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点围绕,作为股市中的交易者,到底可以相信什么,或者可以凭借什么,在市场中交易,并最终取胜!
这里不妨用排除法。
1、可以单纯地相信、依仗他人对市场的观点,对个股进行的点评进行交易吗?
答案肯定是不可以的。他人的观点,视角,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最终还需要自己独立做决策。因为,他人无法对自己的交易盈亏负责。而企图把自己的交易结果,命运寄托在他人身上的,多半是不会有好的结局的。
2、可以单纯的相信,依仗,市场的消息,所谓的“利好”进行交易吗?
答案肯定是不行的。这个需要展开说明。
一方面,市场的消息,需要结合市场的环境,板块方向的位置来进行理解。同时需要结合市场本身的反映来看待。同样是“利好消息”,有时市场的反映是应声大涨。有时市场的反映确是大跌。或借助利好进行出货。没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和反映能力,也是很难稳定的在交易中取胜的。
另一方面,市场的消息,你不可能是第一个知晓的。作为参考的维度可以,更核心的还是取决于自己的分辨能力和结合市场的反映而应对。
3、可以单纯的相信,依仗某种技术指标,进行交易吗?
答案肯定是不行的。这个但凡在股市中有所经历的人,自然心领神会。
不管是MA均线,还是MACD,亦或是成交量,筹码,KDJ,布林线,甚至一些看上去非常花哨的一些付费指标,等等。
任何技术指标,单纯从分类的角度看,都是很有意义和用途的,起码可以提高分析的效率。而且想要用好,必须先充分了解某技术指标本身是原理,是描述什么的。
例如MA均线,本身均线是对价格的线性描述。是对K线的平滑。而且使用时,最好是不同周期相结合运用比较好。
例如均线呈现多头排列时,均线的支撑作用会更加明显。例如量价齐升,沿着5均线向上。5均不破,可以作为最为简单的持股理由。反之,均线空头排列,股价不断新低,那么股价连5均线都没有站上,肯定是不能着急抄底的。(当然,即便站上5均,也并非就可以抄底了,还需要结合其他的因素)

如果,均线呈现粘合状态。也就是短期均线,中期均线,反复缠绕,金叉死叉。这个阶段,参考均线买卖,基本上就会反复地高买低卖。这种状态的股价运动,通常表达为箱体。缠论视角下是中枢的不断延伸。这种状态下,要么不参与,要么可以充分的参考趋势线,通道线进行交易。缠论体系就是做中枢震荡。而不能单纯的参考均线了。

举例,五矿稀土。
如图,如在A阶段,属于均线粘合状态。此间如单纯的参考均线的金叉死叉,站上与破位均线。你会反复挨打。这个阶段,是均线没用了吗? 不是,是自己用错的对象,或者压根对均线就不理解。均线粘合自然代表没用方向。均线特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知你没有明确方向,你还凭借想象,或者单边思维进行交易,自然容易反复挨打。而借助于通道线,在通道内,利用通道的下沿,上沿,低吸高抛的思路是更值得借鉴的。打破这种通道时及时做出调整就好。最终无外乎,向上打破,或者向下打破。
如图,在B阶段。这是均线是多头排列状态。也视为单边上。只要均线多头排列的状态没有破坏。那么,均线对股价的支撑作用就非常明显。例如,股价上行不破5均,短线持股。股价上行不破13天均线,波段持股。这就是最为简单的参考。严重偏离适当减持。
如图,在C阶段。这是均线的空头排列状态。不参与即可。
如图,在D阶段,参考通道低吸高抛。待通道被破坏后,及时做出调整。
以上仅仅作为技术指标的运用举例。任何技术指标都是如此,你首先需要充分理解其描述的是什么,主要突出的是什么走势特征。而任何指标的制定,必然是通过某种算法,原理,尽可能地凸显某类特征。而为了更好地凸显该特征,那么对该特征之外的信息必然会有损耗或者忽略。
这里想要表达的,任何技术指标,都仅仅是工具,工具好不好用,一方面取决于有没有用在合适的地方。另一方面取决于使用工具的人。有用无用的从来都是人,而非任何的工具。
就好比,禅师在正式阐述缠论体系之前,有系统性的对均线的运用做出详解。均线还是均线,但是在运用时,充分体现了完全分类的思想,级别的概念,背驰的概念,一二类买卖点的概念,以及纠错的思想。并建立股票能搞和不能搞的概念。其实并非均线本身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是使用者的功力,对市场的理解,背后的核心思想发生了变化。效果自然不同。
问题来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交易者,到底应该依赖什么进行交易呢,而且还最终有望在市场中长期取胜?
不管是成功的价值投资者,还是技术类选手。背后的逻辑和方法必然是有所区别的。但是,必然离不开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一套有效的评估体系方法
二、一个决策的标准。
三、评估体系和决策标准,都离不开自身对市场对交易对投资的认知水平和知行合一的自律。
聊到此处,如酒过三巡,有心的朋友应该有了些许的感觉,但是还不至于上头。
你如果认同,或者深以为然。不妨自己明确一些提高的方向。而最终能自成体系。
这里的评估系统,在价值投资里,更多的是对行业,对政策,更重要的还是落脚到企业本身上。决策则是取舍和择时。中途一时的波动,都如秋天的落叶般,顺其自然,无关紧要。只要核心逻辑不发生根本改变就行。一时的波动有何影响。这里的门道,绝非简单的看下F10,看下业绩,主营那么简单。而且一般散户看到的,往往都是正在过时的,或者已经过时的。没有极其庞大的财力,人力,专业团队,是很难真正做到深度调研的。市面上,多数,不过是借“价值投资”的幌子,移花接木的借用下技术里面关于趋势的部分运用而自愚娱人罢了。在我看来,价值投资,对于大众的门槛,不是更低了,恰恰相反,是更高了。 修禅自身,会充分参考基本面的已知信息,根本上是以技术走势为准绳的。这跟所谓“短线,波段、长线”不同。知道自己屏障什么才是重点。 一方面,个人是没有能力深度调研,无法企及真正价值投资具备的一切条件。另一方面,知己知彼,了解市场的同时,形成适合自己的方法体系才行。
而在非价值投资中。 这里的评估体系,可以理解为一定的技术体系。
不管是缠论体系,波浪理论,趋势理论。哪怕细化到具体的辅助技术指标,MA均线系统,布林线指标,MACD等等。本质上,都仅仅是评估的手段和视角。
而技术本身,是不可能产生利润的。就好比,交通规则,开车的方法技巧,本身是不可能把你送达目的地的。想要到目的地,就必须要自己动起来。
试想,不熟练交通规则的基本常识。不掌握驾车的基本技能。肯定是不适合上路的。否则容易出事故。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社会不负责。这点太好理解了。
但是,在交易里,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首先要了解股市的基本常识,以及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其次掌握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和交易方法。(技术体系和交易方法是相互独立又不可分割的,否则就是无头苍蝇,无所逻辑无所规律)。
这里有个通病,绝大多数散户身上都会有。那就是即没有学会走,也没有学会爬,就着急忙慌的想要跑,想要起飞。考驾照学车,还需要花一些时间做题,花一些时间练车呢。但是交易,几乎是散户开户就可以买卖。只要知得买卖的指令如何完成,如何搜索到股票代码就可以。又有多少人在交易之前,实战之前,系统性的学习一套完整的方法呢?
当然,自己也是吃了够够的亏,陷入次次的深渊之后,才真正意义上有了 一定要掌握一套方法论的 起心动念的。虽然之前且战且思且学,断断续续。和绝大多数散户经历的也多有相近之处。但是不系统,不够坚持。所知甚广,但是极致处无。 所以即便是到了今日,修习,总结,思考,成为了一种习惯。没有特殊的事情,基本上修习就如同每天早起要刷牙一样,习以为常了。
禅师才缠文中有这样的表达,个人深以为然。
股票从来就不是股票,而是你的贪嗔痴疑慢;没有任何的失败相关于股票,而只关于你的贪嗔痴疑慢,股票不过是一个幌子,一个道具。
没到那水平,没到能在刀锋上舞蹈的水平,就别玩悬的,干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市场中最大的毛病之一,就是杀牛用鸡刀,屠龙用鸭刀,最后都被鸡了鸭了去了。
市场上不是每一笔钱都适合任何人去赚的,面对市场的机会,少点贪嗔痴疑慢,认清自己的能力,这比什么都重要。
没有人天生就是胜利者,也没有人天生就与失败为伍。人人是佛,无一人可度,无一人需救,人人有明珠一颗,照破山河大地,又何必憋屈了自己?
这里做一个总结,如果你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年复一年的交易失利之中,无可自拔。一定要仔仔细细的看,认认真真的思考。
市场中唯一可以依靠的首先是自己。每个交易者,必然自力更生。自己必须掌握一套方法论。也就是上文 讲的,评估系统 决策标准 和知行合一。不是自己悟到的,即便自己看到听到,自己也总归做不到。
1、操作水平没到之前,不要总想着往股票账户里面充钱,补仓。更不要为了交易而交易。为了更长远的利益,把眼下的一时的利益看轻一些,看淡一些。降低操作的频次。这点想通了,心态自然就好了。人也更容易静下来了。
2、一个良性的起心动念。掌握某种方法论。(适合自己的就好)。用极小的代价,用一段时光。逼着自己掌握一套方法论。同时也是提高对市场对交易的认知程度。
3、在自律上下足功夫。自律不够,一切总归零。
就好比学车一般。文的,需要做题,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武的,需要练车。车技练成熟了,才能上路,而能上路了,又不是终点,恰恰是新的开始。谨慎,安全第一,严谨,是一生的功课和态度。核心体现的是自律。交易中,在以往的视频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严谨一时易,时时严谨难。严谨是一生的功课也是一种态度。
最终,你也可以从容于交易。潇洒于股市。深感,赚钱很简单,不过是一个良好的习惯结合操作策略的结果。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576269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