有足够的安全机制,设计了一种未公开的分布式加密技术,经过加密的密钥只有在严格的耦合条件下组合使用,才可编译出原始信息,这是安全性极高的一种保密措施。即使在极端情况下,也不会导致任何敏感信息的泄露。本系统使用过程中不涉及客户任何资金的往来、结算、转入或转出,作为人工智能辅助工具全程为客户提供服务。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69289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